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采用固液相表面化学反应法,以胺丙基硅胶为基质,通过丁二酸酐将胺丙基转化为羧基,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为羧基活化剂,制备了天冬酰胺键合硅胶。利用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对键合硅胶表面功能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天冬酰胺成功键合到硅胶表面,键合量为0.6mg/g。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DDMBAB)和邻羟基萘并非荧光酮(β-HNF)分别与Sn(Ⅳ)、Ge(Ⅳ)、Sb(Ⅲ)和Mo(Ⅵ)显色形成配合物,表现出一些特征的光谱性能,本文对其配体和配合物的主要光谱性能进行了归属,探讨了配合物的结构,证实其表面活性剂不仅仅起到胶束增溶稳定作用,而且参与配合,邻羟基萘基荧光酮上2-位羟基氧原子,3-位羰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3.
单酯基芳香醛及芳香腈类液晶的合成与液晶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腈,与4-正丙基苯甲酸、4-正丙基联苯甲酸为主要原料,通过氯化、酯化等方法,合成了四个多环单酯基类液晶:4-正丙基苯甲酸-4′-氰基苯酚酯,4-正丙基苯甲酸-4′-醛基苯酚酯,4-(4-(4-正丙基联苯)酰氧基)苯甲醛,4-4-(4-(4-正丙基联苯)酰氧基)苯腈。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及MS表征,化合物的液晶相通过DSC及POM(偏光显微镜)确定。结果表明其中2个化合物具有热致液晶性,呈典型的向列项纹影织构。  相似文献   

4.
摘要:以1,8-二(十四烷基)-3,6-二噁-1,8辛烷二醇(/Z—C14 H29)2(CHCH2 OCH2 CH2 OCH2 CH)(OH)2,1,3-丙烷磺酸内酯1,3-(CH2)3SO3和NaH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5,12-二(十四烷基)-4,7,10,13-四噁-1,16-十六烷二磺酸二钠(n—C14 H29)2(OCHCH2 OCH2 CH2 OCH2 CHO)(C3 H6 SO3 Na)2.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合成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在碱性条件下,原料配比(物质的量的比)n((n—C14 H29)2(CHCH2 OCH2 CH2 OCH2 CH)(OH)2):n(1,3-(CH2)3 SO3):n(NaH)=1:2.066:2.166,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产率达98.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试剂1-(2-羟基-3,5-二硝基苯基)-3-[4-(苯基偶氮)苯基]-三氮烯(HD-NPAPT),在NaOH介质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与银离子的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HDNPAPT试剂与银离子形成2: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的λmax=5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5.41×104L·mol-1·cm-1,银离子浓度在0~0.32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合成水样及粗铅矿中微量银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缩醛(酮)型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可分解的表面活性利。本文分别介绍了环状缩醛、烷基葡萄糖苷和链状缩醛型聚醚等3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为该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路线设计提供参考,并指明了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研究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浓度在2.0×10-5到1×10-3mol/L范围对苹果酸-溴酸钠-[CuL](ClO4)2(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硫酸组成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研究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CAB)浓度在2.0×10-5到1×10-3mol/L范围对苹果酸-溴酸钠-[CuL](ClO4)2(L为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硫酸组成化学振荡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pH5.00的HAC-NH4AC缓冲溶液中,铁与铁试剂(7 -碘-8 -羟基喹啉-5 -磺酸)产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0 nm且其他金属离子不干扰反应.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紫菜中铁含量的方法,Fe^3 +含量在0.02 ~3μg/mL范围内遵守Beer定律,测得福建晋江海域每克干紫菜中铁含量为641.13μg,相对标准偏差(RSD)1.41%,回收率97.5% ~104.5%.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9-(3-硝基苯基)-2,3,7-三羟基-4,5-二溴-6-荧光酮(简称DBNPF)与钨的显色反应条件.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HCI介质中,钨与DBNPF生成1:3(M:L)配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5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1×105L·mol-1·cm-1,钨含量在0—9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大多数常见阳离子不干扰测定.本方法用于合成样品中微量钨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以甲醛作交联剂,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葡甘聚糖-壳聚糖-聚乙烯醇缓释肥料包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膜的结构.同时测定了包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溶胀性.结果表明:交联膜中原料之间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非洲菊粉红系为供试材料,以浓度为0.25‰、0.5‰、0.75‰、1.00‰、1.25‰的6个不同浓度羧化壳聚糖作为保鲜液,通过外部形态观察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羧化壳聚糖对非洲菊切花瓶插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羧化壳聚糖能有效减少瓶插过程的水分蒸腾,减缓pH值大幅度变动,保持花青素含量,维持细胞膜相对透性等,从而延长鲜切花寿命。0.75‰和1.00‰浓度羧化壳聚糖溶液对延缓非洲菊鲜切花衰老的效果最佳,其比清水对照延长三天瓶插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以多酸盐和壳聚糖为构筑基元,采用离子凝胶法合成了多酸基壳聚糖复合材料.FT-IR、XRD、TG及SEM等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的多酸阴离子仍然保留其基本的骨架结构,多酸与壳聚糖之间存在很强的化学作用,复合物的结晶性大大降低.多酸基壳聚糖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较强,具有一定的吸附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15.
乳化剂对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溶液为分散相,戊二醛为交联剂,真空泵油和石蜡油相混合为连续相,通过油包水乳液分散-化学交联法制备医药载体壳聚糖微球.研究了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壳聚糖微球性状和形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对微球的形成影响很大.在Span-80和硬脂酸镁以质量比3:1相复合为乳化剂及总乳化剂浓度在10~20g/L的条件下,所获得的微球球形规整,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在1~5μm之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壳聚糖(CSN)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实验,表征了壳聚糖的絮凝机理,同时与三氯化铁复合处理生活污水,确定了其最佳用量配比,大大减少了壳聚糖的用量.与常用絮凝剂相比具有良好的CODcr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改性壳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先合成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然后以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改性壳聚糖,合成得到的该种壳聚糖衍生物具有特殊结构与性能,这一活性产物对重金属如Pb^2 具有良好的吸附与富集性能,与其他壳聚糖衍生物的吸附性能相比,该种Schiff碱型大环化合物改性的壳聚糖更加优越,吸附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壳聚糖澄清前后苹果酒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研究壳聚糖对苹果酒的澄清作用。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没有变化,总糖、总酸度、有效酸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苹果酒内的菌数也有所下降。当壳聚糖用量达到0.004g/mL,温度在30℃,作用时间为24h时对苹果酒的澄清效果最好,壳聚糖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苹果酒的澄清度,抑制苹果酒内的菌数,且壳聚糖对苹果酒的澄清作用效果明显优于明胶,说明壳聚糖是一种良好的苹果酒澄清剂。  相似文献   

19.
Hybrid braids of polyglycolide (PGA) and chitosan were prepared by the three-yarn braiding method from PGA and chitosan fiber bundles. These braids were in vitro degraded by incubating them in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 PBS ) at pH 7.4 and 37℃ for 5 week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GA/chitosan hybrid braids degraded significantl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showed that chitosan fibers in the PGA/chitosan hybrid braid with about 75% PGA in weight ( PGA75/chitosan )were shaped into gel-like after 5 weeks, but those in the hybrid braid with about 25% PGA in weight(PGA25/chitosan) did not change. After 5 weeks, the ultimate tensile loads of PGA and PGA75/chitosan braids lost almost completely, but those of chitosan and PGA25/chitosan braids remained around 14 N. The PGA/chitosan hybrid braids with higher initial ultimate tensile load would hav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tendon/ligament tissue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壳聚糖(CMC/CTS)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CMC/CTS比值(质量比)、甘油质量、聚乙二醇质量及反应温度等各因素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吸水性树脂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MC/CTS为3:1、甘油为1.60 g、聚乙二醇为3.20 g、反应温度为25℃时,其吸水率为405 g.g-1,且吸水速率适中,保水性能良好,是一种环境友好型高吸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