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夸夸家乡──黑龙江》教案设计大庆市张俊华,郑文雪,肖爱林教学设想本课是贯彻《大纲》中年级教学要点第二条中关于"初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黑龙江.热爱黑龙江,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教育的目的。教学中利用幻灯片将家乡美丽富饶...  相似文献   

2.
一、本课依据《课程标准》贯彻热爱祖国的教育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要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以及建设家乡的思想意识。二、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依据通过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全面采用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运用榜样示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法选择的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了解家乡要在情境中体验。(2)根据教材知识性很强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能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有…  相似文献   

3.
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向学生进行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进而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升华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寓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于乡土地理教学之中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乡土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4.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初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是统一的,特别是通过义务教育的广大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将从事家乡的各项生产和建设事业。因此,结合教材和本地实际,对学生进行更具体、更贴近生活的乡情教育,鼓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为脱贫致富,振兴家乡经济而发奋努力,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结合教学进行乡情教育,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江西社会课程的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西省情.关心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立志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教学要使学生知道家乡养育了我们,建设好家乡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教育学生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做主人,关心家乡的建设,掌握本领为家乡做出贡献。 二、教学要点 1.家乡养育了我们,建设好家乡是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 2.做主人,关心家乡的建设。 3.掌握本领,为家乡做出贡献。 三、教材分析 《热爱黑土地的青年》一课是小学思品第七册教材中《热爱祖国》这一教育范畴的内容,是贯彻《教学大纲》教学要点中年级第三条“初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向为家乡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学习,立志为建设家乡  相似文献   

7.
乡土地理教学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直观了解的鲜活教材。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乡土地理教育,不仅使学生能够联系当地实际,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教材说明 (一)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江西社会课程的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西省情,关心家乡变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立志为建设家乡作贡献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高勤 《大理师专学报》2000,(1):82-84,88
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教学又是爱国主义阵地。本文通过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历史课教学中用历史来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报国之志、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中国、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五个方面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丽华 《家长》2024,(8):53-55
<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并且,在“政治认同”模块指出,学生要具备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热爱家乡,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观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域,将地方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课堂有着必要性与必然性,能让学生全面认知家乡文化,形成热爱家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1)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教育,发展人与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了使小学教育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方面打好基础,我们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强化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热爱家乡的观念和建设家乡的志向,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我们的做法是: 一、把热爱家乡、热爱劳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确定具体的教学目的时,努力把热爱家乡、热爱劳动教育有机地穿插之中。备课时,要求教师做到看一看教材中能不能渗透这方面的教育,想一想怎样渗透,找一找能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的相关的乡土资料。如讲历史时,结合讲本地的光荣历史;讲地理时,结合讲本地的地理、人物;讲自然时,结合讲本地的自  相似文献   

13.
正热爱家乡是对家乡的一种深厚情感,这种情感是热爱祖国的基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引导学生从爱家乡之情,升华到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党的热爱之情,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热爱家乡首先必须了解家乡。我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从拓宽德育空间入手,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对家乡的自豪感转变为自身的责任感。1.结合农村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教育。体验教育伴随着少年  相似文献   

14.
学校音乐教育应向学生施行国家的民族音乐教育、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的思想感情,这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在音乐教学中落实这一任务,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民族音乐的教学,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5.
明亮 《教育》2007,(18)
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传统、革命传统、改革开放、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以及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地理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含有丰富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要求和内容中小学地理课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是:结合地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感受家乡独特美味,触摸家乡历史,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并使学生由热爱具体的家乡上升到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在自己的习作中真情流露。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永恒的主题,而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历史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力促学生爱国主义取得实效,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环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小学地理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多形式、多层次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使其立志成为“四有”新人。一、注意运用对比,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对比法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把祖国辽阔的海域、壮丽的山川、丰富的资源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就,通过中外和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例如,在讲述我国领土辽阔时,我用对比法使学生对祖国国土  相似文献   

20.
乡土历史是祖国历史大河的支流。热爱家乡是中华民族自信的源泉。目前,乡土史的教育教学价值在国内的历史教育界是公认的,家乡辉煌的过去、灿烂的文化、名人的事迹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理应成为激发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思想情感的生动教材。同时,乡土历史与祖国历史血肉相连.对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起着众多辅导材料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