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造价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热门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强调较强的实操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尝试,就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时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以“工程造价控制”课程为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造价控制”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造价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课程教学能更好地支撑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达到建筑行业认可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工程造价专业面向就业岗位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分析,通过对住的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研完《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是土建类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改变该课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状态,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引入课程教学中,提出课程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具体案例介绍课程的学习步骤,并对两个平行班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创新班学生的建模能力、识图能力、工程量计量与计价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实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筑行业工程造价人员工作领域和能力标准调研,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景进行研究,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工学结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围绕学生学会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两个教学目标,介绍了该课程新颖的教学思路、学习领域分析过程、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得出了该课程设计值得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政策性很强的课程,在目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强调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使学生了解本课程学习的重要性,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还要求教师在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工作中,能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找出适当可采取的能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校毕业的同时也就具备了确定工程造价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人才,这也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洪宇 《考试周刊》2009,(34):126-127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工程造价从业人员须具备一定的双语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高校都在推进工程造价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工作。本文通过分析现有的双语教学情况,对《工程造价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34-139
工程造价课程强调专业性、综合性及实践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日益加强.为缩小工程造价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差异,结合工程造价课程的教学特点与BIM技术的优势,探讨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结合BIM技术可视化、协调性及模拟性的特点,构建真实工程仿真资料库,并设计围绕BIM仿真资料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探索、互助的系统平台,获取知识的同时减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并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在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课程仿真实验教学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大项目教学法中,使用二维工程图纸不仅缺少直观性,而且难以实现多课程知识的协同教学,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基于BIM的实践课程大项目教学法。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构建了基于BIM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呈现了BIM技术与现有课程的关联性。实践应用表明,基于BIM的大项目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掌握工程全过程造价的能力,对同类课程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社会对工程造价岗位能力的需求、教学资源、教学对象等三方面对“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需要,通过关心学生发展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资料的搜集,采用情景导入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