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奈·吉奥加玛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印第安戏剧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时期他在戏剧领域起着主导作用。为了重建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他将本土歌曲、话语、舞蹈、宗教意象等等并入《49》的框架之中。通过分析宗教意象隐藏的内涵,试探索戏剧中潜在的美国印第安宗教文化的丰富与魅力,进一步揭示吉奥加玛运用这些意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当代最重要的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克的《四灵魂》中的印第安人如何在多元文化之中完成寻根之路。通过分析土地对主人公弗勒的重要性,印第安传统文化对其生存的意义,主流文化对其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最后药裙对其灵魂重塑的帮助,弗勒完成了寻根之旅。厄德里克也以此书写了历史,探索了印第安人在多元文化之中新的生存模式,强调了印第安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神奇。  相似文献   

3.
当代印第安人在文化殖民中的失落与内外平衡是美国印第安裔作家莱斯利·马蒙·希尔科作品最重要的主题。本文分析希尔科在《黄女人》等短篇小说中,将印第安口头传统和英语书面写作相结合的叙事策略,阐释希尔科的文化立场,认为在传统与外来文化矛盾中寻求自我定位的印第安人,只有保持传统世界观和宇宙观,认同部族文化,回归传统和自然,才能重新找回自我,实现以部落群体文化为参照的精神拯救。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深受主流社会影响的当代印第安人困顿混乱的生活状态。远离印第安民族传统,没有参加传统典仪活动,尼科特和琼无法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沦为白人社会的文化边缘人。印第安典仪活动是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于当代印第安人有着重要意义,是他们在白人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北美印第安人是世界上具有古老传统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文化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内涵深邃。烟斗仪式作为美国和加拿大印第安人文化体系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内容,是印第安人与"神灵"世界沟通的纽带,也是他们向上苍和祖先表达虔敬和感激的主要方式。从烟草到烟斗的各个部位都有深刻的象征寓意,烟斗仪式已成为北美印第安文化的缩影。因此,探究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对于我们了解印第安文化的精髓,尊重印第安人的习俗与信仰,寻觅我们内心与精神世界的平和与宁静,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杰拉德在《自由的恶作剧者》中以本土印第安文化中特有的恶作剧者这一形象贯穿全文。从后殖民角度看,白人文化和民族优越感导致了与边缘文化的殖民对话的不平等。通过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杂糅理论来分析,文中的恶作剧者分别进行语言表达方式的杂糅,宗教杂糅和文化传统杂糅,建立"杂糅身份",使印第安文化传统的继续保存和优化,完成对印第安民族的救赎。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视野下的父亲意象指的是人的记忆和想象中的父亲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仁君意象”,父亲是慈爱的统治者,与生活息息相关;西方传统文化中的父亲意象是“父神意象”,“父性崇拜”潜含着西方人对原始父亲(上帝)的一种传统意义的强烈崇拜和深刻敬畏,父亲意象是遥不可及的。在传统文化的演变中,父亲意象也发生着巨大的嬗变:从“仁君意象”、“父神意象”到“人父意象”。现代父亲是一个更全面和人性化的角色,一方面他仍然要承担和传统父亲一样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按照舆论的要求,他要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事事参与。这种跨越式的转变糅合了东西方传统文化精髓,使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现代父亲意象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8.
1500年前,世界各地原住民的文化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而其教育旨在传承他们的传统文化。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主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不仅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而且创造了传承其本土文化的传统教育。本文在阐述北美印第安人生命哲学及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其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印第安人的传统教育是美国、加拿大乃至北美大陆教育历史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印第安人教育经历了土著传统教育——为印第安人实施的教育——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进程中,印白两种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冲突和融合,最终出现了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的新趋势,印第安人对自己的教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当然,20世纪以来兴起的印第安人控制印第安人教育,与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之前的土著传统教育已有天壤之别,二者在学校体制、资金来源等许多方面都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意象在中国水墨画中的审美价值以及意象审美在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中的洲源关系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例证 ,作者指出只有对意象审美有一定的认识 ,才能身入画里画外 ,发现其中更隐蔽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路易斯·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土著作家。其作品《爱药》以北科达他州北部靠近加拿大边境的齐佩瓦人居留地作为创作背景,真实地讲述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是研究族裔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揭示了印第安传统文化和白人工业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冲突。本文从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来解读《爱药》中的异质空间,阐述了印第安人在异质空间中对自身身份的重新构建,传递出当代印第安人对印第安文化保持其独特性并能够得以传承的期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美国自1969年开始兴起的"印第安文学复兴"运动,越来越多的印第安裔作家开始受到重视和研究。其中在文坛上较为活跃和成功的莫过于莱斯利.西尔科。其代表作品《仪典》讲述了从战场上返回部落的‘混血’战士塔约的故事,本文试图分析主人公塔约如何通过印第安传统文化中具有自我救赎功能的讲故事以及一系列仪典的方式,来治愈战争创伤、重拾自我身份、重新认识和拥抱印第安传统文化,在两种文化冲击下摆脱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处境。  相似文献   

13.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之一,是马尔克斯在拉美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创作完成的,体现了其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分析了这部小说所体现的印第安文化中的生命意识、宿命论、时间观等传统现念以及它们对作品创作方法的影响等,揭示了这部作品与拉美印第安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印第安裔作家莱斯利·马蒙·希尔科的小说《典仪》描述了混血印第安人被边缘化的困境。本文通过分析为治愈小说主人公塔尤而举行的一系列的典仪,来证实印第安传统典仪是与病魔及死神斗争的必要武器,是治疗疾病的有效途径,是回归印第安文化身份、摆脱文化边缘人困境的关键。依靠典仪,印第安人能够对抗西方文明的侵蚀、治疗肉体折磨和精神创伤,恢复宇宙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登高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传统母题,也是诗歌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本文论述了登高这一文化意象的传统,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登高诗的意蕴,并归纳了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历史阶段,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随印第安问题和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化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60年代以后,由于受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朝着鼓励教育自决,尊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历史阶段,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随印第安问题和国家整体教育状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同化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60年代以后,由于受民权运动和多元文化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联邦印第安教育政策朝着鼓励教育自决,尊重印第安人传统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程敏  郭花蕊 《海外英语》2013,(5X):143-145
文化意象是翻译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对象。文化意象的传递,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译中的碰撞、转换、交流和接受。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运用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该文旨在通过原声电影《功夫熊猫2》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递与再现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输出及接受。  相似文献   

19.
在印第安口头文学中,恶作剧者既担当着创世者和部族文化英雄的角色,又是边缘化的孑然独行者和社会道德规范的逾越者,以好色、饕餮、傲慢、反叛、贪婪、残忍、卤莽、懒惰等恶习和蠢行而著称,且每每因自己的恶作剧行为而遭受惩罚。印第安恶作剧者的这种多层面形象蕴涵着把和谐、平衡、统一视为最理想境界的印第安宇宙观,体现着作为印第安生活主干的印第安幽默;借助于对恶作剧者形象的戏谑和嘲讽,恶作剧者故事在听众的笑声中实现了印第安口头文学的教化功能,不仅保证了部族文化传统的世代延续,而且促成部族成员对印第安道德规范的接受与认同。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典仪》主人公的文化身份探求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说<典仪>中,希尔科通过描述小说主人公塔尤在印第安药师的帮助下恢复身心健康、重构文化身份、重建与宇宙和谐关系的历程,展示了杂糅性和变革在一个身份缺失者重新把握文化身份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作品提醒人们应以一种积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民族传统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并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印第安民族探索生存的必由之路,即复兴民族文化不能因循守旧,而应在继承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异质文化、重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