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的尺度,一直是翻译界十分关注并经常讨论的问题,也是翻译理论研究和探讨的中心课题。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公众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的青年译者理应重温“译事三难”,认真贯彻“忠实与通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辨析“体育外语人才”“体育英语人才”“体育翻译人才”的概念,界定出体育翻译人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借鉴NAETI的等级划分标准,从体育翻译人才能力层次分为三级并提出高级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将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体育+外语”和“外语+体育”在体育翻译人才培养中优劣分析,提出培养应重点放在“外语+体育”方向上或者外语院校与体育院校联合培养上.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级体育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今各国翻译家们对衡量翻译的标准可谓百家争鸣,但是总的来说,翻译标准以“忠实”“通顺”为核心。“Soldier’s Home"是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国内中译本以杨九生的流传最为广泛。按上述翻译标准衡量,此译本既有可取之处,又有需要进一步修改的地方。在此正是将这两方面一一列举及修改。属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2013年12月起四级英语考试出现了段落翻译这个新题型,本文从翻译标准、翻译步骤、翻译技巧及词汇积累等方面分析了段落翻译的备考对策,希望对大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归化”、“异化”作为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界定了归化、异化的另一英文术语adaptation的概念并指出了它与其他英语术语的关系;明确了“归化”、“异化”和直译、意译在使用范围上的不同,对区别这两对概念提供了操作性强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反映了翻译理论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以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把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是对传统“等值”观的一个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并为翻译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中外翻译界一直视庞德为“叛逆者”,认为其译文存在太多误译或创造性翻译,违背了翻译的首要标准忠实。然细观庞德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庞德有其忠实标准。在其诗歌翻译实践中,庞德努力寻求与原作诗人的心灵契合,强调诗歌语言的能量与细节来再现原作诗人的诗性体验与诗性情感。庞德的这一忠实标准与传统译论的忠实标准有所出入,属于另类忠实,却不失为对诗歌本质的追求,不乏真知灼见。在此意义上,庞德努力寻求诗歌精髓的忠实再现,堪称诗歌翻译的忠实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已成为当今研究语际翻译的主流。文化的转向不但属于学术研究的领域,同时也属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实践研究。在实践当中,语际翻译中文化转换的模式主要有以下的五种基本情形:文化相符、文化相含、文化相斥、文化相缺和文化相融。前两种模式着重于文化的“同”,文化相斥和文化相缺着重于文化的“异”,而文化相融关注的则是文化由“异”向“同”的转换。因此,在从事翻译工作和翻译研究时,必须对作用于整个语际翻译过程的文化转换模式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语际翻译过程受文化转换制约的事实也给翻译学的构建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增加了翻译部分的比重和难度,不仅考查学生的翻译水平,同时也检验教师的翻译教学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翻译新题型的核心考点,从翻译标准的角度探讨如何改善翻译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梳理了“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翻译理论教学中存在本土理论教学薄弱、不够重视翻译史教学、对各种译论溯源不足等问题;翻译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翻译实践材料选取随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策略:翻译理论教学方面要加强本土理论教学,加强翻译史教学,对各种译论进行隐喻和溯源;翻译实践教学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翻译实践材料选择,以实现“汉维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专业能力和“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双收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译诗的接受戴继国(陕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西安710062;作者,男,48岁,副教授)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历来是是非之地。“翻译本属至难之业,翻译诗歌尤属难中之难”(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近年来关于诗歌翻译的标准及技巧方面的探讨和评价,“是非”更...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将其翻译成英文,文章试图运用关联翻译理论标准,对李清照《声声慢》二种译文进行比较分析,考证关联翻译理论在诗词翻译批评中的可行性,为诗词翻译批评提出一个可供参照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3.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翻译是帮助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经之路。因此,翻译不仅仅是翻译语言,而且也是翻译文化。语篇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由于社会文化是一个庞杂的课题,语篇翻译自然也涉及了十分复杂的文化因素。因此,应从价值标准、风俗习惯、地域文化三个方面的英汉差异来探讨社会文化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池州市旅游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池州观光游览。文章运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对池州特色旅游景点英译的方法、原则、标准等进行探究,探索一条正确翻译池州旅游景点的新路子,也为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探索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生态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强调将翻译活动纳入“翻译生态环境”之中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中心地位,从“适应”与“选择”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结合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教学启示,尝试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理念和翻译课堂相结合,研究生态翻译学对翻译课堂的指导作用以及与课堂的互相融合适应性,改变翻译课堂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三美”理论为标准,对比分析了余光中著名诗歌《乡愁》的两个英译版本,指出了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经典翻译理论和主流翻译学说,探讨翻译标准问题,对英汉互译的标准实施了探究性设计,提出三种新型的、合理的、优化的翻译标准,为翻译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由此引发了对翻译标准的争论。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充分考虑到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这一重要因素,是“信、达、雅”等标准的具体化、科学化。这一理论对汉语习语的英译尤其具有指导价值。按照功能对等的标准,汉语习语在英译时应分别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诗歌翻译,前人已有种种论述。本文首先从信息论的新角度,对诗歌的可译性以及翻译标准进行了探讨,然后结合作者本人的实践体会,阐述了英诗汉译的原则与技巧。文章还指出我国某些名家译诗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20.
从韦努蒂所提出的“异化”和”归化”翻译法中,可以对应地引出翻译中一般对文化因素处理的两种方法,即主要以原语文化为归宿(异化)的翻译和主要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归化)的翻译。尽管两种方法都有其存在价值,但归化翻译扭曲了被翻译文化的文化身份,而异化翻译法对于保存文化“异质因素”尤为重要,且有利于彰显多元文化,从而确立翻译中的文化认同。因此,在对中国文化中令人瞩目的古诗翻译时,异化翻译是保留中国古文化特质不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