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与政治实践,在冷战时代已超越了资产阶级的属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发生影响,并成为第三世界争取独立、保卫成果的最有效武器。它在性质、内容和表现上都更加广泛多样,呈现出复杂性、持续性和团结性的特点。正是民族主义的冲撞跌碰为冷战注入了转机的活力,塑造了战后世界斑澜的民族面貌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40多个发展中国家作出“社会主义选择”,宣称实行社会主义,有其深刻的内部原因。这种社会主义运动一般由各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领导,有鲜明的民族主义性质和宗教色彩,带有排斥马克思主义和敌视共产主义的倾向,总体上是一种具有两重性的进步的民族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建构、重构与解构三个方面,韩国民族主义兴起有着历史和社会两方面的原因。从民族主义的建构与重构角度,韩国在进行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对于中国朝鲜族态度发生了由"亲"到"疏"的转变,韩国的民族主义正在重构而这种重构与民族主义的两面性也带来了许多问题。韩国民族主义今后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并称为20世纪的三大思潮。从德国发展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和文化的融合。文化民族主义强调的是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感、外来文化的鄙薄心,它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崇拜来提高民族自信心,产生民族情感的共振,抵制外敌入侵,并最终实现民族振兴。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一种潜在而非明晰、现代化而非西方化的民族文化观。它在中国早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冷战时代的民族主义异化于意识形态的对抗,地位经历了三次转变,其促动因素源于民族的尊严意识、主权思想、两极的世界格局和现代化思潮的催化作用等。民族主义是冷战时代国际关系中的主流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主义一种表现形态的"国族主义"在中东的埃及和伊朗颇具典型性。埃及和伊朗作为中东地区"具有历史渊源的民族",其国族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基础、文化积淀和政治环境,两国的国族主义的发展有其共性和特性。就国族主义的演变轨迹来说,两国在共同经历了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之后,便分别走向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民族发展之路:埃及走向纳赛尔主义,随之进入埃及民族主义的回归期,伊朗则迈向君主制民族主义及后来的伊斯兰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7.
梁漱溟的文化民族主义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传统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对西方先进文化也有极大的包容性,并致力于乡村教育以改造国民性。在对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的体认中,梁漱溟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途的强烈的忧世情怀。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民族主义成为解构梁漱溟思想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8.
本从检讨格尔兹的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入手,讨论了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演变过程。梁启超的民族主义虽有自强求富,但陷于化民族主义的冲突之中。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没能认识到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区别,导致了辛亥革命后这一话语的崩溃,“新三民主义”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陈独秀认识到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汉族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共同利益受到侵犯,提出中华民族存亡和富强的诉求,整合了各民族的力量。当前我国仍遇到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我们应结合自身历史和西方经验教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套具有整合力的民族主义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存在着互动关系,具有一致性和差异性。90年代,全球化与民族主义表现出新的特点,导致人们对民族主义的存在发生质疑,然而民族主义并未终结。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中国妇女解放,学界对此评价、态度不一。本文从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基本特征入手,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作为新中国国家合法性重要资源的民族主义与妇女解放之间的内在张力是新中国妇女解放现状的根源,而中国民族主义的特性则使这种状况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1.
1840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当这种隔绝状态被暴力所打破,接踵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梁启超正生于此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过渡时代",由他的民族主义衍生出来的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成为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选择问题。本文在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基础上,探讨其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文化民族主义两种思潮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思潮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够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另一方面它又会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阻碍国家的发展进程。而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开放等特点,是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传播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青年教育上勇于面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挑战,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青年树立健康的、理性的民族主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梳理了韩国足球的历史发展脉络,探寻了韩国足球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印迹,探讨了韩国民族主义对足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韩国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塑造了其激进的民族主义特征,民族主义是韩国足球发展的强心剂,它不但塑造了韩国足球的风格特点,而且一直鼓舞着韩国足球奋勇前行.韩国民族主义与足球发展的互动联系再次提醒我们,足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社会工程,一国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影响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91年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引发了世界格局的巨变。民族主义浪潮在促进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苏联的解体又诱发了 2 0世纪第三次民族主义高潮的兴起。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在世界和中国近代史上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可是,长期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对这一问题缺乏充足的研究。20世纪以来的历史证明,民族主义思潮有复杂化的趋势,这一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艰巨的思想史课题。  相似文献   

16.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遭受了未曾有过的巨大灾难。一系列的割地赔款让这个古老的国家不堪重负。战争促成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战争也让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存在的差距,他们怀着民族自强的决心虚心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文明,而象征力量与武力的体育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背景来探讨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目的在于揭示西方体育的传入与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军国民主义在二者之间发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后,亚非拉近半数左右的民族独立国家,在本国民族主义政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挫折乃至危机。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进行调整、改革,发生了某些引人注目的变化。瞻望前景,经济复兴和社会进步的困难与希望并存  相似文献   

18.
体育催生民族情感、加强民族认同,是研究体育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经典范式。然而体育与民族主义绝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土化的民族体育可推进或分化当地民族认同的进程。认同的分割性导致种族、阶级、性别成为影响体育与民族主义关系的调节变量。全球化时代,体育充当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也成为非西方国家维护民族文化的利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认为基于民族尊严之上的我族意识是战时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晚清以来爱国知识分子建构的中华民族的族群意识对出生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现代族群意识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思想相结合后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为使命,并愿意为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牺牲自我。  相似文献   

20.
民族主义普遍存在于19世纪,它影响着音乐的观念与创作。瓦格纳作为19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德意志歌剧作曲家,在其言论与创作中均呈现出民族主义倾向。尤其在其歌剧观念中,无论其严肃音乐思想,还是对意大利歌剧的批判以及整体艺术理念,均体现出民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