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8):91-92
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探的重要领域,分析其成藏特征将有助于更好地评价和开发我国的页岩气资源。文章主要从页岩气的烃源条件、储集条件、富集规律与保存条件和聚集机理等方面对页岩气的成藏特征进行分析,并简单介绍了我国页岩气的分布与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做好烃源岩评价是认识北疆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的基础,然而由于石炭系烃源岩具有高-过成熟的特点,烃源岩评价不同于常规方法。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方面分析了石炭系烃源岩评价的现状以及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綦艳丽 《内江科技》2014,35(11):64-65
本文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方法,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对牛页1井各小层的泥页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实验分析认为沙三下3层组与沙四上纯上2层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为优质烃源岩,母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并已达到成熟阶段,生烃潜力高,能够大量生烃并形成油源供给,从而对进一步勘探东营凹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勇  汪栋刚 《内江科技》2013,34(3):156+95
对川西坳陷孝泉-丰谷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须家河组烃源岩是研究区主要的烃源岩,研究区侏罗系烃源岩以非烃源岩为主。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已好烃源岩为主;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以生气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高,均已达到成熟阶段,部分甚至达到过成熟阶段。研究区烃源岩的有机质的高丰度、好类型、高成熟度,使得研究区气藏发育,油气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福建地区白垩系坂头组野外剖面的观测、丈量,取样分析其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地球化学特征,证实在福建地区白垩系发育坂头组的烃源岩,其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总体达到中等-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以腐泥腐殖型为主,少量为腐殖型;有机质热演化大部分进入成熟期,部分由于受火山作用影响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福建地区坂头组烃源岩较发育,具备一定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西段侏罗系烃源岩及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晨 《内江科技》2012,(4):149+127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对所取烃源岩样品化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本次分析项目包括:有机质碳含量、热解、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饱和烃色质、饱和烃色谱、稳定同位素,干酪跟分离等,据此评价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在此基础上评价烃源岩的生油潜力。结果表明: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偏低,多为Ⅲ型,处于主要成熟阶段,总体来说生烃潜力差。  相似文献   

7.
<正>根据实测烃源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了临清东部地区第三系烃源岩生烃潜力特征,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热成熟度和烃源岩排烃门限等方面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是该区的主要供油源岩。1地质特征临清东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起步较早,但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完钻探井不足百口(曹忠祥,2003),尽管在局部构造取得了油气突破,至今尚未找到具备一定储量规模的油田,区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菲  王保全 《内江科技》2011,32(2):137+129-137,129
页岩气藏为自生自储型气藏,它的生烃条件、储集条件、保存备件相互影响,息息相关,热成熟度和有机碳含量控制页岩的生气能力.而有机碳含量还影响页岩的储集性,是增加页岩孔隙空间的重要因素;页岩气藏储层致密,孔隙度和渗透率极低,裂缝的存在会提高储层的渗透率,矿物成分影响其储集性能,其中粘土矿物有利于增加微孔隙.并且增加岩石对天然气的吸附能力.而石英和白云石脆性较大,则有利于增加储层中的裂缝,并且对水力压裂造缝有利;页岩气藏对保存条件的要求较低。  相似文献   

9.
页岩气近年来已经成为北美最为重要天然气来源。尽管一些勘探资源的比较经济的方法取得进展,但是地层评价仍存在很多原则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总储量。由于页岩中有机质不仅生烃,还可以保存,要想解答总储量,精确估算总孔隙度(有机孔隙度和无机孔隙度)是关键。其中一个最大的未知量,干酪根或者有机质密度在估算过程产生较大的误差。结合低比重的颗粒密度(LPP)和总有机碳的测量实验日工测量有机质密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页岩气测井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页岩气储集层地质特征来分析页岩气的常规测井曲线响应情况,并初步研究了利用测井资料求含气量的方法。最后介绍了两个重要参数,有机质热成熟度指数和有机质丰度的测井求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巍  张天君 《内江科技》2015,(2):125+115
本文以沉积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地质分析为基础,充分利用中扬子地区现有的露头、钻井及实验分析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特征、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来研究中扬子地区二叠系烃源岩,最后提出烃源岩有利分布的区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贵州牛蹄塘组页岩气有利区块进行优选,依据贵州牛蹄塘组10个不同地区页岩气井或剖面的页岩储层的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脆性矿物、黏土矿物、孔隙率、渗透率6个特征参数。采用SPSS21.0软件对页岩气区块进行因子分析,通过降维的方法,提取出二个相互独立的影响因子,分别为生烃因子和储集因子。根据主成分加权得分得出各个地区的综合得分,通过分值得出德江、松桃等地区页岩气富集条件较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该方法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特征分析表明,侏罗系为一套含煤沉积建造,发育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和煤,暗色泥岩分布广泛、厚度大;结合邻区资料认为,西山窑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但热演化程度低,三工河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处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差;八道湾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达到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4.
许德云 《内江科技》2012,(8):130-131
本文从录井资料入手、分析了所在区块的生烃、储集条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本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烃源岩厚度大、分布稳定,有机质丰度中等到高、有机质类型为Ⅱ型,有机质成熟度已进入生油生气阶段。油气运移短,近距储集成藏、大面积分布、无明显油水界面、压力异常、储层与源岩接近、低孔特低渗的"连续型油藏"的地质特点。针对性这种情况是,文件中洛阳-伊川盆地储层致密,因此勘探开发应借鉴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油气勘探的成功经验,勘探应优选找富集区块,采用非常规油气勘探的思路与技术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5.
应用吐哈盆地周缘石炭系露头资料,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发育层位、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特征,深化了对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的认识。石炭系烃源岩集中发育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和上石炭统祁家沟组,岩性为泥岩、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泥灰岩等,有机质主要Ⅱ-Ⅲ型,少数为Ⅰ型,热演化程度高,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有机碳含量中等-较高,而生烃潜量及氯仿沥青A较低,可能为热演化程度高导致。通过本次研究,为该区石炭系资源潜力评价及有利区选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沾化凹陷等古近系泥页岩油气储层存在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低、页岩厚度大等特点,有机质成熟度跨度大,高成熟度泥页岩面积相对局限,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不均衡,文章通过对L69井、Y21井、FS1井、LS101井等胜利油田不同类型泥页岩油气藏区块岩心的岩石抗张强度实验、三轴压缩实验、断裂韧性实验等,了解岩石矿物组分、储层脆性指数、可压性评价、岩石开裂剪切状况、裂缝延伸状态、网络状裂缝形成条件及难易程度等储层改造关键因素,为下步储层改造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国内外页岩气大量资料和测试数据,对影响页岩储层页岩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包括构造作用,矿物组成,岩石力学性质,沉积、成岩作用,产气压裂作用,其中矿物组成是影响裂缝发育的基础因素,构造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关键因素。初步探讨了页岩裂缝发育程度与产能之间关系,页岩裂缝对页岩气储集和产出均密切相关,可以为页岩气的游离富集提供储渗空间,增加页岩气游离态页岩气的含量,也有助于吸附态页岩气的解析,并成为页岩气运移、开采的通道。但若页岩裂缝发育规模过大并与大型断裂连通,对于页岩气的保存条件极为不利,会导致页岩气的散失。本文旨在分析影响页岩裂缝发育的因素及页岩裂缝对页岩气开发和产出的影响,为页岩气资源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气,储存在页岩中以游离态和吸附态存在的天然气,准确预测页岩气层的含气量显得非常重要,测井资料解释是页岩气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采自四川盆地南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地层以及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暗色泥页岩的样品进行显微组分分析、元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量以及岩石快速热解分析,研究不同烃源岩以及各分析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各分析方法实验数据的相关性,描述煤层气和页岩气成藏烃源岩条件中显微组分成分分析、元素分析、镜质体反射率测量和岩石热解对烃源岩有机质和热成熟度研究的影响。通过这项研究,希望为该地区煤层气和页岩气烃源岩评价提供一些方法或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认识页岩油,汲取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从而推动我国页岩油产业的发展,通过详细对比北美地区巴肯组、鹰滩组、巴尼特组的地质特征,从方便储量计算的角度,以地层与岩性、烃类系统、储集物性、油藏潜力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划分了页岩油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油(巴肯组、鹰滩组与巴尼特组)这类轻质油及凝析油必须通过水平井与多级压裂等技术才能实现开发与利用;依据储集物性、赋存条件、源储特征,页岩油总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裂缝不发育型页岩油、微孔微缝型页岩油、夹层型页岩油、微裂缝富集型页岩油。北美三大页岩油地层中,巴肯组资源量最丰富,具有典型的"上下夹心"的储集特征;鹰滩组由于开发较晚资源量次之,但开发潜力巨大;巴尼特组资源量最低,为典型的微孔微渗型页岩油,主要赋存于泥页岩的基质孔隙和微裂缝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