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太平御览》征引《释名》六百三十余条,其中75%的条目不同于现存最古的《释名》版本翻宋本。这些引不仅可正翻宋本之误、可补翻宋本之脱、可删翻宋本之衍,而且《太平御览》给征引条目所加的注解和反切注音等也有助于《释名》的校勘。  相似文献   

2.
《嘉应学院学报》2019,(4):93-96
清代学者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中收集了毕沅、王启原、叶德炯、苏舆、皮锡瑞、王先慎等人的校语,其中"苏舆曰"校语有342条。这些校语有苏舆直接在《释名疏证补》词条后面加注的,也有在毕沅等人的校语后面加以补充的,这些校语涉及音韵、文字和词汇等内容。对"苏舆曰"校语进行全面探析,挖掘其在文字校勘等方面的价值,有助于读者对《释名》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释名》成书时代较早,相关史料匮乏,且部分材料孤立无证、甚至相互矛盾。后代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释名》的作者、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基础性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判定。考证可以发现,"刘熙作《释名》"说更为可靠;成书年代及其篇目等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日本东福寺写本《参天台五台山记》中"坏"字,不应校勘为"坯"、"壞",而应校勘为"杯",义为小艇。  相似文献   

5.
《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先生的代表作,该书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提炼总结出了"校勘四法",使传统校勘学趋于系统化。以《校勘学释例》窥陈垣之校勘思想,可以系统把握校勘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后世校勘学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6.
段玉裁在编著《说文解字注》过程中,校正了《说文》一般衍字、笔记旁白误入正文、重写或重刻而衍等多种衍文现象,使读者得以窥视许慎真学,有利于《说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段氏也正是在这扎实校勘工作基础上,完成了注释《说文》的工作,使得《说文解字注》成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之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释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释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李茂康《辞名》的说解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本文拟从两方面加以说明。一、《释名》在辞书编纂中的作用《释名》是汉末学者刘熙的声训专著,虽然该书的宗旨不在于训释字、词意义,但作者在解释事物得名之由时,往往直接或间接涉及字、词意义。这类说...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自有它的寓意,从对《风月宝鉴》的释名中探求其深层意蕴。对《风月宝鉴》的释读,要从反面去看,它体现了作者的色空观,是对纯真爱情的歌颂,是作者对"真情"在现实社会中的悲惨遭遇的控诉。  相似文献   

9.
《释名》研究始于三国时韦昭,两晋到明代的研究多停留在引用和申发上,清代是《释名》研究的繁盛期,对《释名》的整理和研究成就最大。“五四”以后,特则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释名》研究几乎成了一大热门。《释名》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书,历来引发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作者及成书年代、性质、价值、训释条例和缺陷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拓跋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现存的《魏书》《北史》对北魏王朝的历史记录大体相同。虽然二书记录史实的用语存在不同,但仍然可以通过二书的对读进行校勘工作。如《魏书》"贱"讹为"贼","地"讹为"池","须"俗写为"湏",《北史》"决"讹为"快"。  相似文献   

11.
目前《明史》最好的版本当属中华书局点校木,它几乎于每卷之后都附有校勘记,对研究明史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不足的是,其校勘记尚存在校勘未尽、失校误字等缺憾,本文特举其四十五例试作匡补。  相似文献   

12.
张家山汉简释文由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有关方面的资深专家学者为人们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释文。但笔者在研读张家山汉简释文过程中,通过核对原图版,还是发现了多个释读不确之处,其中有些在修订本中已经作了改正,另有一些却仍旧存在于修订本中。故本文谨对这些修订本中尚未改正,值得商榷之处作一粗浅校补,以期能为再版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所释之词,有的在《释名》中已有用例,而该词典所举书证迟后于《释名》。今略举数例,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括地志》是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解释古地名处甚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本文考察了张守节《正义》所引《括地志》的部分内容,针对其中部分讹误和疏漏,作了订正与补充,成札记十九则。  相似文献   

15.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九九八年校订重排本)是当前高校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古汉语课程教材,尽管如此,其文选注释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本着拾遗补缺的态度,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中找出了文选中三处释义上的瑕疵,并予以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玉台新咏》卷九所始载的司马相如《琴歌》二首并序,历代流传,异文渐多。明清以来的引录、校勘,尤其是逯钦立先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辑校,问题亦复不少。故作此校补,以向学术界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7.
在现行<明史>各种版本中,以中华书局点校本为最好,但其校勘记存在一些诸如校勘未尽、误校误书等方面的问题,文章谨掇拾其中五十条加以补遗订正.  相似文献   

18.
苏词研究是近世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有关苏轼词集的编刻整理累计有二十余种。由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苏轼词集校注》,在参考传世苏词各重要版本和近期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苏轼词集作校勘、注释、编年、集评、辨疑等文献整理工作,在各个领域均进行了新的探索。撮其要者,在以下三个方面最为突出,这就是:意象词旨的深微探析、编年本事的精细考订、词语注释的准确追寻。  相似文献   

19.
《孙强玉篇》,唐孙强修订。宋陈彭年等人《大广益会玉篇》之后逐渐亡佚。今从金人书中发现,辑校成书,共30卷,545部,22872个条目。《韵》,辽人佚名撰。原为韵书,今仅存辽行均《龙龛》和金邢准《新修篇海》的注文中。辑录23547个条目,比孙书规模还大。《小学钩沉三编》,有65种书目、两万多条目为《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所没有,《史籀篇》、《姓苑》、顾野王《玉篇》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吕叔湘、王海所编《马氏文通读本》是“《马氏文通》研究”的经典之作。它有注释700余条,评论者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但也有一些注释存在着可商之处,需要加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