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打假者知假买假索赔行为倍受争议,因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各地的司法审判对此也没有达成共识,职业打假者处于法律的边缘。本文试图论述应该给予职业打假者以消费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正眼下,美国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大学学历已成为找工作的门槛。即使是那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打杂"、"跑腿"职位,应聘者拥有大学学历也成了"前提条件"。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为"学历通胀",即随着拥有高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学历的含金量就越来越低。通俗地说就是大学生"贬值"了。  相似文献   

3.
崇拜名人,追求名星,是当今年轻人的一种时尚;想作名人,一夜暴富,是当今许多中学生的一种梦想。在古代昨日放牛郎,今日状元郎成了天下读书人的目标和动力;在当今昨日中学生,今日“超级女生”,成了一些中学生的理想和追求。名人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魅力?紧靠名人身后的又是什么呢?作为中学生你对名人到底了解多少呢?假如有一天一不小心你自己成了名人后又该如何面对呢?名人,的确成了一个沉重的话题。请以“名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写文章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下面选…  相似文献   

4.
本刊声明     
青青 《成才之路》2009,(2):M0003-M0003
天堂里,一位果农遇到了牛顿。他愤愤不平地对牛顿诉苦道:“我每天都辛苦地耕耘着果园,无数次见苹果落地。却怎么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现象。现在到了天堂,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果农。而你仅躺在苹果树下睡了一觉,上帝就赐予你一个万能的苹果,让你在瞬间就发现了万有引力现象,让你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名人,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5.
本刊声明     
青青 《成才之路》2009,(3):M0003-M0003
天堂里,一位果农遇到了牛顿。他愤愤不平地对牛顿诉苦道:“我每天都辛苦地耕耘着果园,无数次见苹果落地,却怎么也发现不了万有引力现象。现在到了天堂,也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果农。而你仅躺在苹果树下睡了一觉,上帝就赐予你一个万能的苹果,让你在瞬间就发现了万有引力现象,让你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名人,上帝真是太不公平了。”  相似文献   

6.
学历与学力     
世人看重学历而忽视学力之陋习相传久矣!或许有人说:“学历岂不就是学力么?”其实不然。所谓学历,指的是曾在何种培养层次的学校肄业或毕业;而学力则是指学问的工夫和造诣,即在学识上已达到的程度。学历与学力之间,尽管有某种间接的联系,但即便是常情之下,二者也不存在绝对的正比例关系。古今中外无数名人传记告诉我们,一个人学历的高低并不一定反映出他学力的深浅。之所以如此,是因学历必须通过考试而取得,这虽然能局部地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但也同一个人的机遇及应考能力紧密相联。加之考试本身有很强的知识限定性,而传统考题又以  相似文献   

7.
拒绝名人     
拒绝名人廖运硕“人怕出名猪怕壮”,此语并非确凿。平心而论,芸芸众生,谁不想出人头地,名彰天下呢?过去的书生秀才不是也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终生追求吗?名人要有什么条件?由什么部门来审批?现行的法律文件中怕找不到依据,尚无章可循,学历文...  相似文献   

8.
中外合作办学:喜忧参半的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不久,"打工皇帝"唐骏被科普作家方舟子揭发博士学历来自美国的"野鸡大学",一时间"野鸡大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由此,很多有识之士在剑指名人学历做假的同时,也将中外合作办学列为"讨伐"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名人教授"是美国高校现今的一个普遍现象。美国高校之所以喜欢延请"名人教授",主要是为了吸引生源和展开校际竞争。美国高校的"名人教授"主要有六大种类别。"名人教授"在给美国高校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注意和亟待避免、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有"名人教授"现象的我国高校应该权衡"名人教授"的利弊,做好相关工作,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社会强调的是实力,是人的素质,因而也是人才的社会。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时期,虽然还保留着学历社会的特征,但作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行业来说,应该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努力向素质教育转轨,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一、问题的提出 一些外资、合资企业和乡镇企业,打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等条件的界限,公平竞争,唯才是举,一些学历不高的农民、工人当上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甚至厂长经理,而有的大学生却当了工人或职员。 一些学历低的人成了专利的拥有者、个别的甚至成了种子大王、民办科研所的研究人员。有的人虽有学历,但学校里所学的专业却毫无用处,而在另外的领域里做出了成绩。很多高学历的人却业绩平平,  相似文献   

11.
对“考研热”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者不断追求高学历成为眼下教育界的一大特征。出现这一现象,固然是因为受教育者抱着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的良好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由于社会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升,造成个人追求文凭的热潮。无论是公司求职或是学校任教,一般而言,学历高者往往较之学历低者具有被优先录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创立自学考试制度以来,社会和考办队伍总是认为自学考试就是搞学历考试的。又由于经过十几年的运作,学历考试这一块,考办队伍已经“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几乎成了习惯行为。社会上的人员也以拿国家学历为主要目的参加自学考试。长此下来,就使社会和办考队伍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定势,认为自学考试就是单纯搞学历考试的。再加上20年来,学历考试队伍庞大,每次考试动辙十几万、几十万,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社会和办考队伍一直沉浸在学历考试的喜悦当中。致使学历考试人数一下降,就惊呼自学考试快“完结”了,快“衰退”了。…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生招生和录取中的问题 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就业的压力就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承受的痛,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学历轻能力现象,考研也就被当成了解决就业难题的"救命稻草"。国内本科声乐毕业生就业艰难,用人单位纷纷设下"不是研究生决不考虑"的门槛,于是"考研"便成了本科生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名言,名人说的有名的话,流传甚广的话之谓也。 名言的产生,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名人说的并不惊世骇俗的话,由于说者有名,故其言也随之有名,有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味道。如“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因其出自刘晓庆之口,便成了名言,其实我姥姥或许1925年也说过类似的话。另一种情况是,虽说者为芸芸众生、无名氏,但其言以极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人世间的玄机、规律,颇具普世价值。如“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南方日报》拜读《教师招聘的怪象》一文,颇有同感。的确,“学历崇拜”“名校崇拜”的现象,在时下的教师招聘中屡屡可见,而且,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怪象”。谁都清楚,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在人才选择中会存在多大的弊端。学历不等于能力,名校不等于才学,学历更高的人,其教育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就比学历略低的人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上有一些在艺术的名义下出现的女性在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她们或许根本不是什么艺术家,然而却成了网络世界里的名人。她们的出名引起了人们对于女性与网络关系的误解。而诸多对于她们出名原因的分析大都停留在表面上。本文试图从女性与网络关系的多样性、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文化两个层面对这种网络女名人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面对中国教育体制中大学生的不断扩招,这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本科生、硕士生已不稀奇,“海归”也成了“海带”,那些学历不高的大专生更是成了职场中的蓝领一列。大专生就业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相似文献   

18.
学历信任危机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它会诱导民众对学历教育特别是高等学历教育的作用产生怀疑.学历信任危机的发生既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用人制度等外部因素有关,也与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内部因素相联.化解学历信任危机可以从高等教育回归教育本位、变革高等教育体制、建立合理用人制度、加强学历监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豫西南13县市为调查对象,从年龄结构、职称、学历、工作量、对职业满意度五个方面调查了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调查发现教师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结构有断层现象;职称结构不尽合理,职岗不一现象突出;第一学历偏低,以英语专业取得学历的人数较少;工作量适中;对职业满意度较高。据此,作者对农村外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最近,教育部门向社会公布了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截至去年12月31日,江苏省研究生就业率为94.84%,本科生就业率96.6%,高职(专科)生的就业率97.19%。在就业率上,江苏首次出现研究生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的“学历倒挂”现象。且这种现象已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出现!对于“就业学历倒挂”现象,存在这样一种误读,既然研究生就业不如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那说明研究生、本科生多了,专科生少了。由此看来,要调整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专科教育,压缩本科、研究生教育,以消除“就业学历倒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