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教学苏教版《春联》一文,要引领学生理解春联的特点、品味语言的精炼生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通过整合教学、谋篇解读与儿童化拓展等途径,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将学生引入更广阔的语文空间,理解、享受语文,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做到让学生有“大量的语文实践”机会,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本课的教学活动是这样设计的:聊春联、识春联、贴春联、读春联、品春联、诵春联、写春联。这所有的教学环节,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学生活动是本次课堂教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春联》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容易掌握这一点。幸好案头有一本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借着这块"他山石",给自己的教学内容来个"点石成金"?——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让有关春联的趣味知识逐步进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于是,我做了如下教学尝试。引趣: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4.
龚永兴 《江苏教育》2004,(12B):17-17
我在教最后一课《春联》时,让千家万:户的春联飘进教室,引导学生学春联、赏春联、作春联、写春联,使学生领略母语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学生的情感就像满目的春联,红红火火、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最后一课《春联》时,让千家万户的春联飘进教室,引导学生学春联、赏春联、作春联、写春联,使学生领略母语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精妙。学生的情感就像满目的春联,红红火火、春意盎然。 学春联。课文里例举了五副春联,并着重阐述了春联的内涵美和音韵美。由于课文对  相似文献   

6.
【问题呈现】有这样一则案例:教学四年级上册《春联》第二课时,教学步骤如下:一、复习导入1、揭题,齐读课题。2、默写四个词语。(教师提示:提笔就是练字时,要把字写工整。)二、教学新课1、多媒体出示学生用四种字体书写的四幅春联。2、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学习春联的书写美、声律美、内容美……三、学写生字1、教师出示"奥",引导学生说说怎样学习这个  相似文献   

7.
活动设计理念春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于春联,学生只知道它是过年的一种喜庆习俗,对它的内涵及特点却知之甚少,这在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今天,不失为缺憾。为此,我结合新春佳节的来临,组织《师生话春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学习课文《春联》的延伸,旨在给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活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必读》2012,(Z1):48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春联》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容易掌握这一点。幸好案头有一本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借着这块“他山石”,给自己的教学内容来个“点石成金”?——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让有关春联的趣味知识逐步进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自信地学习,这是我一直追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缪老师执教的《春联》,令我感受颇深,为之喝彩,为之感叹之余,又给了我深刻的启迪。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语文教师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探究有效、活泼的第一课时教学。下面我就以《春联》为例,谈谈第一课时中的"词块教学"设计吧。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春联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的精华。教师理应有“大语文”视野.把教材《春联》放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中学习,打通课堂内外,使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3.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春节贴春联,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春联中洋溢着春意,蕴含着祝福。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基础训练七中的第四题,是继《狱中联欢》之后,又一次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春联。教学时,按照教材教学要求,我让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让他们理解了每幅对联的意思,并充分体会到了春联的节奏、对仗、韵律等特点。但我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稍做了一下延伸,我问:“这些对联与你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相比,还缺少了什么?”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学马上意识到,这些对联都缺少了“横额”,我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横额”两个大字,并大声宣布“补横额”这一活动。我的话音刚…  相似文献   

15.
【活动背景】每到春节,春联就会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门上,为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苏教版语文第七册《春联》是一篇语言清新的知识小品文。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春联丰富多彩的内容,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及春联的种类、特点,并告诉人们读春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自信地学习,这是我一直追寻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缪老师执教的《春联》,令我感受颇深,为之喝彩,为之感叹之余,又给了我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春节与春联     
正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那么,桃符又是从何而来呢?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  相似文献   

18.
春联     
中国人喜欢在春节时贴春联,两条大红纸上写着神采飞扬、对仗工整的诗般雅句,在左右门框或是门柱上一贴,喜庆吉利,热闹火爆,情趣盎然。春联的来源和形成,是从古代用两块桃木板画门神开始的,到了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才第一次以桃木板写对仗的诗句,出现了第一副春联。宋代王安石的名诗《元日》中,仍吟咏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宋代还用桃木写春联。  相似文献   

19.
名人与春联     
在新年里,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门上贴着大红的喜字和祝福吉祥的春联。春联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在宋代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千百年来,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现在我们就去欣赏欣赏吧!  相似文献   

20.
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时下,大多数人都会去街上或商店买来现成的春联,但我的邻居张大爷一直坚持自己写春联。他说自己写的春联更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更有独特的"年味"。张大爷在春节前的几天总是很忙,几乎小半个山村的春联都是他写的,而且他自家张贴的春联也很值得品味。从我识字起,大年初一拜年的时候,就常听到乡亲们在议论:谁家的春联词语好,有滋味儿;谁家的春联字写得好,有气势。张大爷家的春联一定是值得逐字品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