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最基本的否定副词有两个,即"没(有)"和"不",这两个词都表示否定,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两个词一定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对立性,如果两个词没有区别,能自由互换,就完全可以舍弃一个,只保留一个,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讨论了"不"和"没(有)"的区别.为了行文方便,文章中所有的"没有"都简写为"没".  相似文献   

2.
日语中有很多难以区别的近义词,表示"抱"的"抱ぇる、ぃだく、だく"就是这类词.本文从其所接对象是具体还是抽象事物、所表达之义是积极还是消极、文体色彩这三个角度分析了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简阳方言的程度副词"多"、"少"、"多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阳方言中的"多"、"少"、"多少",除具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意义和语法功能外,在作程度副词时,有特殊的表达功能.本文通过对此三词用法的举例分析,探讨其使用环境、搭配方式和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4.
副词"怪、很、十分、太、非常"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副词比较是词语比较中的难点,"怪、很、十分、太、非常"几个词作为副词使用的频率较高,也比较容易混淆,因此需要对这几个词进行比较.这几个词在表示程度高低、修饰的词语范围、否定形式和否定词的位置、否定词意义以及这几个词的重叠形式等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囧"、"雷"两个网络"红词"入手,追根溯源,挖掘其深层含义,阐明旧词新意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生命力,以引起人们对旧词新意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伯、仲、叔、季"在上古时期作为排行次第词,是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中古以后不再表示排行,只作亲属称谓语.本文拟从"伯仲叔季"中"伯、叔"作为排行次第词、作为亲属称谓语、从排行词到亲属称谓语转变的原因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陈健 《现代语文》2007,(5):63-65
1.引言"一律""一概"和"都"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三个副词。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这三个副词的用法作了详细的说明,一些其他的虚词著作也基本因循了《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说法。我们就以《现代汉语八百词》为主要依据简要地介绍一下它们作为范围副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在表达空位的补位机制作用下,"草根"、"山寨"两词适合人的认知规律,以中性而又形象的附加义为补位要素,进入现代汉语"平民"、"模仿"两类词族"中性化而又形象"这一表达空位,从而在中国当前的社会语境中很快成为一个流行词,两词也成为记录时代文化的文化词.这种共同语吸收流行词汇填补其表达空位的机制有力地证明了语言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记载文化的系统.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山寨"一词的新涵义,从我国的音译历史、音译词对文化身份的构建作用以及音译词的语义涵盖面三个方面阐述了"山寨"音译的合理性,分析了在文化输出的过程中,音译词对抵制英语文化霸权的积极作用,以期对统一"山寨"一词的译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中新词族"X控"源自于日语"コソ"(con)的音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一些新的特征,并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本文立足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从构成和功能、语义表达和词的演变发展三个维度来对"X控"词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缀式词族"X控"的演变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1.
读完何亚兵老师的文章<"愧杀"、"愧煞"二词读音探寻>(<语文学习>2009年第7-8期),笔者也想就"愧杀"、"愧煞"二词的读音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要搞清楚四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隗杀"同"隗煞"?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一)前人的认识 前人对"那么"的认识并不一致.<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那么"有三个词性:指示词,代词,连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只收录了"那么"的连词用法.金立鑫(1988)对"那么"的词类归属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认为"那么"仅仅是代词,不存在连词"那么"和副词"那么".  相似文献   

13.
1.绪论 "时时"和"不时"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两个频率副词.由于"时时"和"不时"两个词的词义基本相同,当留学生先后学习了这两个词之后,就会对如何正确运用它们感到困难.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两个词进行辨析. 有关这两个词的解释在几部主要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中可以找到.  相似文献   

14.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all"与"都"     
文章通过对"ALL"与"都"在词性、词义、语法功能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这两个词在互译时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这为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对于"都"字的用法使用有偏误的外国学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该文主要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三大难题的解决及其理论自身的局限谈起,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罗素提出的"三大难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以及对三大难题的解决、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东坡词源于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背景.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决定了东坡"新词"的独立地位.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具体词人要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但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化"词,诗中词.  相似文献   

18.
熊妍 《现代语文》2006,(6):116-117
近年来,"high"作为一个新词新语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本文对它的义项、句法成分进行了总结,归纳出"high1""high2""high3"同形的三个不同词,并浅析其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海选"一词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农村"村官"的选举中.近些年来,新闻报道、网络论坛,甚至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等各种文字载体均出现了"海选"一词"繁殖"现象, 并呈现有增无减势头.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隐喻现象,通过从隐喻工作机制和过程来诠释和论证这一现象,以探索"海选"一词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根据映射过程中信息的选择性特点,对"海选"三个使用阶段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