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醉驾行为严重的危害性,《刑法修正案(八)》将其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并于2011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自新法实施以来,醉驾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取得来了良好的社会法律效果.在此基础上,对醉驾入刑的进行法理分析,以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立法举措.  相似文献   

2.
"醉驾入刑"是2011年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中的重要亮点和热点问题之一。此修法的研拟过程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直到《刑法修正案(八)》正式颁布后,社会公众对其探讨更是达到了顶峰。在"醉驾入刑"实施近三年多来,其在司法适用中仍然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以推动"醉驾入刑"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醉驾入刑"进行详细的论述,然后对如何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正式施行来规范醉驾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使人民的生民安全和国家的道路交通财产安全得到真正有效的保障和救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酒驾入刑"的正式实施,不仅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要使"酒驾入刑"真正收到理想的效果,还需对现行醉驾的认定标准重新确定,并对"代驾"行为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5.
醉驾入刑有利于保障民生,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公平地调节社会群体的利益,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将醉驾行为一律定罪并科处刑罚,有盲从民意激情之嫌,会弱化行政法治的预防,最终会导致民众福利的过度地牺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醉驾行为应纳入刑法调整范围,但不能一刀切式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6.
醉酒驾驶行为给社会、公民造成重大人身和财产损失。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实施以来,其行为由原来的违法行为变成了犯罪行为,性质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全社会广泛关注“醉驾入刑”能够真正按质按量予以落实,公安交警作为“醉驾入刑”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要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执法,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为亲情和危险所动。  相似文献   

7.
信息动态     
《八小时以外》2011,(6):8-8
让驾者放下手中的杯 扼杀醉驾进行时近年来,一起起因为醉酒驾驶而酿成的惨祸让人们深恶痛绝,究竟该如何治理愈演愈烈的醉驾现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从今年5月1日开始,最新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决定将醉驾入刑。而仅过了十天,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便提出醉酒驾驶入刑应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将醉酒驾驶定为危险驾驶罪。在成都孙伟铭案、南京张明宝案等一系列由醉酒驾驶导致的惨案发生之后,醉酒驾驶逐渐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但醉酒入刑还是引发了热议。支持者认为原条文对醉酒驾驶的处罚过轻,应该借鉴外国的经验,以刑罚手段制裁醉酒驾驶。反对方则认为应该坚持刑法的谦抑性,醉驾入刑将刑法的犯罪标准扩大。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为切入点,讨论刑法的谦抑性。醉驾入刑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其实际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考查。  相似文献   

9.
危险驾驶行为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危险驾驶,尤其是醉酒驾驶行为的发生,成为理论和实务界讨论的焦点。《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后,因危险驾驶行为导致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件骤减,"醉驾入刑"功不可没。文章透过刑事政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继续研究,从刑事政策与刑法关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着重探究了"醉驾入刑"的立法和司法根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关于酒驾入刑,笔者提出几点思考。一、从政治生活的视角,分析酒驾入刑的现实必要性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突然问我:“爸爸,同学要抄我的作业怎么办?”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我一时感到很难回答。于是,我反问女儿:“老师知道同学抄作业的事吗?”“不知道”。“那他们父母知道吗?”“我哪儿知道?”孩子还告诉我,如果不让同学抄作业,有些同学就会不和自己玩儿;如果让他们抄作业又怕老师发现挨批评。看到孩子进退两难,本着“两弊相比取其轻”的态度,我教给女儿这样一个办法:别人抄作业你可以不管(不是这样的问题不该管,而是小孩子还不具备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你自己绝对不能抄同学的作业,因为抄作业就像…  相似文献   

12.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0,(4):62-62
把乌龟换成狼 老师:“有些同学开始骄傲了,大家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明,你说说看,兔子为什么输给乌龟?”小明:“因为它睡觉。”老师:“对极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使兔子不睡觉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作为犯罪处理。"醉驾"入罪实施一年来,醉酒驾驶高发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司法实践中缺乏对醉驾判处缓刑、免刑、从轻、从重处罚的详细标准,导致各地法院对同样的案件处理结果不一样。细化醉驾的量刑标准,区别对待不同的醉驾案件,避免选择性司法,才能更好地体现法律对每个醉驾者的公正裁决。  相似文献   

14.
一、案例 铃声响后,姜老师拿着地球仪刚跨入教室,班上的同学朱某就脱口而出:“这是什么球呀?”姜老师说:“地球仪,以后请举手提问。”姜老师转身板书时,又响起同学朱某的声音:“要不要做笔记呀?”姜老师转过身来说:“当然要做笔记。我不是说要举手吗?”“我举手时,你没看见呀。”  相似文献   

15.
心中有春天     
这天我值班,中午没有离开学校。午饭后,班上的郝小册同学来办公室找我。一进门还没等我问话,他便急不可耐地说:“孙老师,咱们的照片洗出来了吗?”我说:“洗好了。”“我自己单独照的那张洗了吗?”他有些忐忑、犹豫,又有些激动。我便从一叠照片中挑出他个人的那张,递到他的手上。他用手抚摸着自己的照片,嘴角抖了抖,又问:“老师,我这张照片帅不帅?”我说:“相当帅。”  相似文献   

16.
开心校园     
放学路上,同学郁闷地说:“今天玩手机被老师抓住了……”我问:“你旁边的同学没有提醒你老师来了吗?”同学说:“老师是在办公室发现我玩手机的。”我很好奇:“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同学说:“我无意中赞了他的‘说说’……”  相似文献   

17.
有些学校规定迟到者须喊“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去,说明迟到理由,经老师同意后方能入座;有些老师怕影响多数同学听课,将迟到同学一律关在教室外边,待讲完课后才让进入教室;还有的老师虽允许迟到同学进入教室,但却在室内罚站很久。我认为,这三种做法都有弊端。第一种像是有一套规范,实际上至少有三点不足:其一,迟到的同学不分时机地喊“报告”,势必会影响老师讲课;其二,突如其来的“报告”声成为班上同学的“新异刺激”,势必会影响同学集中听课;其三,在课堂上处理迟到问题,耽误了教和学的课堂活动时间,且这种简单的固定形式的教育常常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日趋增多,因饮酒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不断攀升,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醉驾入刑"是我国最重要的刑事立法,有效地遏制了因醉驾带来的对生命的戕害和对公共安全的破坏。本文针对司法实务中存在的主刑差距较大、缓刑适用"一刀切"、罚金刑过于集中和随意等困境,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以期实现"醉驾入刑"的司法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天地》2011,(3):4-5
“老师,他打我。”“老师,她的作业是抄别人的。”有些同学很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20.
泡花茶     
方浠璞 《新作文》2010,(7):46-47
今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好想喝饮料啊!我们的老师带了一个黑黑的袋子。老师问我们:“你们猜猜这里面有什么东西?”竟然有些同学猜是垃圾,惹得我们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