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之生也直     
片段选读一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   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直率,那些不正直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  相似文献   

2.
人之生也直     
片段选读一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译】孔子说:"人应该生活得正直、直率,那些不正直生活下来的人不过是侥幸免于灾祸罢了。"【注】罔:诬罔不直。与"直"是对立的存在。【读】人生也短促,如何过此一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丽 《教育艺术》2007,(12):5-6
古人云:"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人的起码品德,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他人以帮助,助人为乐."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4.
孔子之"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人之生也直","直"既是人素朴的生命底色,又是孔子"仁"道的直接呈现。"直"既有公平、正直之意,又内涵"忠""恕"之德。"直"必须以"礼"为外在的规范。  相似文献   

5.
[原文]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①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②,风势极盛.狗乃周章③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④跬⑤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⑥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见⑦与,便当相⑧出."生曰:"此狗曾活我已死,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日:"若尔,便不相出."狗因下头目⑨井,生知其意,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人即出之,系之而去.却后五日,狗夜走归.  相似文献   

6.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①,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②,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③,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④. 狄人伐廧咎如⑤,获其二女,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⑥,以叔隗妻赵衰⑦,生盾.将适齐⑧,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⑨.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⑩.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斯卡特金说:"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确,兴趣对于人从事某种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使人开发智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相似文献   

8.
古文今解     
[古文] 眇者识日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②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③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④,以为日也.  相似文献   

9.
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即人最高的道德境界应如水,水利于万物而不与其争高低,甘居下游奉献而不求有回报."人往高处走",故低处是"众人之所恶",而偏偏"水往低处流"--这才是"上善",才最接近于"道"."厚德"才能"载物",最高尚的道德才可以包容最广大的东西.孔子讲"水有五德",它守法、正直、明察、有志、善于变化,它集德、义、道、勇于一身,它的美德常使君子遇而必观.  相似文献   

10.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大多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孟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有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1.
美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尤为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早在一九一二年中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提出:"教育上应特别注意美育."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和信念端正."  相似文献   

12.
李俊英 《陕西教育》2002,(12):13-13
一、增强德育内容的基本性和传统性.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内容,首先是要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明确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学会做人处世的基本规矩.古人云:"少年之日,先要识得人之贤否,事之善恶,言之是非."叶圣陶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讲得更具体:"受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社会够格的成员,做社会够格的公民."人类的基本品德,如勤劳、正直、善良、文明、爱国,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永恒品德,基本品德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评判是非、善恶与美丑的基本能力,就具有了做一个社会够格成员的资格.  相似文献   

13.
释"亟"     
贺真真 《现代语文》2007,(4):126-126
《说文·二部》"亟"字下曰:"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许谓"从人、从口、从又、从二",度其意当以此为会意字.徐锴解释曰:"乘天之时,因地之利,口谋之,手执之,时不可失,疾也."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地位及作用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在小学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也显得极为重要.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学好英语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曾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英语的积极性,才能使英语课从老师"盼生学"到"生要学".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诗曰:"生若不足恋,老亦何之悲?生若苟可恋,老即多生时."他的生老观,充满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人生     
人的一生是在比较中度过的. 童年最浅薄,公然比较谁的父母棒.有的说:"我父亲的官高."有的说:"我父亲有很多很多钱."其实这最无聊的比较是人生最无法选择的无奈.生在朱门与草户,由得人选择吗?世界本来就不公平,有的人一辈子之奋斗所得,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拥有了.童年的比较是无法比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借物喻人法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日,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业神圣而又特殊."师者,人之模范也",是古今中外的人们对教师的概定.当代教育家叶圣陶高度概括:"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20.
王久保 《教师》2013,(8):20-2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人之生活有四:有关天然界之生活,有关社交之生活,有关职业之生活,有关消闲之生活。"人的社会性素质决定了相互之间必定存在交往行为。社会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各种人物的人际交往。它包含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队或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相互来往,这种交往关系到每个人健康地发展和正常的生活。聋生由于语言和听觉功能的丧失,缺乏交往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