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启超德育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德育理念,是理论和时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指争当代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在分析梁启超德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解读梁启超德育思想内容。具体而言,梁启超德育思想关注伟大人格培养、重精神、贵德育和合群思想培育。当代德育工作可以借鉴梁启超的"养成伟大人格"思想,提升道德素养;借鉴"重精神、贵德育"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借鉴"合群思想",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德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他的德育思想进行过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文献分析,基于他的生活教育论,探讨他思想体系中两个重要概念"知识""生活"及其与"德育"的关系,以分析、描绘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与目的;知识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期待对今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3.
德育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代大学德育在"现实世界"中的功效不高,究其原因是忽视了人的"可能世界",没有关注到人的"可能世界"在德育中如何实现。根据人的本质,大学德育的"可能世界"应该是回归"生活世界"的。孔子的实践性德育思想影响深远,当代大学德育可以借助于其思想的实践性回归"生活世界"。其德育思想为当代大学的德育活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大学德育活动的"可能世界"和人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4.
"获得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概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象化表达,也是检验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德育获得感缺失的现状,本文从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实践等视角寻根究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思想、推动德育中的"两个转变"以及建构"三位一体"德育格局方面提升学生德育获得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思想和文化源头活水之一的老子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产生于特定时代背景的德育思想体系,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丰富的含义。其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是老子"道"和"自然"观念在教育领域的延伸,闪耀着熠熠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6.
德育思想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大分支,是教育领域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近现代德育发展。蔡元培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五育中坚为公民德育、德育大纲为自由平等博爱、德育方法为"三个结合"、德育归属为合群利群。本文深入了解蔡元培德育思想,理性审视其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分析它的现代化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载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非常重视对人的道德教育。在他的德育思想中具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合理内核,如"尊德性"和"道学问"相结合的德智统一观;"克己从礼"的自我教育观;"立志笃信"的德育意志观和"行养结合"的德育实践观等,这些德育思想,都曾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形成发挥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现今的教育改革实践,可以从张载的德育思想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趣,为我国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能够提供一种有益的史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背景下,重温叶圣陶德育思想,深度挖掘其时代内涵,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叶圣陶德育思想以"做人"为根本,阐明了中国现代德育的意义和目的;以"人生"为主题,构建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内容和核心;以"人本"为遵循,总结了中国现代德育的原则和方法。这一德育思想,基于中国现代教育实践,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思想,深刻总结了我国现代德育实践的经验和智慧,揭示了中国特色现代德育的本质和规律,为新时代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9.
和谐德育是现代德育发展的新理念。在池田大作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和谐德育观,其主要体现在:主张超越性和本真性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本质论,注重培育"内外调和"的人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目标论,强调情感教育、自我教育是池田大作和谐德育的方法论,这些思想对我国德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与其他先秦诸子的德育思想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深厚的德育根基。孟子在著作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孟子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点,提出了著名的"四端"学说,论述了德育与物质基础之间的辩证关系,他重视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教育,并进一步提出了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德育方法体系,通过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在高校德育中的应用路径的论述,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