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直设线直方线程l的经各过种点形P式都可以统一为点向式0(x0,y0),v=(a,b)为其一个方向向量(ab≠0),P(x,y)是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则向量P0P与v共线,根据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存在唯一实数t,使P0P=tv,即x=x0+at,y=y0+bt.消去参数t得直线方程为x-x0a=y-y0b将其变形为b(x-x0)=a(y-y0).易证当ab=0时直线方程也是b(x-x0)=a(y-y0),我们称方程b(x-x0)=a(y-y0)为直线的点向式方程.1)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斜率为k的直线方向向量为(1,k),代入点向式得直线方程为k(x-x0)=(y-y0).即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2)直线斜率为k,在y轴的截距为b,代入点向式得直线方程为k(x-0)=(y-b),也就是直线方程的斜截式.3)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方程:直线方向向量为(x2-x1,y2-y1),代入点向式得直线方程为(y2-y1)(x-x1)=(x2-x1)(y-y1),即为两点式.4)在x轴的截距为a,在y轴的截距为b的直线方程:直线方向向量为(0,b)-(a,0)=(-a,...  相似文献   

2.
椭圆、双曲线方程的三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直线方程除了一般式、截距式外还有以下三种形式:(1)点斜式y-y0 k(x~x0);(2)斜截式 y=kx b;(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如果设直线方程为点斜式y-y0=k(x-x0)或斜截式y=kx+b,那么斜率k就必须是存在的,所以它表示的直线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0≤α&;lt;π且α≠π/2.但是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又必须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只要将直线方程设为x-x0=m(y-y0)或x=my+a就可以了.因为这两个方程表示的直线,当m=0时就是斜率不存在的情形.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朱传美 《新高考》2011,(Z1):83-84
一般地,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直线的集合,称为直线系.直线系的方程中除含坐标变量x,y以外,还有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取不同值的变量,称为参变量,简称参数.常见的5种直线系方程如下:①过点P(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k(x-x0)(k为参数);②斜率为k的直线系方程为y=kx+b(b为参数);③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By+λ=0(λ为参数);④与  相似文献   

5.
1.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 经过定点M(x0,y0)的直线y-y0=k·(x-x0)(k为参数)是一束直线(不包括与y轴平行的那一条x=x0),所以y-y0=k(x-x0)(是为参数)是通过定点M(x0,y0)的直线系方程.  相似文献   

6.
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切线方程,思路明确,但其计算量往往令人“算而却步”,下面就上述四种曲线,来剖析它们切线方程的结构特征,以飨读者. 对于二次函数的切线方程我们是会求的,如求曲线y=px2(p≠0)在点(x2,y0)处的切线方程.斜率k=f1(x0)=2px0,由点斜式知:切线方程为y-y0=2px0(x-x0)(→)=y+y2/2=px·x0,即把原函数表达式中的y换成y+y0/2,把x2换成x·x0.  相似文献   

7.
32.圆系方程: (1)过点A(x1,Y1),B(x2,y2),的圆系方程是:(x-x1)(x-x2)+(y-y1)(y-y2)+λ[(x-x1)(y1-y2)-(y-y1)(x1-x2)]=0→←(x-x1)(x-x2)+(y-y1)(y-y2)+λ(ax+by+c)=0,其中ax+by+c=0是直线AB的方程,λ是待定的系数。  相似文献   

8.
圆的直径式方程是指如果一个圆的直径的端点是A(x1,y1)、B(x2,y2),那么圆的方程是(x-x1)(x-x2)+(y-y1)(y-y2)=0  相似文献   

9.
大家知道,直线方程y-y0=k(x-x0)中,若M0(x0,y0)为定点,k为参数,则可视其为过定点M0(x0,y0)的直线系方程.  相似文献   

10.
参数法是求曲线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参数的引进给建立曲线方程带来了方便,但消去参数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按常规思路有时运算量很大,有时却无法达到消参的目的.本文从消参时解题思路的递进谈谈消去参数的灵活变通.例1自双曲线x2-y2=1上一动点Q引直线l:x+y=2的垂线,垂足为N,求线段QN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设Q(x1,y1),P(x,y),(尽可能少设变量)则N(2x-x1,2y-y1).因为QP⊥l,所以y-y1/x-x1=1①又N在l上,所以(2x-x1)+(2y-y1)=2.②I.若按常规思路,则联立①②,解得x1=3x+y-2/2,y1=3y+x-2/2.因为Q在椭圆上,代入Q的轨迹方程,得((3x+y-2)/2)2-((3y+x-2)/2)2=1.变形整理得2x2-2y2-2x+2y-1=0.(以上"解得"、"变形整理"都有比较大的运算量))量)  相似文献   

11.
设点A(x0,y0),则过点A的直线系可表示成α(y-y0)=β(x-x0(α、β不同时为零),有时也可用y-y0=k(x-x0)表示(除x=x0).  相似文献   

12.
首先来讨论形如:mx2 ny2=1(m,n均为非零常数)的二次曲线C.假设点M(x0,y0)是曲线C的一条弦的中点(其中x0,y0不同时为0),则有如下结论:图1定理1以点M(x0,y0)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mx0(x-x0) ny0(y-y0)=0.证明设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A(x1,y1),B(x2,y2),则x2=2x0-x1,y2=2y0-y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32.圆系方程(1)过点A(x1,y1),B(x2,y2)的圆系方程是:(x-x1)(x-x2) (y-y1)  相似文献   

14.
如果直线l经过点A(x0 ,y0 )且斜率为k ,则直线l的方程为y - y0 =k(x -x0 ) ,反过来 ,如果直线l的方程为 :y- y0 =k(x-x0 ) ,那么直线l经过点A(x0 ,y0 ) ,在解题中 ,如果能逆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能简化解题过程 ,现分析几例 ,供参考 .     图 1例 1 曲线 y =4 -x2 + 1与直线 y=k(x- 2 ) + 4有两个交点 ,求k的范围 ,分析 该题若利用解方程的方法来解较繁 ,但若将直线方程变形为 y- 4=k(x- 2 ) ,会发现直线恒过定点A(2 ,4 ) ,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来解决 .解 将曲线方程变形得x2 + (y- 1) 2 =4  (y≥ 1) ,该曲线是以 (0 ,1)为圆…  相似文献   

15.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习题7.2第15题是这样的: 设点P(x0,y0)在直线Ax+By+C=0上,求证这条直线的方程可以写成A(x-x0)+B(y-y0)=0.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过点P(x0,y0)的直线系可  相似文献   

16.
考点聚焦1.倾斜角、直线斜率及其相互关系,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①点斜式;②斜截式;③两点式;④截距式;⑤一般式.其中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殊情形,截距式是两点式的特殊情形.与x轴垂直的直线(斜率不存在)无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与y轴垂直的直线(k=0)无两点式、截距式,过原点的直线无截距式.3.对于直线l1:A1x B1y C1=0和l2:A2x B2y C2=0,判断其位置关系时,可从两直线平行的必要条件A1B2-A2B1=0入手,再通过求出的系数判断两直线是平行还是重合.4.掌握两条直线的到角和夹角的求法,特殊情形(k1或…  相似文献   

17.
命题1过椭圆xa22 yb22=1上点P(异于长轴端点)作倾斜角互补的两条直线,分别与椭圆交于A、B两点(异于P).求证直线AB的斜率为定值.证明:设P(x0,y0),A(x1,y1),B(x2,y2).直线PA的斜率为k,则直线PB的斜率为-k.由y=k(x-x0) y0b2x2 a2y2=a2b2消去y得(b2 a2k2)x2 2k(y0-kx0)a2x a2(y0-kx  相似文献   

18.
直线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解题时经常遇到一些特殊的过定点的直线,如过定点肘(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五(x-x0)及x=xn;过直线l1:a1x+b1y+c1=0和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的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不含l2).定点只是一个特殊点,但不要忽视它,定点若是运用得好,在解题中会起到意想不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部分同学在求直线方程时,由于对直线方程几种形式适用范围认识不清,有的是做题方法不当.经常会出现“漏解”现象.现举几例,进行剖析,希望大家从中汲取教训、澄清概念. 1.使用直线方程的截距式常导致漏解例1 求过点P(2,3),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 错解:设所求直线方程为x/a+y/b=1. 依题知a=b,且P(2,3)在直线上,代入得: 2/a+3/a=1,因此,a=5,b=5. 所求直线方程为x+y=5. 剖析:直线方程的截距式x/a+y/b=1只适用于ab≠0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求过二次曲线 Ax2 Bxy Cy2 Dx Ey十F=0 上的一点P(x0,y0)的切线方程,通常的做法是:设y-y0=k(x-x0),代人原方程后,令Δ =0.这样算不仅麻烦,而且建立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系数大,很容易错.下面介绍一种简便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