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鼠行天下     
[说文解字]   "鼠"是个象形字:上部龇牙咧嘴,肥肥的身子,四条灵活的腿,拖着长长的尾巴.鼠有许多让人感到厌恶的特点:一是偷吃粮食,《诗经》里诅咒说:"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诗歌中有为数不少的咏鼠诗。这些咏鼠诗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一、以鼠喻人诗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以鼠喻人的诗——《魏风·硕鼠》。诗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费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  相似文献   

3.
鼠行天下     
【说文解字】"鼠"是个象形字:上部龇牙咧嘴,肥肥的身子,四条灵活的腿,拖着长长的尾巴。鼠有许多让人感到厌恶的特点:一是偷吃粮食,《诗经》里诅咒说:"硕鼠硕鼠,  相似文献   

4.
《诗·魏风·硕鼠》之二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毛传):“直,得其直道”.《郑笺》云:“莫我肯德,不肯施德于我.直犹正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直”读为“职”,“职”又训为“所”,则与一章“爰得我所”,义相重复,《诗》之叠章,倒换字而罕重复,故王说可疑.今人余冠英《诗经选》云:“直就是值.得我值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又  相似文献   

5.
鼠年说鼠画     
正子鼠呈瑞。可有趣的是,从《诗经》里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到苏轼《黠鼠赋》"异哉,是鼠之黠也"的兴叹中,我们不难发现,老鼠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太好。在著名的昆剧《十五贯》中,头号反派人物"娄阿鼠"不仅以"鼠"为名,就连其扮相也要在眉目正中画上一只白鼠才显"般配"。事实上,在古人的艺术世界里,老鼠所承载的含义与情感远非令人反感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铜僧同志在《我对‘硕鼠’一词的理解》一文中,认为“硕鼠”就是“蝼蛄”,认为把“硕鼠”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是错误的.“硕鼠”是“蝼蛄”吗?把“硕鼠”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是错误的吗? 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和铜僧同志研究、探讨. 魏风《硕鼠》中的“硕鼠”,如果单从这个词的本身来考察,那么,“硕鼠”就是“田鼠”。硕,大也。因此把这种伤害农作物的小动物——“田鼠”,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不能算错。请查阅一下《尔雅新义》、《毛诗传笺通释》和《本草纲目》,便可明白. 《尔雅新义》卷十九:“鼫鼠。硕,谓民力之普存也,故诗以刺其君重敛。”(1937  相似文献   

7.
(五) 《诗经·魏风·硕鼠》第一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这里着重研究“爰得我所”一句,这一句又主要研究具有重要作用的“爰”字,但它涉及对全诗的理解。 这句诗通常是这样注解的:“爰,乃,於是。所,处所,指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地方。”联系前面几句,解释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襒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誑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  相似文献   

9.
鼠年话鼠     
导言:在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在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最早见于<诗经>中,如<魏风·硕鼠>、<鄘风·相鼠>等等.请阅读下面两篇关于鼠的文章,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曾史 《初中生之友》2012,(16):40-41
《诗经·魏风》中有一首著名的诗篇《硕鼠》,历来的先秦文学作品选集几乎都把它收了进去。它用硕鼠"食黍""食麦""食苗"为比喻,对古代的剥削者不劳而食、骄奢淫逸的丑恶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讽刺。这里的"硕鼠"一般都解释为"大老鼠"。查阅《诗经》注本,东汉郑玄的《诗经笺》将"硕鼠"释为"大鼠"。晋代的郭璞在《尔雅·释兽》"鼯鼠"条下注解说:"形大如鼠,头如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清代  相似文献   

11.
硕鼠称王     
大山里来了一只强健的硕鼠。它到来的第一天,就野心勃勃地宣称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可是其他老鼠只是嗤之以鼻,硕鼠也不恼火,它通过挑战,击败了附近所有的鼠类,成了名副其实的鼠王。看着自己一天天受别的动物膜拜,硕鼠真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甚至见了大象,也趾高气扬。它对手下说:"怕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     
1、某,某也。这是注释的基本格式。解释的词在后,被解释的词在前。意思是某一个词当解释为另一个词。如:《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毛传:‘贯,事也。’ 2、者。‘者’在古代汉语里是一个特别的坦不代词,它加在被解释的词的后面,组成‘某者,某也’的格式。古书注释中使用这种格式的不少。如《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郑笺。‘硕,大也。大鼠大鼠者,斥其君也。’3、言。这个词加在解释的词语之前,组成‘某,言某’的格  相似文献   

13.
硕鼠不是大老鼠江苏许广利人教社职高教材《语文》(1992年6月第一版)第一册对《诗经.魏风.硕鼠》中的“硕鼠”的注释是“硕鼠,大鼠”。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也把“硕鼠硕鼠”译作“大老鼠呀大老鼠”。查其它教材和《诗经》注本,同此者甚多。其实,“硕鼠”不是“大...  相似文献   

14.
《魏风·硕鼠》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及《诗经》中反抗性的诗篇,人们自然会想到《魏风》的《硕鼠》。《毛诗序》云:“《硕鼠》,刺重(佥欠)也。国人刺其君重(佥欠),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后儒虽也时有异说,但有几点则是基本一致的:一、硕鼠即大鼠或叫田鼠;二、此诗旨在反重(佥欠)即反剥削;三、此诗是以硕鼠喻剥削者。今治诗者,对此几点更是坚信不疑,并大加发挥其思想意义。我认为事有可疑,值得商榷:第一,田鼠为农业大害,人所尽知,但从未听说田鼠吃禾苗,为何诗云“无食我苗”?第二、诗云:“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显然是说应当慰劳而没有  相似文献   

15.
编在高中一册的《硕鼠》为三百篇中的刺诗名作,对于诗中“硕鼠”一词的解释,课本训“硕”为“大”,这样,“硕鼠”便成了一个偏正词组,可译为“大老鼠”。其实,这个解释是很值得怀疑的。《硕鼠》,《诗序》说:“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对《诗序》的这一解释,汉以来的经学家几无持异议者。清人陈奂硕甫在其所著《诗毛氏传疏》卷九中据《尔雅》及《易》郑注引诗,认为“硕”“鼫”古通用,“硕鼠”即“鼫鼠”。此说极是。但陈氏“笃守毛义”,不敢指出《诗序》的错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就给后世解释《硕鼠》带来了两种意见的分歧。今人说诗,大都赞同《诗序》,但也认为陈氏“鼫鼠”说是可取的。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译》一九六二年出版增补本时,取陈氏说,更通俗地讲为“俗称土耗子或地老鼠”。可是该书一九七九年新版时,余先生却持折衷意见,认为“硕鼠解作肥大的鼠亦可”。是把“硕鼠”作为一个词组解为“大老  相似文献   

16.
二、一般人之间的称呼。所谓一般人间之的称呼,是指除了帝王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的称呼。这一部分还可以分一般人称和特定人称两类。 1.一般人称。一般人称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A、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予等。当“我”或“我的”讲。如: (3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  相似文献   

17.
一、《硕鼠》中“苗”字辨正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硕鼠》中“我黍”、“我麦”、“我苗”作了如下分析:说明硕鼠不仅吃“黍”,还吃“麦”,甚至连刚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真是无所不食。  相似文献   

18.
一、《硕鼠》中“苗”字辨正高中《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对《硕鼠》中“我黍”、“我麦”、“我苗”作了如下分析:说明硕鼠不仅吃“黍”,还吃“麦”,甚至连刚刚出土的“苗”也不放过,真是无所不食。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阅读某校编写的一期《语文进修资料》时,发现该书第89页《硕鼠》的译文,这译文起码说,是不正确的。编者把“硕鼠”译成“:土耗子”。以我推测,很可能是受了1956年李长之先生出版的《诗经试译》或1957年杨公骥先生出版的《中国文学》的影响。李长之先生在该书65页把“硕鼠”译成“大老鼠”;杨公骥先生在该书第一分册222页也把“硕鼠”泽成“大老鼠”。但译成“大老鼠”或“土耗子”都是错误的,不可不辩。首先应从“硕鼠”这个词的本身来考察:“硕鼠”是一个单纯词,不能按合成词  相似文献   

20.
不知道别人的宿舍是不是"天下太平",反正我们宿舍正闹"鼠灾"。似乎有一只好大好大的"硕鼠",专门偷吃我们的零食。一开始,我还无所谓,零食嘛,吃着玩的,谁吃不是吃?谁还真的"吃了我的叫你吐出来"?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好不容易住到一个宿舍,缘分哪!后来,零食经常不翼而飞,我就没那么慷慨了,一心想揭开这个谜——到底谁动了我的"奶酪"?有一天,上完第三节课后,我感觉饿得厉害。跑回宿舍一看,我上午离开宿舍时咬了一口的那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