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发挥留学生作用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留学教育,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为人瞩目的新型的留学生知识群体。这个群体在20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30年代前后大体形成,四五十年代有所进展,近20年逐步壮大,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回顾历史,面对现实,特别是和国家乃至家庭及社会对留学教育的投入相比,留学生的作用发挥得并不理想。一 历史的回顾 留学生的作用能否发挥,关键是两方面:一是留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二是使用留学生的政策和客观环境是否合理和行之有效。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过一场关于留学教育问题的争论。争论由弹劾清华学制对留学美国学生的遴选公平问题引起。争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应该继续派送留学生及留学教育的国别选择问题。争论的实质是:留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助力还是阻力?造成留学教育问题的原因是社会的还是个人的?争论目的是:探索中国留学教育的方向与道路。争论的结果是:留学教育的宗旨、方向和政策发生了变化,留学教育因此得以改进。争论提供的历史借鉴是:留学教育与国内教育的关系问题以及留学生归国的教育价值与教育服务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当代留学教育研究的重大命题,需要我们做出时代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中国自晚清开始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留美和留欧教育开启了留学教育之风。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中,派遣留学生的留学教育是它对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学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欧学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开展及分析留美与留欧教育二者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对留学教育的评价,进而引起对当今留学教育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成就瞩目,来华留学生规模持续扩大,学生结构不断优化。当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正面临从规模发展到质量提升的重要转折。在留学生的培养管理过程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成为广大来华留学工作者高度关注的时代课题。已成功举办10届的安徽省外国留学生“徽山·徽水·徽文化”修学活动是安徽省留学生教育的品牌活动。该活动是对以地域文化为核心的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不仅拓展了留学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涵,也为校际交流搭建了平台。本文从该活动的文化内涵、组织机制、内容形式、工作交流、社会影响等几个方面探讨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实践经验,以期为来华留学生文化体验活动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边童 《留学生》2010,(10):54-55
当代文学大家钱钟书和夫人.作家、翻译家杨绛曾在20世纪30年代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他们那段留学经历至今读来令人难忘,亦会给新一代留学生以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6.
石教旺 《文教资料》2013,(23):94-95
文章采取个案研究,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来华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及其收获.调查发现,留学生的留学目的主要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他们对所在学校的教育环境总体看法一般;同时,他们对留学环境的评价与其学习收获的评价存在正相关.为了促进留学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留学生接收学校应该加强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帮助他们学有所成,愉快地度过在华的留学生活.  相似文献   

7.
方宝 《比较教育研究》2015,37(11):77-86
近十五年来,总体上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层级分割显著;学历教育留学生数量日渐上升,但高层教育留学生持续偏少,奖学金留学生比例偏低.高等教育比较优势、教育合作政策构建、华裔的文化维系与追寻、全球留学教育发展和世界汉语热等因素共同推进了东盟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警惕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陷阱",积极优化留学教育结构,同时继续扩大中国—东盟学历学位互认政策构建,并着力培育和打造若干个东盟留学集中区.  相似文献   

8.
留学教育工作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复出后通过各种办法拓宽了我国留学教育的路径、发出了成千上万派遣留学生的号召、亲自打开了中美留学交流的大门;同时还改革不合理的经费、奖学金和人事制度,并结合中国实际创造了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一系列制度。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初期留学教育工作的开拓者、改革者和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在留学教育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对留学政策进行调整与规划.包括提高出国留学生特别是自费留学生的资格;在学科上加以限制,以理工科为主;以地方选送留学生为重心,中央以监督和指导为主;加强和完善对留学生的管理.国民政府对留学政策进行调整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体现和落实"三民主义"的教育宗旨和巩固政权的需要;其次,人才、资金的缺乏以及管理混乱等现实也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与规划;再次,留学生出身的政府官员在其中也起了促进作用.国民政府对留学政策的调整与规划,有利于提高整体留学质量,扭转了文理不平衡的留学状态,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使我国的留学管理措施逐步趋向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英语教育在师资与教材、教育组织、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显著的特点,如师资条件日趋改善,教材选择日益生活化和专业化,英语教育组织日趋增多,且规模不断扩大,关于英语教育方法的讨论更加有深度和广度,并或多或少的应用于实际的英语教育当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语教育对当今英语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奥登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状况和战争的诗歌,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写下十四行组诗《战争时代》。与奥登相似的政治时代背景使杜运燮在奥登诗中找到情感的共鸣,上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的状况使他借鉴奥登表现时代主题的诗歌技巧和语言特色,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将现实与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杜运燮对奥登诗歌的成功借鉴,对纠正上世纪40年代新诗的不良倾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具有社会教育职能的图书馆在少儿爱心的形成过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少儿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在图书馆活动中施行爱的教育,为少儿的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下的80后辅导员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集鲜明的优劣势于一身的“80后”辅导员,面对个性更加鲜明的“90后”大学生,“80后”如何应对“90后”,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新情况、新问题。在分析“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80后”辅导员的优劣势的基础上,试图就“8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主体性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20世纪中国文论发展的转折点与里程碑。七八十年代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对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但学者们更多的是对文学主体性在中国的论争及建构的阐释,而常常忽视对文学主体性思潮发展历程的梳理。因此本文从史实出发论述七八十年代文学主体性思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的艺术特质,以及与80年代诗歌的繁荣景象相比等原因,90年代诗歌常常会给人一种与以往诗歌"断裂的感受",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这种具有经验化倾向的观点进行重新梳理,并力求理顺出一些新的现象与结论。  相似文献   

17.
每个群体都有其语篇系统,80后和90后两代人也一样。而来自不同语篇系统的人常常因为不了解他人的语篇系统而造成误解。在此以语篇系统中的一类——代别语篇系统为基础,从构成语篇系统的四个部分——意识形态、社会化、语篇形式和面子系统入手,通过一段80后和90后的对话,分析80后和90后的差异及其本质,以利于这两代人能进行友好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在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社会建设学说和党自身的执政实践、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90年代的小说语言一方面通过打破常规的词语组合,自创新词、词语活用和改造,将表示极端对立的词语糅合在一个句子里等方式突破现行的语言规范以反判1949年以来形成的单调而僵化的语言形态,建立起新的语言范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在规范的边缘上可以潇洒行走的路子;另一方面颠覆与解构貌似庄严实则Wo龊的极左政治、伪崇高以及自恋式的自我神圣化,以勇敢地逼近严酷的现实,反叛传统的逃避于“温柔敦厚”的审美境界的懦弱心态。在实现突围之后,新时期小说的语言进入了狂欢的自由境界,许多作家在自由的状态中尽情地挥洒,痛快淋漓地抒写,汪洋恣肆,任意纵横。与此同时,小说语言随即面临着如何建构新的艺术范式,如何充分地体现自由的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1950年代戒严体制下,台湾的经济、教育、文学和艺术的发展,都受到“反共复国”方针的钳制。在诗歌创作上,出现了许多反共的“战斗诗”。1950年代中期,台湾诗坛的一些诗人想打破现状,提出“新诗再革命”的口号,试图朝现代主义迈进。1960年代的台湾新诗属西方现代派狂飚突进时期。当“创世纪”为代表的激进现代主义与以余光中为楷模的温和现代主义汇成一股巨流,并生成新的典律的时候,诗坛的另一角,出现了一股反现代主义的力量,这主要以标榜乡土的“笠”诗社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