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强迫学生接受一些生硬的道德观点,大大降低了思品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孙维平 《四川教育》2009,(10):48-48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为此,我们顺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需要.开放小学思品课教学,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实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脱离实际,强迫学生生硬地接受一些道德观点,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园地中耕耘多年。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深刻地认识到思品课的开篇是一门艺术。所谓“开篇”实际上是提出观点。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时,具有意识的流动性,思维的直观性,暗示接受性等特点。在品德课引新阶段中,活泼生动的开篇艺术,无疑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向,促使他们在上课的最初几  相似文献   

5.
巧妙借助教学设计之力,实现小学思品课堂生活化,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重要激发动力。教师巧借媒体情境创设、巧借生活故事展示、巧借实践活动验证,都能够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教学原则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矛盾的准则。教学原则必须反映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符合教学活动的实际。什么是思品课教学的情感性原则?为什么要提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情感性原则?在思品课教学中怎样遵循情感性原则?这是本文试图简论的几个问题。思品课教学的情感性原则的涵义,是指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借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努力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完成情感教育目标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准则。1、思…  相似文献   

7.
小学的思品课教学多以单一的说教形式进行理论灌输教育,学生在思品课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直观性、交互性。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提供富有新意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小学的思品课教学实效。笔者就小学思品课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小学思品教学是一个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过程,能给儿童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让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追寻思想的心,一颗阳光生活的心,这是思品学科所必须承载的任务。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而情  相似文献   

9.
许馨以 《教师》2011,(27):40-40
小学思品教学是一个“雕琢心中的天使”的过程,能给儿童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让他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颗追寻思想的心,一颗阳光生活的心”,这是思品学科所必须承载的任务。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  相似文献   

10.
优化课堂结构、实施主体性教学是当今思品课中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实施主体性教学的途径为:思品课教师转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教育意识;在思品课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注重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活用思品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实践证明学生在这种主动的自我学习过程中,能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行为观念,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思品课真正增强了导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汪秀艳 《教师》2014,(27):97-98
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是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增强初中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是众多思品课教师思考的重要课题。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借鉴"布白"艺术,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触动学生心灵,以增强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两课”之一的高校《思想品德修养》课(以下简称“思品”课),是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进一步改进“思品”课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后入耳、入脑、入心,这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两课”教师一...  相似文献   

13.
探讨提高思品课课堂教学效果的作法是思品课教师研 究的重要课题。我在思品课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要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要明。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大纲和教材,  相似文献   

14.
思品课教学,如果采用单一讲述的方法,极易上成生硬的说教课,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学效果。若能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巧妙变换课型,却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故事欣赏型。现今的思品课教材,许多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完整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一年时间全省自下而上、层层选拔评比之后,我省首届小学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会于93年11月29日至12月4日在广水市隆重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参赛思品课教师29人,赛讲低段思品课15节,高段思品课14节;到会观摩学习的各地思品课教师、教研员达340多人。这次全省规模的思品课教学比武,是对我省十  相似文献   

16.
朱兆华 《考试周刊》2011,(74):168-168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的观点多,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基于以上认识.加上当前规范办学的要求,我从改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着手。实行了适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开放式教学。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引辩论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效果是令人欣喜的。 一、对思品课辩论式教学的认识 思品课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揭示道德观点,讲明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但由于思品课学习的都是比较抽象的道德知识,且现行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就使得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的呢?科尔博格的道德教育理论给了我们启示,他“提倡认识冲突法,即教育课程的焦点集中在由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道德两难问…  相似文献   

19.
综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生硬灌输的多,学生主动求索的少;学生盲目接受书本观点的多,自己独立思考形成结论的少.尤其是部分教师照本宣科.……  相似文献   

20.
李立明 《教师》2011,(33):94-9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课程(以下简称思品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魅力、情境化教学、实践活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等方面探究激发思品课学习动机的策略,让学生喜欢上思品课、力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