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天问》有关历史情况的提问,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特征突出。屈原以诗歌形式探讨了历代王朝(以夏商周为中心)的兴亡史,包含着治乱兴亡无常的命运感、悲凉感和危机感,充满着悲剧意识。他以求证、求真的理性态度看待历史,敢于冲破传统历史观的束缚,对历史上的兴亡事件、人事变迁等提出问题,或质疑,或求证,或影射,或讥讽,或评判,其间时时闪烁着批判的锋芒,体现了诗人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满族词人,他是继苏、辛之后把词的创作题材从狭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的又一人,他笔下的边塞景物处处蕴含着兴亡之感和羁旅愁怀,景凄情真,既有凄婉迷离之美。  相似文献   

3.
朱敬则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史论家。他以历史上的朝代兴亡、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为对象,发表评论,对历史发展中的英雄与时势关系、"祸积"与朝代兴亡关系、"小人"与国之存亡关系、郡县制取代封建制等问题提出了深刻的历史见解。重视与总结这份史学遗产对于提高当代历史评论的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拿破仑的思想性格与其帝国的兴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史学界常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去探讨拿破仑帝国兴亡的根源,而对拿破仑本人与帝国兴亡的关系,则很少涉及。本文拟从他个人思想和性格的因素这一视角出发,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从巩固明朝的统治出发,吸取历代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重治官吏赃罪。朱元璋的惩贪治赃为明前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天人观具有儒道互补特征。一方面承继道家及荀学之天道自然观,认为天道无知,不干预人事,人事兴替应从自身寻找原因,并据此对天道报应说提出质疑,对神仙迷信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受儒家天命观和董仲舒天人感应论影响,认为秦汉兴亡是天命所致,天人可以相符。天道自然说和天命论的同时存在使他的思想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虽为圣裔 ,从小受的是儒家教育 ,奉习孔孟之道 ,但他的《桃花扇》中却有丰富的道教思想。在《桃花扇》中他表露出对儒士政治的失望和儒家社会理想的破灭 ,而将希望移向了道教。他为侯方域、李香君等人物安排了入道的结局 ,又将史可法、左良玉等册为道教中神。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构筑了一个道教洞天式的精神家园———桃花源 ;这是他企求的理想社会的幻景。他在此传奇中也是以道教的兴亡观归结兴亡案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办教育》2004,(8):30-30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体健康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美满和幸福,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兴亡。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为其营造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确保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报》记者就学校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卫生部的有关领导。  相似文献   

10.
闲来翻书,不经意间又读到王安石写的《金陵怀古》。这是他以金陵的兴亡历史为题材所作的四首七律.其中第一首就着实让人感慨万端,前四句这样写道:“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