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商业史上,有一个商业群体与众不同。它和徽商、晋商一样兴起于16世纪,但是,到了近代,徽商逐渐式微,晋商也走向末路,而它却一路辉煌、穿越时空,历经明、清、近代,直到现代仍旧辉煌,历久弥新。它就是潮州商人。 潮商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它海洋经济的文化特质与继往开来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英文创作和汉译英作品在海外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其成功秘诀在于其普世价值、民族性和个性的文化内核,本地化的创作话语方式以及本地化的市场推广策略。但是,林语堂的商业成功有其特定的条件,虽有启示意义但不能简单复制。  相似文献   

3.
当今商业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商业文化已经成为主流文化。随着商业性竞争的加剧,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商业竞争白热化危机、财富危机、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冲突危机等九大危机已经摆在人类面前。危机主要表现为一个“争”字,而“争”的根源在于商业文化。要解除危机,人类的主流文化选择应该是农本商末。  相似文献   

4.
何怀宏 《教育》2006,(12):54-54
姚明、刘翔、丁俊晖等体育明星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郎朗、“超女”等艺术人才的成功或成名,使一些人们、包括一些家长产生这样一种想法:某些特殊事业的成功并不一定要怎么念书和学习文化,甚至念书反而有可能妨碍这种成功,像这些成功者成名前就都没有进过大学。前不久“超女”黄雅莉曾想放弃高考,在网上又点燃了一场“网络大战”。  相似文献   

5.
冯渊 《新高考》2008,(3):14-14
2008年新高考有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阅读题加了"探究"题。在过去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五个层级基础上加了"探究"能力层级。什么是探究性试题,怎么答题,本文作一些探讨。一、从空白处作文章先看下面的阅读材料:全国政协常委刘忠德先生批评"超女让年轻人受到毒害",并强烈主张"不应该允许超女这类东西存在",这在社会以及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超女"问题的要害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就在于它用华丽的包装、宏大的场面、成千上万"粉丝"的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这个神话在客观上起到了遮蔽青少年面临的真实社会问题、麻醉他们心灵的作用,说是一剂精神蒙汗药也不为过。但"超女"这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神话,其所传递的全部暗示却是:并不需要太累,只要成名,所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商业文化体系建设中,要正确对待人的积极因素,把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知道商业文化的贯穿线索就是人的文化,因此加强商业文化中的人力资源研究和开发是建设商业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渠道,更是促进商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山寨文化”是2008年最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戏仿与游戏的文化策略,嘲弄消费逻辑和资本逻辑,体现了独特的反抗姿态。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追踪“山寨文化”的发生和传播,从手机领域到商业领域再到社会文化领域,在描述现象的同时进行文本阐释。文章考察“山寨文化”的意义,不仅在于重新审视当下社会的符号消费,凸显其后现代美学特征和文化价值,还在于揭示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8.
"山寨"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更在网络风靡一时.人们从最早的"山寨手机"衍生到现在的"山寨电视"、"山寨明星",甚而产生"山寨文化",其根本因为在于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本能的需求和升华,其特点在于"复制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无意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山寨文化"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心中受到压抑的未被满足的愿望;"山寨文化"又是人们想快速成功的一个梦;"山寨文化"使"草根阶层"缓解了生存压力,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9.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以下简称“超女”)的成功运作,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而今炎夏将至,2006年“超女”赛事正酣。统计显示,2005年“超女”的参报人数达10余万,而参与投票的人数达数百万,收视人群更是高达几亿。其波及面之广,社会影响之深,作为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前所未有。事实上,“超女”已经超越了一档娱乐节目本身,成了当前一种社会热点现象,人们也试图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它,本文想从教育角度,透过“超女”现象,分析青少年热衷于此类节目的原因以及对策思路。一、危害学生——社会热批“超女”现象“超女”狂潮对青少年的影响是空…  相似文献   

10.
1983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和文化领域呈现的活跃氛围以及人们思想解放的心理状态,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十届。应该说,一年一度的"春晚"体现了一个庞大的文化系统,即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风尚决定着这一时期"春晚"的形式和内容。反过来看,"春晚"的诸多形式和内容也可以反映中国当代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1.
文化商品化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逻辑起点,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则在于能否恰当体现文化真实性内涵。在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社会条件下,文化商品化与文化真实性二者并不对立,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辨证关系。《云南映象》的市场成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老舍将多种文化——满汉文化、"五四"新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融于一身。多种文化的碰撞,形成了老舍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正是这独特的文化气质决定了在他的文学世界里,始终以"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从文化视角审视,老舍构建了一个几乎包罗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个方面的"市民世界"。在这个"市民世界"中,旧北京"老字号"的商人是形形色色人物中的一类。老舍透过"老字号"、"老字号"的商人,呈现出特有的传统商业文化:悠闲而又诚信。同时,也展现了传统商业文化面对外来冲击的无奈与悲哀。  相似文献   

13.
博客也赚钱     
互联网上现在什么最热?博客热。博客热了个人、也热了网站。而这就犹如当初的超女热,广告主、广告商、广告平台(策划超女的电台或公司)、超女都狠狠地赚了一笔。现在,"发着热"的博客虽没有超女们那般的大动静,但也实实在在地开始运作起一个商业社会里热门的话题:赚钱。博客也要赚钱。是的,因为现在不仅是上网或圈内的人谈这个话题、就连央视2套的《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也都讨论了用博客盈利的话题。目前中国博客的用户量据称已达四五千万,博客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有了自己的市场、有市场自然也就有了经济的因素,也就可以谈盈利的话题了。现在,网站博客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网络广告,而时下由于有了博客这个新兴事物。就会必然催生出网站的新盈利模式。把博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文化宣传、商业投资、联谊交流、学术研究等社会行动,"客家"作为一个象征符号和一种文化资本,在大陆客家地区逐渐形成共识,成为一种"地方性知识"。这一过程与20世纪初期出现的客家研究热潮相比较,具有不同的建构背景和建构方式,但是二者所具有的建构逻辑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他者"黑人——奥尼尔笔下黑人形象的文化与心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尼尔剧本中的黑人形象,在种族歧视的影响下,既无法认同本民族文化,也不被白人文化所接受,成为两种文化的"他者",这种两难处境使黑人遭受着人格分裂和精神分裂的惨痛.这种悲剧产生的原因,从文化角度看在于黑人文化的无根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则在于个体人格中的"本我"被过分压抑,民族集体无意识得不到重视.黑人应该站在本民族文化立场上确认个体的归属问题,在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的同时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这不仅是奥尼尔时代应该考虑的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具有普遍文化和哲学意义的当代社会命题.  相似文献   

16.
勃兴于20世纪最后20年的温州旁村工业化运动在改变了温州经济状况的过程中,没能自然地完成社会文化转型。突出表现在现代商业文化发展的迟滞,朴素的瓯商文化在诸多方面缺乏一种强势商业文明所必需的气质,不足以为温州21世纪现代化进程提供必须的精神资源。建构一个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商业文化及其经济伦理必须立足本土传统文化资源,以开放的姿态来传承和创新本土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7.
秦刚 《教育文化论坛》2020,12(3):107-111
商业文化是商业主体在商业活动中形成的观念和现象的总称,其核心在于商业伦理。商业伦理是商业群体意识的反映,其功能是规范商业目的和商业行为。商业院校是培养商业人才的专门学校,应强化高等院校身份的独立性,守护文化立校的精神品格,从文化立人的视角,加强对学生的商业文化教育,营造商业文化的校园氛围,传承商业文化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规范学生日后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18.
请客送礼,卖官鬻爵,权力赎买等不良官场文化,是商业贿赂滋生的根源,官商勾结等不良商业文化。直接推动了商业贿赂的盛行,重农抑商、重士贱商。对商业贿赂认同的不良社会文化,对商业贿赂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经济权利、生活条件等基本社会权利方面不平等的社会体制缺陷,为商业贿赂的频发提供了“保障”。防治商业贿赂应治理吏制腐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确保社会基本权利的实现,扭转社会对待商业贿赂的不良心态,营造健康的商业文化氛围,德法兼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文化?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近日,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演讲中对"文化"进行了重新定义。也有企业文化专家指出,习惯与文化密切相关,习惯是特定社会及其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的体现,文化是良好习惯的升华,良好的习惯就是企业文化。习惯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通过个体行为体现着特定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规范,习惯养成是个体对社会文化的内化。对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深入骨髓无法改变的,可以让企业员工在任何环境下从事任何事情都会不加思索地坚持的信念和原则。这是对企业文化一个本质的定义。它的关键就在于"不加思索"和"坚持"两个词。槽刻出习惯,习惯出文化。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成功中国化,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界枝繁叶茂,除了它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因兼容性,并因而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通与相融.在调动一切积极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应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