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围绕“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有效性展开讨论,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分析总结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现状及问题。从增强师生实践教学意识培养与能力提升、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灵活配置、建立健全思政课长效保障机制建设等三个方面探索提升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以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理念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2.
当下高校思政课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话语、观点、认识等方面的冲突比较大,教学实效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一冲突,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值得思考.文章从学生话语兴趣出发,结合教育叙事的理论,展开对当下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并对在思政课应用教育叙事理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党史是中华民族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有助于培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本文以高校思政课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价值与时代内涵为切入点,分别从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构建党史教育体系、建设特色党史课程以及打造优良思政教师队伍这四个方面探寻抓实党史学习教育,上好新时代思政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社交网络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继而明晰了社交网络载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从增强学习意愿、拓展教育手段、优化教育资源以及助力师生交互四个方面探讨了社交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中的应用,并提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师范类高校思政课教学吸引力重要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影响师范类高校思政课吸引力的各种因素: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并从提升教师价值引领能力,激发师范生主体意识,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等方面提出增强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旨在为新时代师范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本文首先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双向影响,并通过对新媒体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分别从大局出发整体筹谋多方合作、加强思政教师个人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参与思政课积极性三个维度,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路径。旨在能够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及质量,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学效果好坏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思政课教学方面.通过"活化"思政课教学,主动解决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多策并举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教育部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要求,打造思政"金课"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可靠人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则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助推力。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发展的瓶颈,本文旨在对这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索出有效的模式,以期助推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提升高等人才道德思想品质与文化素质的重要学科,应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持续发展教育引领作用。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要结合对深化认知教育、积极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及优化学习评价体系等基础策略的应用,做好对课程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提升立德树人视角下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及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改革中的突破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有效性实践,是当前高校师生共同面对的一大挑战。为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育新常态的顺利改革,现结合工作实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民航专业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增强思政课思想性是新时代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高校通过学科、队伍、教材等方面的建设为增强思政课思想性打下了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环节彰显教学思想性是打通增强思政课思想性“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目标、内容和特征看,彰显高校思政课教学思想性要从思想的向度、效度、力度和温度四个维度共同着力,展现思政课教学思想性的魅力。匡正指向性,彰显思想的向度,强化思想的引导力;把准体究性,增强思想的效度,强化学生的体悟力;凸显现实性,展现思想的力度,强化思想的吸引力;激活人本性,提升思想的温度,强化思想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二者从内在具有一致性,但在实践工作中也需要对二者进行辨析,以便高校能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二者在根本任务、育人目标、教学任务上具有一致性,但从"思政"的重点、地位和实施渠道上有所区别.作为新的教育理念,高校要从联系和发展的角度,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之间形成育人合...  相似文献   

14.
为帮助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更好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本文针对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促进思政教育理念更新、促进思政教育方法优化、促进思政教育机制变革、新媒体技术促进思政教育机制变革等方面分析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最后提出高校思政教学利用新媒体技术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应重视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发挥思政的育人性,进而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政育人实践的现状,从推进立德树人与思政育人的融合、推进学科教学与育人思想融合、推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三个方向,分析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的价值,最后提出大思政格局下构建高校思政育人的新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根据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及思政教育中的不足问题,分别从网络教育平台、教学内容、教育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以期借助互联网优势,推进思政教育革新,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高校思政工作教学理念落后、西方文化入侵、教育手段落后、师生之间缺少沟通的问题,分析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限制、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教师缺少互联网思维。提出了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拓展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三方面的高校思政工作中互联网思维的渗透路径。  相似文献   

18.
理性多元论是现代公共文化的基本事实,对它的认知直接影响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开展。但很多师生对此有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不承认多元性理论存在的事实,继续坚持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二是以多元性理论事实为依据,排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这都导致了高校思政课对理性多元论的回避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理性多元论的事实,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则下,积极开展与其他理论的对话,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增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混合式教学是依托网络技术形成的全新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为解决当前高校思政课在基础设施、教师综合能力、线上学习监管等层面存在的问题,高校应深入分析混合式教学与思政课之间的契合度,从内容、时间、资源、方式等维度入手,把握混合式教学的实践重点。同时积极构建新型教育关系,坚守思政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拓展线上教育空间的过程中探索多维度的混合教学,以期既解决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各类问题,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带动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将思政课称为"关键课程"和"不可替代"的课程,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探究基于大数据的思政课教学创新逻辑、创新方向,并提出创新实践路径,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