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这两道高考题都是着重考查学生的归纳要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属于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D。笼统地讲都可算做是“短句改长句”,但是第一题更严格地说是一道“下定义题”,在具体做题时它们的思路方法是有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发生认识论的基本理论,从历时与共时,对语法隐喻的思维基础,语言模糊现象及语法转换层级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结论:语法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元功能。臆喻性思维是链接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桥梁。产生语言模糊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人的认知是在发展中逐步完善的。语法臆喻存在于语言构建的各个层级与阶段。这体现了认知思维构建过程的层级性与连续性,是动态的过程。一致式仅是一种概念结构,存在于人的思维层面。  相似文献   

3.
从立法技术角度对国家和地方的语言文字立法活动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行语言文字立法在法律效力、法律层级、语言关系类别、地方语言文字立法理论等应当改进的地方,并对重庆语言文字立法作了点评。  相似文献   

4.
施书宇 《文教资料》2010,(23):34-35
元语言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语言的本体和应用研究都有较大价值。但对元语言的特性之一——层级性的研究目前还很薄弱。本文基于元语言四层级的划分理论,对词汇元语言、释义元语言、析义元语言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层级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5.
唐君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4+307-304,307
自然语言元语言理论(Natural Semantic Metalanguage)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了新的剖析。其内部层级以及层级之间的渐进衔接清晰地呈现语言形式、语言特征、概念与自我、文化实践的关系,凸显人类共同的认知特征,秉承把人类的主体认知体验与语言事实相结合的认知语言学精神,对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以满足认知柔性分析需要层级化的语言心理发展机制展示出语言学习者心理发展变化的一些基本定律。我们以这些定律作为基本理论命题,讨论语言心理发展的经验相关性原理以及各种学习心理因素在主体系统中的价值分布,提出了一个由元命题以及基于元命题的数理分析框架,旨在为具有必然和或然以及既然与应然的逻辑规律性质的语言学习心理的理论逻辑算法提供一种基本理解方式和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Bachman的CLA模式指导下,从语言能力和交际策略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较为宏观的教学新模式。此模式主要涉及到分级标准与方式、层级式教学策略、层级式考核评估等三个环节。在教学策略部分则包括教学组织形式的层级化、教学资源分配的层级化、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三个方面。此模式为当前分级模式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塔斯基宣判“自然(日常)语言”死刑,是因为他发现它内含“矛盾被证”。塔斯基误把自己犯的“矛盾定义”谬误“迁怒”、“归罪”于语言本身,所以塔斯基的“层级论”应被抛弃;哥德尔和塔斯基两者的理论“相通”,自然也会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9.
陈明惠 《文教资料》2009,(25):47-49
语篇连贯是基于语篇本身的连贯,是语篇接受者在语篇语言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加工处理的结果.语篇连贯有层级性和创造性,但其解读不具任意性.概念合成理论能分析读者通过隐喻映射和概念整合建构语篇连贯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元语用意识的有无,我们把语言的使用分为三个层级,它们构成了一个言语域。言语域理论旨在解决人的主观性对预设的影响,以及给修辞现象重新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传递社会信息的主要工具,言语交际过程其实就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过程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信息传递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就是语言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内诸多因素必须协调一致,信息活动才能成功。因此在交际活动中,必须尽量周全地考虑到所有相关因素,使交际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2.
情报检索是当代社会人们获取情报的重要手段,“语言保证”作用是情报检索“桥梁”效应的基本条件。而情报语言,情报标识和检索技术则是情报检索“语言保证”作用的三大建构要素。情报语言应创制与改造并举,使之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情报标识应尽量优化情报管理阶段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检索技术则应强化检索人员的情报意识,即通过开设公共课,开展用户培训等方法,普及情报知识,提高用户检索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信息论诞生以来,信息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不同学科对信息的认识、理解与定义各有差异,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信息本质的哲学思考.与语言学密切相关的信息研究包含三个方面:通信技术中的语言信息编码、语言信息处理以及语言的信息结构.如何将这三者在信息论的大框架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前语言信忠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理想的课堂应是一个畅通无阻的系统工程。教师和教材是系统中的信息源,是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接受者,师生之间的传播方式就是中介物,传播的过程就是信息通道。所以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上述三方面是否完善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阐述了数字校园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流及其建设的一些策略。认为建设数字校园首先要深入了解、研究学校的各种教育信息流,再利用数字校园这样新颖的数字环境,优化、重组、创建教育信息流,形成一个生态的、良性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高婷婷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127-128,130
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练,生动,质朴。简练在当今这个生活节奏迅速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新闻既要信息量大,又要惜字如金,而且要有良好的信息结构。作为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里的一个重要话题,预设现象由于其自身特点可以应用在新闻语言中,为新闻语言服务,而且新闻语言与预设的特点也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是表达思维的载体;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阶梯,是语言的逻辑构建了思维。语言在传达思想的时候要受思维的影响,不同国家的人思维不同,同一国家不同的人思维也不同,因此语言的信息功能不是绝对的,而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也就是说语言信息功能的相对性。本文拟从如何减少信息功能的相对性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研究与实验的课题成果,推出了汉语拼音简式代码和汉字相互配合教学的"语码合成教学法",这一成果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职业技术类语文教学、残障人士的语文教学等教育类型和教育阶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进而达成中文范围内人际和人机交流时"语近音、书同文"的理想境地,促进了信息社会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翻译中需要传达超语言信息的词语进行归类讨论 ,并结合翻译实例阐明传达超语言信息的一般方法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信息的定义已成为信息学界、哲学界、语言学界和其他相关学界的热点问题和研究领域之一。对不同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信息定义加以分析和评述,总结出关于信息的普适性定义,可以更好地把信息作为哲学的基本概念列入研究范畴,从而能从本体论意义上探讨信息的本质。信息是语言、世界、人共有的属性。信息是人通过语言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运动形式和连接密码。在对信息的能动认识和重组运动中,人完成了用语言对世界进行先验解释的能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