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非马是能诗善画的艺术家,他把诗与画结合成艺术的整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本文对非马的审美体验、诗的境界和爱的追求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诗画关系经历了从"诗画一律"到"诗画异质"的变化,其中,诗是时间的艺术,画是空间的艺术。但是,诗画表现方式的不同并不能说明它们各自功能的强弱,它们是同属于艺术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有艺术所具有的表现能力。不宜对诗和画的表现力作出强弱之分。诗和画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爱的色彩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都享受着不同色彩的爱。如果说,感情是一首诗,那么爱就是最精彩的一节;如果说,感情是一幅画,那么爱就是最绚丽的一抹;  相似文献   

4.
人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东西,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我爱的东西你们就未必知道了,我呀,爱知识卡片。前年,我读三年级,在爸爸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做成了一张知识卡片。从此,我每天一有空闲,就去做知识卡片,两年来做了近千张知识卡片,我把它们分成《词汇花篮》、《小博士信箱》、《一诗一画》、《成语一条龙》等栏目保存起来。  相似文献   

5.
诗画的同异是艺术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话题。诗和画既然同为艺术,当然就有同质性,它们又并不属于同一门类的艺术,又具异质性。诗画互通,但诗中有画,又不全是画;画中有诗,又不全是诗。  相似文献   

6.
诗与画作为两种紧密联系的艺术样式,被称为孪生姊妹。“书画异名而同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等名言隽语足以表现二者作为姊妹艺术的相通互借之处。然而,诗与画毕竟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样式,其特殊性自不待言。况且中西艺术史上关于诗画的比较研究又是以各自的艺术实践为基础的,同样是诗,或同佯是画,在中西方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文化特征。所以本文就以中西方传统的诗画对比观为基点来探讨它们各自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众所周知,在诗与画的关系上,苏轼倾向于“诗画同律”说。在《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中有“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名言,而在《书摩诘蓝田烟雨  相似文献   

7.
杨厚军 《陕西教育》2011,(12):37-37
语文.它充满灵气.洋溢着诗般的气息。诗中画,画中诗.尽在语文的课堂中酝酿。诗意是生活的灵魂,是教育的灵魂.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灵魂.于永正老师说:“对语文教学要有情.上课要有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是语文美学的追求。是语文本色的回归。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意的课堂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艺术领域中是独标一帜的。诗、书、画本是三种不同的艺术,从其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存在着差异,各有其自己独立的、不可相互代替的特点。但是,它们之间却在很大程度上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及相通的地方:诗可以入画,画也可以表现诗的意境,画的笔墨既须有书意,书法用笔亦可有画意。诗与画相结合,能够开拓、深化绘画的意境,扩大绘画的表现内容。书法与绘画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艺术世界有咏物抒怀的诗歌、造型状物的绘画,它们都来源于生活,都是艺术家对自然的写照、升华及情感的表露,虽然表现形式各有特色,但都具有形象思维的共性、共同的规律,彼此之间息息相关,可以说“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  相似文献   

10.
清朝著名画家郑板桥,一生爱竹。他不仅种竹、画竹,他的咏竹诗是诗中一绝。现摘抄几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起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在起源、成立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征.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现象中,首先分析了书、画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含义、存在的共同之处和如何互相渗透,以及它们结合在一起给绘画带来的艺术效果;在论述画与诗的关系时,讨论了画与诗的各自擅长的领域,两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之后起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印加入绘画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画与诗的题写又对画面的构图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潘天寿先生曾说:“书画家虽不能三绝.也要做到四会。”三绝者诗、书、画也;四会者诗、书、画、印。而要做到四会.绝非易事。难能可贵的是.华非就是一位集书、画、印和陶瓷四绝于一身的非凡艺术家。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与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门类,古今中外的文人往往把它们相提并论。或曰:“诗中的构思,犹如画面的布局(法国拉宾);或曰:“诗是有声画,犹如画是无声诗”(希腊西蒙耐底斯);或曰:“诗如画”(罗马贺拉斯);等等。我国古今也有此类说法的.但对其界胀和联系都没有认真地研究过,因而在论述中往往抽象概括,似乎有些神奇的感觉。笔者就此问题淡点肤浅意见。  相似文献   

14.
张开瑰 《甘肃教育》2003,(10):24-24
这是一首题画诗。所谓题画诗.就是根据绘画所题的诗:题画诗从形式上一般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广义的题画诗,即是观画者根据画面的内容所赋的诗。其诗可以离开画面而独立,一般不题在画面上。严格来说,此类题画诗是属于赞画诗,它或评论绘画的艺术价值而抒发审美观感;或借题画抒怀寄寓家国身世之感;或分析画的风格而议论绘画理论等。例如杜甫的《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就是一首广义的题画诗.  相似文献   

15.
“我成为一个画家,因为我要把绘画提升到音乐与诗的境界。 我认为自己的画是戏剧;画中的形就是演员。它们被创造出来,因为需要这样一组演员,它们能够夸张而流畅无阻地活动,且落落大方地做出种种姿势。”  相似文献   

16.
诗画交融现象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命题中得到了精到概括。“诗中画”的“诗”与“画中诗”的“画”,指的是作为物化形态的诗、画作品,可称为“外文本”。“诗中画”的“画”与“画中诗”的“诗”则是在主体头脑中形成的“画境”与“诗意”,是意识中未外化出的联想与想象出的“内文本”。“诗中画,画中诗”是体现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接受两个环节中的审美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主体的感知、移情、记忆、想象、联想等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秋之韵     
秋天是一首诗,一首快乐的诗,一首金色的诗。在诗中你能听见鸟儿婉转而清脆的叫声,农民伯伯收割庄稼时的欢笑声。劳动的秋天,金色的秋天。秋天是一幅画,一幅画着梦想的画,一幅五彩缤纷的画。诗人在秋天吟诗作画,秋天给了他们灵感,给了他们梦想。红色的高粱,金色的稻子,紫色的包菜,绿色的青菜……都在秋天向大家张开了笑脸。梦想中的秋天,五彩缤纷的秋天。秋天是一张乐谱,它跳跃着一个个轻松、欢快的音符。秋天的叶子黄了,凉爽的微风轻轻地从树枝上吹下了它,落在地上,一片片地飘撒,好像弹起的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跳跃的秋天,飘洒的秋天。我爱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诗与画在形式和内蕴上的对比来阐明诗与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且将中国的诗画同西方的诗画进行比较性研究来加深我们对二者关系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来论述诗画关系:首先,从作品创作的角度而言,诗与画的关系是互补的;再次,从作品接受的角度讲,诗与画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进一步强调对于诗画之意味的领悟,接受者(读者)的特殊性;接着,本文试图对诗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总结,明确它们之间形式上的不同和内蕴上的一致;最后,本文对中国之诗画关系和西方之诗画关系的差异进行论述,在两种不同的文化态度取向中,对诗与画的关系进行更广层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那时小人儿们年纪小.他爱打架她爱笑。不打不闹的时候.肯定挤在一起看小人儿书呢。那书巴掌大,上半部是画.下半部是字。小人儿们认字还不多,傻乐着光抢着看画.不小心“刺啦”书扯破.于是.她号啕大哭.他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0.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说明了诗与画的关系十分密切 ,且小学生对于画的感知能力要远比文字强得多。因此 ,在教古诗时 ,我便采用了“引诗入画 ,以画解诗 ,由诗为文”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 :引诗入画。即让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查阅字典和其它资料 ,初步弄清诗的含义 ,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 ,大胆想象 ,用彩笔绘画一幅《山行》的图画。第二步 :照图解诗。正式讲课之前 ,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作业 ,如对诗文内容难点、重点、疑点理解错误 ,把它们张贴在黑板上(要事先与该生商量 ) ,让学生们观察 ,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