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因此作为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收入了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词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两句广为人知,也给人们留下了以上四位君主比较缺乏文治和文学才华的“心理定势”。但是,这种“定势”与历史事实和作者的主观意愿都是有矛盾的。对这一“矛盾”的刨根问底,能引发教师和学生探究性的教与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对哲学常识“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这一框的内容和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在教学内容方面规定:“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人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论十大关系》是好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好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6、295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好文章”发表4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它的“好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围绕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经济领域中的若干矛盾,比较完整地建构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2003年6月第2版的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大大增强了可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本有两个地方的表达不够妥当,现提出来求教于大家。一、事物性质的规定问题教材在第110页论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对立性时指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次要方面,起主导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按这句话来理解,这里的“事物”是指“复杂事物”,因为“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种矛盾…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三种主要观点:一、认为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二、认为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三、认为教与学都可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阶段,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练习阶段,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之,似乎真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陷入了“难以自圆其说的理论上的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诗经》告诉我们:西周时代民间恋爱方式大致有下列几种:通过约会,建立感情:《邶风·静女》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鄘风·桑中》篇:“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官,送我乎淇之上矣。”互赠信物,缔结感情:《卫风·木瓜》篇:“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召南·野有死麕》篇:“有女怀春(?)士诱之。”大胆追求,寻找“伊人”:《秦凤·蒹葭》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湖回从  相似文献   

7.
矛盾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狼在它与屠户这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屠户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它们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剩骨”就是这转化的武器,屠户不自觉地运用了它,赢得了转化的时间,而狼的小贪——啃“剩骨”,让自己跟着骨头走,使偶然的因素影响着自己的支配地位。一而再的“缀行”使屠户小失而大得,但却使狼得不偿失。假设狼一开始就向屠户发动攻击,把屠户“恐前后受其敌”由可能变成事实,那么结局又会如何呢?遗…  相似文献   

8.
矛盾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狼在它与屠户这对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屠户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它们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剩骨”就是这转化的武器,屠户不自觉地运用了它,赢得了转化的时间,而狼的小贪——啃“剩骨”,让自己跟着骨头走,使偶然的因素影  相似文献   

9.
洪峰 《小学语文》2012,(10):21-22
《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在“走进毛泽东”的专题中,无论是毛泽东,还是红军长征,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都比较遥远和陌生,这是教学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挥手之间》之题用字十分简洁,含义非常深刻。它既指领袖和群众之间相互挥手的过程,也指毛泽东同志在飞机舱口那次富有历史性的挥手的过程。那么,“挥手之间”究竟有多大,文中并无交代,《教参》也未点墨。但我们在解题和总结时,却经常碰到学生问及。我以为“挥手之间”,短,至少有几分钟;长,可以达十一个月,其理由如下。这篇散文的主要人物是毛泽东,“挥手”的主要者也是毛泽东,这与作者对毛泽东同志的“举”帽“挥手”的细节详加描写,和本文表现毛泽东同志大  相似文献   

11.
正面教育是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教育启发学生自觉地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使之健康成长。这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所要求,也是教师必须坚持的教育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在矛盾斗争中,当矛盾互相转化时,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学生先进思想和优良品德的形成同样要遵循这个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为,学生正是在自身的正确与错误、先进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古称     
夫子《始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起先孔子的门徒尊称孔子为夫子,后来夫子成为对教师的尊称。师泛指老师、教师。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傅老师的通称。《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师保古时担任教导贵族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谕谙德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归诸道者也。”先生《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郑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韩愈《进学解》:“国于先生晨入大学。”宗师掌管宗室子…  相似文献   

14.
学习毛泽东同志八篇著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看到中央宣传部通知今年下半年干部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八篇著作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很高兴,同时想到以下几个问题。一、为什么要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八篇著作按照宣传部的通知:今年下半年的干部学习,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以下简称“八篇著作”),学习毛泽东同志是怎样  相似文献   

15.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秀”就是讲的含蓄,“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表现含蓄的精语。用“含蓄”一词来概括诗的艺术特征的是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含蓄》它是中国古涛的艺术传统,是古诗的审美崇尚之一。从《诗经》以来,含蓄这种艺术手法一直成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一直是诗歌理论中不断被探索的议题之一,它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分别浅述如下:寄兴象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推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指的诗中描写的实象实景,并非诗人的真蕴所在,而不过是借来比喻、暗示诗人心目中所要表达的另一种“象”和“景”。概括地说,这  相似文献   

16.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一般认为这是孔子对《诗经》所作的总概括,总评价,用宋人朱熹的话说就是:“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论语集注》)不过,“思无邪”一语,并不是孔子所自撰,而是他从《诗·鲁颂·駉》篇中借来  相似文献   

17.
1965年秋,富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写下了《念奴娇·鸟儿问答》一词,但这首词直至1976年初才在《诗刊》上正式发表。可见这是毛泽东众多“言志诗”中的一首,而并非出于某种现实的政治目的而写。然而作为中共中央最高决策者的毛泽东。写下这样一篇政治诗词,通过对当时国际战略局势、美苏试图垄断核武器的行为及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评判,抒发内心深处要让“天地翻覆”的豪情。《念奴娇·鸟儿问答》犀利的词句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毛泽东的思想活动,印证了他采取一系列富有针对性的行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他还非常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其主要论述有以下几点: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篇》) 孔子所谓“性”,是指人的本性,也是告子所说的“生之谓性”的“天性”(《孟子·告子篇》)。孔子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个命题中,既承认人的“天性”,又重视人  相似文献   

19.
《预示》是“《孙武兵法》82篇”(以下简称“82篇”)中的最后一篇。该篇以孙武的口气自述其著述兵法、晋见吴王、起兵伐楚、功成身退的事迹。有人断言:“82篇”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预示》篇在“82篇”中成节最晚,但其“成书年代也与银雀山汉简不相上下,甚至不能排除由韩信或其门客拟作的可能性,其价值相当珍贵”。但我们发现,这篇“相当珍贵”的东西淆混史实,错乱年代,伪迹昭著,决不可能在《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吴孙子兵法》之中,而是一篇道地的伪作。辨析此篇之伪,对认识“82篇”全书之伪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0.
梁任公在《二戴礼记解题》一文中,谓《尔雅》为《礼记》“百三十一篇中之一篇或数篇,而大戴曾采录之。”他的主要根据是: 一据张揖《进广雅表》所谓“‘《尔雅》篇,叔孙通撰置《礼记》。文不违古’也。”二据臧庸《尔雅古注》序中列举汉代人引《尔雅》称《礼记》之文:“如《白虎通·三纲六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