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印度贸易是1 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业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东印度从事的航海与贸易活动,打破了荷兰人对亚洲香料贸易的垄断;在亚洲国家间开辟的转口贸易,突破了英国以欧洲贸易为主的旧贸易模式;东印度贸易受私商竞争、王权支持等多种因素制约,东印度公司与王权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特许公司的政治属性。东印度贸易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英帝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在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以后,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等西欧殖民者相继侵入印度。他们为了对印度和其他东方国家进行殖民掠夺,都组织了有政府参与的、以垄断贸易为目的的“东印度公司”。在这些公司之中,规模最大、寿命最长、名声最坏的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到1858年才被撤销,对印度进行了长达258年的侵略和奴役。这个组织,起初是一个商业资本的垄断公司,后来变成了主宰印度的“商人政府”,最后又变成了没有商业性的、纯粹的军事行政机构。从其整个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国东印度公司既非单纯的商业组织,亦非正式的政权机构,而是既有商业性又有政权性的混合体,是英国侵略印度的开路先锋和主要工具,是“英领印度的真正开  相似文献   

3.
港脚贸易,即亚洲内部贸易,17世纪英国在亚洲兴起了港脚贸易.虽然有葡萄牙、荷兰等外部因素的刺激,但更为重要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内部原因促使它积极开展港脚贸易.  相似文献   

4.
近日,有学生问17世纪初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属于英国还是荷兰.继而引发了东印度公司有几个的讨论。世界近代史上建立过东印度公司的国家有英国、荷兰、法国、瑞典、丹麦、神圣罗马帝国等,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和法国东印度公司。  相似文献   

5.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于1853年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①。本文拟就英国东印度公司是怎样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扼杀了它的正常发展,使其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作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1年的岁末,印、巴两国就克什米尔问题双方再度剑拔弩张,地区冲突持续不断,不仅影响印、巴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造成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局势,引起世人的关注。克什米尔问题是二战后英国处理殖民地时遗留的一个问题,是英国“分而治之”的产物。从1600年英国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入侵印度后,印度一直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殖民地。印度人民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藏政策的早期阶段。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英国东印度公司对我国西藏实行以建立直接交往关系为目的的“和平”渗透政策。由于喜马拉雅地区各国在历史上同我国西藏形成的密切关系及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屏障作用,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这一地区的扩张活动同它建立英藏直接交往的尝试一样,都是其对藏渗透政策的组成部分。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廓尔喀侵藏战争中的卑劣表演最终导致了其早期对藏政策的彻底破产。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82页:“印巴的独立标志着英国长达19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其中“190年”这个数字不确切,分析如下。自1526年始,莫卧儿王朝开始统治印度。18世纪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陷入四分五裂。德里的莫卧儿皇帝先后成为入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等的傀儡,莫卧儿王朝名存实亡。1764年,莫卧儿皇帝向英国东印度公司投降,成为英殖民者的附庸,英国开始了东印度公司殖民印度的历程。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英国政府为了尽快镇压起义,稳定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于1858年8月英议会通过《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徒具形式的东印度公司,并于1858年由英国女王直接管理…  相似文献   

9.
1498年5月17日,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葡萄牙航海队,绕道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西南海岸。从此,葡萄牙、荷兰、丹麦、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就相继沿着这条新航线来到印度,对印度展开了殖民活动。十六世纪,正是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英国商人在国家的保护下纷纷向海外发展,成立了许多享有特许专利权的垄断贸易公司。1588年,英国在海上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清除了海外发展的巨大障碍,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创造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沙白批准伦敦富商的请求,允许组织“伦敦督办及商人东印度公司”,这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历史的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还是一个单纯的海外殖民贸易公司,它没有固定的资本,每次航海去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西贸易中,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的大班是公司的商业代理人,是公司对华贸易的直接操作者。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近代史上英国殖民扩张的机器,它通过军事和商业贸易的方式从东方获取巨大的财富,为英国从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也为英国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殖民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这些在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叶最具世界影响性的商业殖民机构里工作的人群的工作方式、人事管理、薪酬制度,对公司的发展壮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英国人到印度的是汤麦斯·史带文斯,他在1579年赴果阿,去当天主教传教师。过了三十三年以后,英国商人始在苏拉特建立东印度公司。从那时起英国海军不但遏制了西班牙、萄葡牙和荷兰人在海上的势力,并且到1757年英国在印度战败了法国。此后莫卧儿王朝就逐渐向英东印度公司低头。英人在印度战胜法人的一百周年时,印度人大起抗英。在这大起义前七十余年內,英人确已统治了印度大部分地方;而当这大起义失败时,曾经统治印度三百三十年的莫卧儿王朝也就灭亡了。英国驻印的第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内容时,我们一定会提及“英属东印度公司”,那么,“东印度公司”是什么性质的机构呢?“东印度公司”又是如何兴亡的呢?  相似文献   

13.
公司大班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来华的公司商务代理人,是公司对华贸易的直接操作者。从英国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大班与行商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公司大班为了追逐利益的最大化,对广州口岸不同实力背景的行商进行区别对待,体现了商业资本主义逐利政策的灵活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英国殖民者征服印度花费了100年时间(1757—1858年),并在逐渐占领的印度领土上建立起压迫、剥削印度人民的庞大的殖民国家机器。笔者就此问题作粗略探讨。一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出现,是与1600年创立的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侵略活动紧密联系的。1613年,东印度公司在印度西海岸苏拉特建立第一个采购站;17世纪末又在印度南海岸建立  相似文献   

15.
1857年至1859年在南亚次大陆的大起义极大震撼了英国人。面对近似疯狂的起义,几乎每个英国人都产生了爆炸式的反应。大起义本身和残酷的屠杀深深震惊了英国人,它打乱了英国政府所谓"西化"印度的进程。大起义期间,英国人对印度的态度也发生很大改变:从最初歇斯底里的复仇情绪到后来反思英国殖民政策的某些弊端。这种情绪上的转变为在印度的和解政策和适度重建计划提供了条件。大起义被镇压后,英国政府致力于调整在印度的殖民政策。东印度公司被取消,英国政府直接管辖印度。因此,大起义成为英国和印度两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西欧民族国家走上大洋洲际贸易和殖民扩张的产物。为了获取以中国印度为首的东方巨大财富,英国东印度公司坚持不懈地开辟对华贸易。在最初对华贸易出口遭到贸易逆差而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公司除对散商签发汇票借取资金从事大洋茶叶贸易在欧洲获取巨额利润外,还罪恶地从事鸦片贸易而扭转了贸易逆差,从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富与英国政府的赋税,为英国从商业资本主义向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也为英国从民族国家走向世界性殖民帝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英属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获得了无法估算的巨额财富,这些财富进入英国后,对近代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政府利用这些财富维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有效地执行了各项重大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政策,加速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英国产业界利用这些财富扩大了生产规模,改进了生产技术,为英国的产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总之,东印度公司的掠夺活动造成了印度的贫困与落后,但却加快了英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对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盗茶记     
大家都知道,改变中国命运的鸦片战争,源于英国希望中国开放贸易的渴望,而茶叶是这里边的一个诱因,英人一直垂涎于中国茶叶,却苦于有限的贸易额及高昂价格。当时,垄断东亚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想把中国茶叶的种子拿到手,放到其殖民地印度栽种,但清代海禁甚严,东印度公司只好派人潜入中国内陆省份去偷。此举虽说龌龊,可毕竟不能找个普通的鸡鸣狗盗之辈,此人须对植物有深入研究,又有园丁经验,懂得保存植物种子。东印度公司最后委托苏格兰植物学家福钧(Robert Fortune)担当此任。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英国在华散商最初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管理控制下进行港脚贸易,双方的关系也是互为依赖、互为补充。随着贸易的发展,双方的利益冲突也在不断的升级,直到关系破裂。在华的英国散商不失时机的寻找着独立贸易的机遇,在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斗争的同时,逐步完成了独立贸易的过程,使得自己成为英国对华贸易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0.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随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促使英属印度对华贸易的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