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发展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利用2000-2011年安徽省各城市指标值,借助熵值法对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相应的排序,同时结合经济发展质量的类型划分,分析2000-2011年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时序变化和时空演变特征,从而得出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上逐年提高但南、中、北地区差异明显等相关结论,最后给出了提高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9,(6):43-50
针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安徽省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条件下各因素发生的概率,提取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作总体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会大幅度提高安徽省经济处于高发展水平的概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总资产贡献率是影响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目前安徽省整体经济处于相对较低的发展水平。对策建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为推动安徽省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扩大实物消费市场、不断创新消费模式,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根本上提高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劳动力要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经济学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安徽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其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同时也是我国劳动力输出大省.文章利用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流入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显示出很高的相关性,人口流出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市内人口流动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居于其间.因此,安徽省应该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外出人口返乡创业或就业,建立健全区域内人口流动的配套措施,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在安徽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应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这就需要一种综合评价方法。文章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统计单元,选取了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0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数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度量、比较和综合评价,以期为制定合理的区域决策、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加快安徽省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择安徽各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建立相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将16个地级市分为四类,排名结果显示黄山、池州、宣城三市位于前三位。最后,综合分析了安徽省区域绿色发展现状,对安徽省今后的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助力安徽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相似文献   

6.
依据安徽省1995—2017年的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对安徽省近20年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经济计量分析,基于环境库茨涅兹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经典的EKC关系,但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废水排放量呈倒N型关系、经济发展水平与废气排放量及固体废弃物均呈现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的国家战略为安徽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安徽省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快速增长仍受到制约。政府应当从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优化安徽民营体育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民营体育经济也要抢抓机遇,关注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吸纳,加强本地体育资源和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8.
民营经济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之针对民营企业的限制性措施尚未完全消除,制约了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民营企业自身也要着力培育开放型发展“新优势”,促进安徽省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落户城镇带动了消费与投资,此外高职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安徽省高职院校地域分布不均,且安徽省高职教育输送的人才地区分布不均,高职院校的地域分布及人才的区域分布不均必然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不平衡,通过对比安徽省各城市的人均GDP及城镇化水平,得出安徽省高职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因此各地需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挖掘学校潜能;加大地区间高职院校合作,共享资源,促进安徽各地高职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安徽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关于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1981-2006年安徽省的数据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它们进行合理测算,再根据得到的综合评价值对安徽省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稳定、互为因果的双向互动关系;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发展差距的缩小,实现城乡统筹,相反,经济发展在长期内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实际,对安徽省产业工人结构(学历、技术、年龄)状况及其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安徽省经济发展,在分析安徽省金融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浪潮推进下,安徽省应抓住机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文章分析了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就业结构状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近十年来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通过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安徽省目前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分析了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状态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保持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发展与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依存度关系。依据其双向过滤理论,构建系统性依存度指标体系和人才发展综合指数模型,借助层次分析获得安徽省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权重判断矩阵,设计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依存度计量模型以及评判标准。安徽省未来应着重从加大开发35岁以下且具有学士学位人才、加速经济发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分别对2009—2016年安徽省和浙江省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与比较,进而分析了安徽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不足.结果发现,安徽省存在产业转型不足、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足、科技创新后劲缺乏和关于绿色经济政策落实不够的绿色经济发展特点,需要加强资源循环型城乡建设、加强新能源产业建设发展、加强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发展和加强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安徽省建筑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了二者从1983到2013年之间的相关数据,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与建筑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显现出单向的因果关系,即我省经济增长是建筑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在对安徽省建筑业和GDP的方差分解研究中表明,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建筑事业的贡献作用要大于后者对前者的作用.当前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背景下,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我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15,(4):31-36
以就业、人口和人民生活作为人口城镇化的指标,以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外向性作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结合2000年至2013年安徽统计年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等定量分析方法对安徽省的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性正在逐步上升,但是经济城镇化仍然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对安徽省城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由于安徽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性产业导致了经济城镇化的相对滞后以及这种不协调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安徽省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安徽省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增长显著,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工工资性收入有了显著增长,但收入总体增长缓慢.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力供给矛盾、地区经济发展、政府对宏观规制以及生活成本的上升共同推动了安徽省劳动力成本上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事关安徽在中部的率先崛起.基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科技投入、资源环境和社会民生五个方面构建测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的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总体较好,但还存在内需不足、第三产业比重不高、科技人才缺乏、能源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扩大内需、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科技水平、节能减排和提高基础医疗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