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晨,《卡罗纳》在《巨人的花园》里看见《白鹅》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旁边观察《爬山虎的脚》,引来了正在吃《一个苹果》的《白公鹅》。《白公鹅》说:“这是《去年的树》,是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发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历岗 《小学语文》2007,(10):18-18
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一文中提到《表》和《小约翰》。请问:这是两本什么样的书?现在还能看到这两本书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女生:《绿山墙的安妮》,《疯丫头玛迪琴》,《对着一千颗星星许愿》,《我的妈妈是精灵》,《夏洛的网》,《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无家可归的小鸟》,《马洛丽成长记:小小生意经》,《女儿的故事》,《背井离乡的365天》……  相似文献   

5.
江湖风云     
《中学生电脑》2005,(1):56-56
《无尽的任务2》05年春季中国内测;《使命召唤:联合进攻》国际中版上市;超人气武侠巨片《墨香》破世公测;《最终幻想OnLine》网游计划;S.H.E代言台湾《新绝代双矣Online》;《毁灭战士3:邪恶的复苏》即将上市;  相似文献   

6.
贻庭同志:两函俱悉。《绪论》(“《绪论》”:即《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绪论”。--编者注,下同。)改得很好,可以如此定稿。(但似乎尚须征求别的同志的意见。)但提前发表,却较困难,一则篇幅较长,二则不是论文体裁。所以我至今尚在迟疑,不知送到那个刊物为好。拟徵求一下天津《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现名为《道德与文明》。--编者注)编辑部的意见,因事忙,尚未写信。不知上海有无刊物可以发表否?  相似文献   

7.
《甘肃教育》2009,(12):6-6
4月初,长沙市一中的学生们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评选出“我最喜欢的十本好书”,分别是:K·罗琳《哈刹波特》系列、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七堇年《大地之灯》、兰迪·鲍许《最后的演讲》、姜戎《狼图腾》、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落落《苯朽》、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在《江南的冬景》里写道:“凡在北国过过的人.总都道周炉煮茗……”  相似文献   

9.
新酷播放     
《超级娱乐:爆强手指人》,《放羊的最高境界》,《超浓缩:阿甘正传》,《牛人的自荐短片》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英国小说家劳伦斯的《圣马》和伊夫林·沃的《罪恶的躯体》都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末,当时世界正处于一战结束后的恐惧与绝望之中。三部小说都表现了疏离感这个重要的内容:《太阳照样升起》和《圣马》关注的是独立个体的疏离感,《罪恶的躯体》则反映了两代人之间的疏离感。三部小说都揭示了现代战争是造成人们疏离感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何宏斌 《江苏教育》2004,(9B):43-43
《金属的性质》是苏教版小学《自然》四年级上册金属单元的第一课。我原本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金属的共同特征,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便可结束本课的教学。然而孟成同学的一个细心发现,使课堂再次步入高潮:  相似文献   

12.
邓茂万 《教师》2013,(4):45-45
我有幸聆听了l~6年级六堂语文课,即姜老师上的《荷叶圆圆》,程老师上的《三个儿子》,杨老师上的《可贵的沉默》,邓老师上的《白鲸》,陈老师上:的《胡杨赞》,王老师上的《我很重要》。在此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听课感悟:关注细节,把握动态.随时改策,力求高效,  相似文献   

13.
云博美文坊     
索蒙 《初中生》2007,(5):28-29
云博对你说:母亲的爱,我们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只能用虔诚的心去领会。母亲总是用无言的行动来表达对子女至深的爱意,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答。请欣赏《不锁的门》、《饺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晴天  聂勇 《当代电大》2006,(9):60-61
《红楼梦》:一块纷纷扰扰的石头。 《三国演义》:一批兵荒马乱下的足智多谋又无力回天的人。 《水浒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盔甲。 《西游记》:把热闹跌坐成永不死亡的寂静。  相似文献   

15.
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文章,历来是中国散文的“主力军”。文学史上,无数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隽永的图画: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被誉为千古绝句,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为后人传唱;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写尽了北平之秋的清静悲凉,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画绝了世外小屋的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上半年的《人民学》在小说方面令人遗憾:去年每期基本都有一两篇精品的状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李英 《青海教育》2005,(7):47-48
安徒生一生共写下168篇童话,早期代表作主要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夜莺》等,中晚期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母亲的故意》、《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单身汉的睡帽》、《沙丘的故事》等等。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野草》之于鲁迅,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与其说它是文本,不如说这是一次穿越精神绝望的生命行动。《野草》存在着一个自成系统的精神世界,鲁迅最丰富、最复杂的精神奥秘都隐藏在其中。《影的告别》和《求乞者》正式启动了死亡的过程,带领读者走向深渊,直至《颓败线的颤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强烈的生的召唤,作者走出绝望却又进入了新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0.
最喜欢的作者和作品(教材)现代:鲁迅《祝福》、《为了忘却的记念》古代:欧阳修《醉翁亭记》外国:(俄)契诃夫《变色龙》最重视最投入的环节朗读、朗诵及其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最花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作文批改和讲评最感兴趣的事与投缘的学生交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