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0月26—28日,以“课程实施”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此次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及课程与教学系、香港教育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学、吴凤技术学院、淡江大学联  相似文献   

2.
2006年10月末,第八届两岸三地课程专家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及课程与教学系、香港教育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学、吴凤技术学院、淡江大学联合主办,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协办。来自海峡两岸的34位课程专家、300余名教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以“课程实施”为主题,围绕“课程实施的理论研究”、“地方、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三个专题进行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陈仲弘,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教育教学研发中心主任,中学思政、社会学科教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课程培训团专家;浙江省高级访问学者;浙江省社会学科七、九年级教师电子教学用书副主编;浙  相似文献   

4.
由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与英语辅导报社承办的第三届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校长论坛暨全国外语实验学校年会于2005年12月16-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学召开。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杨春茂秘书长,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乔玉全处长,国家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5.
刘启迪 《课程.教材.教法》2018,(12):F0002-F0002,F0003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探索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雕发展道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主办,《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乘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承办,浙江省宁波中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基础教育期刊社协力的第八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于2018年11月23-25日在宁波市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6.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刘绍学教授为主编,与大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中学数学教研员和数学教师共同组成编写委员会,编写高中数学新课程教材。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探讨深化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及其相关问题,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以《课程·教材·教法》期刊为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将于2012年9月15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举办第二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现将论坛  相似文献   

8.
9月7日,由浙江省成职教协会、杭州市教育局主办,杭州市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承办的201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名师论坛(杭州站)在中策职校小剧场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走向名师——教师专业化成长,论坛通过名师代表演讲、专家点评全面生动地展示了浙江省中职学校教  相似文献   

9.
始于2004年9月的高中课程改革为高中教材打破“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提供了机遇,各地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编写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教材就有五种。语文学科,我省各高中校或选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以下简称为“苏教版”),或选用了人民教育出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三家联合编著的《语文》(以下简称“人教版”)。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教学月刊》2003,(10):5-8
何凡 ,1948年出生。1981年到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任历史教师至今 ,现任杭州市历史教研大组副组长、杭州市历史学会理事、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指导组成员、杭州市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专家组成员、浙江省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曾在《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共二十余万字。其中 ,《民主教学与素质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参与编写了一系列教学辅导用书。主持的省级课题《关于史地学科社会教育功能的探索与实践》获省…  相似文献   

11.
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中美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交流会于2007年7月4日在京举行。会上,中方代表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教学改革及科学教育改革的有关情况;美方代表介绍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有关情况。中方课程与教材研究人员与美方到会的学区督学和中小学校长、教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台湾儿童阅读的领跑者、台东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林文宝教授于2007年2月8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作了“台湾课程改革历程”的专题讲座。林教授回顾了1994年以来台湾课程改革的历程,并就台湾与大陆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革与升学等进行了对比介绍,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此外,林教授还就教育的意义、教育的目标以及语文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时两天的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于10月16日在美丽的杭州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在理论阐述、课堂实践、课后反思三个层面对“诗意语文”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与研讨。这次活动由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主办,《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协办,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拱墅区教育局韩宝平局长、《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裴海安主编、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滕春友主任到会祝贺,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讲活。浙江省教育厅师训中心副主任黄伟、浙江省教科院副院长朱永祥、杭州市教科所所长施光明、浙江省小语会理事长沈大安、原浙江省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我国中小学的英语与双语教学,由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倡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 所、上海教育学会、上海徐汇区教育局4月7日至8日联合在上海举行英语(双语)教学国际论坛。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官员乔玉全,老教育家吕型伟,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教育 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双语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华,上海市教委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浦,上海社科院  相似文献   

15.
一体两翼的专业群和一体两翼的学生培养模式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是杭州市教育部门直属的省重点职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浙江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杭州市文明学校;国家财政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会展实训基地,浙江省课程改革基地学校,杭州市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6.
“指导纲要”与学科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0年11月下旬,“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国际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会上,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课程改革专家组组长、上海华东师、天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作了题为《“指导纲要”与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报告。他以通俗生动的语言,结合语学科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教育部即将下达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一精神和重要思想,在与会代表中引起热烈反响。本据录音整理略有删节,经报告审阅,已收入江苏教育出版社《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丛书》第五卷。  相似文献   

17.
受杜玉波会长委托,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首届“中国大学课程教材报告论坛”的举办表示最热烈祝贺!热切希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将论坛办成研讨高等教育课程教材的品牌论坛,成为全国高校教学管理者、教师和课程教材研发、出版单位开展交流、共享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平台,为构建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与教材新体系,提供新理念、新思想、新经验、新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六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于2014年8月21—23日在吉林长春召开。本届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传播科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承办,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东北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台北教育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近30所大学和教育研究机构的60余名课程理论专家学者参会。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暨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年会于2001年9月21~2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协办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一百多位课程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研人员、部分中小学实践工作者参加了这一盛会。在开幕式上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编、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吕达为大会热忱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东北师大王逢贤教授也代表教育学分…  相似文献   

20.
课程教材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载体与依托。2022年8月20—21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以“中小学高质量课程教材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课程与教学青年学术论坛。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行实施的新背景下,建设高质量课程教材是对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发展中国特色课程教材理论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课程教材质量的实践之需。当前高质量课程教材的建设,紧紧围绕以素养导向建构新目标、以“学为中心”打造新教材、以“学科实践”推进新教学、以“促进学习”开展新评价展开。基于此,未来应继续深化发展机制、凸显文化底蕴、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推动课程教材育人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