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英国文坛两姐妹: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异彩纷呈的英国文坛上,缪里尔·斯帕克和艾丽斯·默多克真可谓有口皆碑,她们出色的成就赢得了整个欧美文学界的一致好评。缪里尔·斯帕克是英国战后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她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不少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一时间,斯帕克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1918年,斯帕克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父亲是一个犹太人,母亲是个虔诚的长老教派信徒。由于家庭的影响,斯帕克自幼受到宗教文化的熏陶。对此她坦诚地讲:“爱丁堡是我父亲的出生地,对我的思想、作品的风格和思想方式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  相似文献   

2.
缪里尔·斯帕克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及评论家。她所特有的深奥微妙的喜剧创作手法可与从简·奥斯汀到艾维·康音顿-伯内特的英国社会风俗小说创作风格相媲美,而其作品中的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又和勃朗特姐妹所采用的忧郁浪漫主义颇为相似。斯帕克于1918年出生在苏格兰的爱丁堡,曾就读于詹姆斯吉莱斯皮女子大学预科。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英国情(?)局工作过,但绝大部分时间享受着幽静安谧的文人生活。她于1947至1919年间担任《诗歌评论》杂志的编辑。  相似文献   

3.
<正>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恋情的终结》通过第一人称作家莫里斯·本德里克斯的叙述,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萨拉·迈尔斯和她丈夫,公务员亨利·迈尔斯这三个人之间的迷恋、嫉妒。作品于1951年出版后,读者和批评家马上看出,格林这是在写他自己,写他与他的"第三个女人"凯萨琳·沃尔斯顿之间的恋情。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侦探小说女王的克里斯蒂1890年出生在英国德文郡海边一个风景秀丽,叫托尔奎的地方。她父亲是美国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由母亲一手把她抚养成人。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母亲是一位有非凡创造力的知识女性”。母亲没有送她进学校读书,而是由自己教育幼小的阿加莎,教她写诗,写故事。阿加莎很喜欢在心里编故事,可是要用文字把它们表达出来,却感到非常困难。慢慢地,她能写出一些象故事似的东西来了,但大多是些感伤的东西。因为她爱好音乐,十六岁时母亲便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有一个从60年代开始就专门以写作爱情小说为职业的女作家。至今她虽已近80岁高龄,但仍鹤发童颜,青春犹在,具有旺盛的创作活力,一年能写一二十部小说。这位女作家名叫卡特兰,已经写了几百本小说。她写的爱情故事基本上是一样的类型: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和...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作家埃塞尔·伏尼契一生写了不少小说,但只有一部作品——《牛虻》流传后世。她在英美读者中并无多少拥护者,但她娴静外表下澎湃的革命激情,却在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找到了知音。人们争相阅读她的作品,将主人公奉为偶像。而她,直到垂暮之年,才得知自己的书在俄罗斯受到如此尊宠,甚至被奉为自由的旗帜。  相似文献   

7.
文化纵览     
《世界文化》2014,(10):F0003-F0003
就地取材,用自己的嘴唇当作化妆艺术创作的一部分,使作者与创作真正地融为一体,是英国化妆师劳拉杰金森(Laura Jenkinson)所追求的,她做到了。她用彩色化妆品和化妆刷,凭借高超的画技在自己的唇齿之间勾画出了诸如大力水手、怪物史瑞克、兔八哥等众多生动的卡通形象。她认为这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复杂,在自己嘴唇上作画比在别人嘴上要容易得多。很多入在欣赏过她的作品后非常愉悦,而这也正是劳拉所期许和乐见的。  相似文献   

8.
<正>韩国人对自己的外在形象非常在意,无论是清纯少女还是半老徐娘抑或龙钟老太,对自己的容饰无不精益求精。韩国人把厕所称作"化妆室",化妆对他(她)们来说就是生活本身的内容,是需要随时随地尽意为之的,所以韩国多镜子,无论是在学校、公司的门口还是地铁的车厢里、公寓的电梯里,到处都能看到,甚至钥匙扣、钱包、名片夹、手机壳等小物件也被  相似文献   

9.
晓明 《世界文化》2001,(4):26-27
世界上有一位只写过一本小说却名扬天下的作家,那就是写《飘》的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书中所写的斯佳丽从漫天大火中逃离亚特兰大的路,就是作者上小学时天天走过的那条路。上小学一年级时,玩疯了的小玛格丽特根本不愿意上学,她不断地问母亲,为什么她要上学?她母亲梅贝勒说不明白,只好强行送她上学。在上学的路上,她们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农场,可那里的房子已经在民主战争中被烧掉了。母亲梅贝勒总是给小玛格丽特讲从前在这里住的人有多么富,但现在他们的世界坍塌了,她们自己也是一样。“每到最后,她总要告诉我有一天我要探…  相似文献   

10.
多丽斯·莱辛(Doris Lessing,1919— )在非洲一直生活到1949年。她的许多小说和短篇故事除近年来以外层空间为题材进行创作之外,均是以南非或英国为背景的。她的全部作品都是在她三十岁那年移居英国后出版的,所以,人们将她视为英国作家而不是非洲作家。莱辛的作品主要描写那些卷入二十世纪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中的人们。正如莱辛本人一样,她笔下的许多人物都是左翼政治活动家,而且大部分为女性。随  相似文献   

11.
正黛芙拉·墨菲在我大半生的旅行生涯中,我一直仰慕一位旅行家、作家——黛芙拉·墨菲(1931—)。她出生于爱尔兰的利斯莫尔,至今仍住在那儿。我从1960年代开始阅读她的作品,从她的第一本书《飞驰》(1965)读起。1969年,我在新加坡遇到一个自称见过她的英国人。他问她,身为女性,她是怎么做到为了写《骑骡游埃塞俄比亚》(1968)而周游那个国家的。她回答:"很简单,我扮成男的去那儿。"  相似文献   

12.
把别的作家名著中的人物作为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想法,但是,琼·里斯(Jean Rhys,1890—1979)用此法写的《辽阔的藻海》却非常成功,以致她的一些早期作品一再重版,至今仍很受欢迎。乔·汉布罗克对这部小说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埃达·塔贝尔(1857—1944)是美国20世纪最成功的杂志作家之一。在当时那个女性几乎没有社会地位或政治权力的年代,她写了不少重要的文章。塔贝尔曾利用自己的报道技巧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做过斗争。这家公司就是美国的标准石油公司。塔贝尔指责标准石油公司采用非法手段打击或吞并比较小的石油公司。她调查了这些非法的商业交易,并把它们写下来发表在一家名叫《麦克卢尔》的杂志上。她的报道使这些案  相似文献   

14.
乘风飞翔     
暮秋 《世界文化》2004,(1):14-15
那是1959年,简妮·哈珀上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全班同学写一篇作文,让大家谈一谈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那时,简妮的父亲是位于北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小农场里的一名驾驶飞机喷洒农药的驾驶员,而小简妮就是在那里长大的,所以,也许是耳濡目染的缘故吧,她从小就痴迷于飞机和飞行。对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小简妮可是绞尽脑汁,颇费了一番心思。在文章中,她几乎把她的全部梦想都写进去了:她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她想驾驶着飞机喷洒农药,她想去体验跳伞的刺激,她想去实施人工降雨(这是她曾经在“天空之王”的电视节目里看到的情景),她还想成为一…  相似文献   

15.
《印度之行》是英国作家福斯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现代文学中的经典著作之一。小说是作者根据两次访问印度的经历写成的,展现了多棱镜似的印度形象,抨击了英国殖民者“那颗发育不良的心”。福斯特的作品浸透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因此,福斯特塑造的印度形象具有独特的复杂性。本文试以小说中的人物、风景为代表,从形象的角度解读福斯特笔下的印度形象,并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13岁那年考入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有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  相似文献   

17.
刘晓华 《世界文化》2014,(3):28-28,29,30
<正>独角兽是传说中的生物,纯洁、美丽、神秘。20世纪英国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以"独角兽"命名了自己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一个有关爱情与背叛、罪恶与拯救的故事。作为默多克最令人费解的小说之一,《独角兽》究竟要向读者倾诉什么秘密呢·在英国,兼具哲学家和小说家双重身份的人并不多见。艾丽丝·默多克(Iris Murdoch,1919—1999)恰恰就是这样的作家,而且在这两个领域她都成就卓然。作为小说家,她被称为"乔治·爱略特之后最具智慧的"英  相似文献   

18.
外媒导读     
张楠 《世界文化》2015,(1):64-65
阅读也有"性别歧视"读者更喜同性别作家根据一项来自英国的最新调查,大多数的英国人在阅读时喜欢选择他们同性别作家的作品来读,而对于异性作家的作品则很少涉猎。在参与调查的4万人里,阅读性别分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当年男士最喜爱的50部作品中,男性作者的比例占到了90%。反之,在女性群体中的调查结果也是相同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调查,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根据最近来自美国的统计,在当今文学出版界  相似文献   

19.
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利奇菲尔德的一个书商的儿子,他从小在书堆中长大。他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但有不少人写出了比他更优秀的作品。使我们对约翰逊有所了解是由于他的朋友詹姆斯·鲍斯韦尔为他写了一本传记。鲍斯韦尔  相似文献   

20.
维吉尼亚·吴尔夫(Virgnia Woolf,1882—1941)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因为试验以意识流形成一种小说的形式,写过几部重要的英国小说。她也是她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文艺评论家之一,同时又以“布卢姆斯伯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