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门户开放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国高校赴美留学学生总人数持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本科生规模发展迅速,并最终超过了研究生;在专业选择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扎堆现象;中国高校赴美留学学生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且自2009/2010学年起已经连续7年成为美国高校第一大国际生源国。展望未来,中国高校赴美留学有以下趋势:赴美留学开始由高速增长进入平缓增长时期;本科生成为赴美留学的主力军,赴美留学的低龄化趋势将进一步凸显;实习(培训)生项目将成为赴美留学的新热点;STEM专业依然是主流,同时学生的专业选择由就业导向向兴趣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早期赴美留学之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派幼童官费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容闳的积极运作和曾国藩,李鸿章的认同和支持下,赴美留学活动终于成行,留学生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西方化的洗礼,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和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而中途夭折,但留学回国人员对祖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赴美留学活动对赴欧留学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的留学市场可谓精彩纷呈。美国签证门槛降低致使赴美留学异常火燥;“俄罗斯文化年”带动小语种国家在两大教育展上唱主角:德国学费起征引起欧洲其他国家学费出现上涨趋势:而澳,英、加、韩等留学热门国家则推出更多优惠政策.抢夺中国生源。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容宏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贡献:首倡通过留学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思想;较为成功地组织了百余名幼童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2010,(1):11-11
伴随着经济发展、政策调整,无论是留学申请还是奖学金发放,作为分水岭的2010年赴美留学与往年相比,有其特殊性。确实,往年的经验似乎在今年都不太成立,前人经验的参考性大打折扣,保底的学校也不一定就会中.究竟能否如愿申请到理想的学校?这段时间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为许多考生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海外留学,而美国优质的教育资源则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2011年中国学生赴美交流持续升温.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出国之路     
弹指一挥间,倘若把1872年8月12日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从上海登船启程赴美作为留学纪元的开始。时间已流淌过去了131年。131年,留学发生了太多太多变化:由官派走向民间。由富国强民的爱国行动回归为求知向学的日常行为,由富贵人家的奢侈消费演变为一般人家的教育投资。特别是步入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留学写就华章,各类出国  相似文献   

8.
洋务运动中清政府派幼童官费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容闳的积极运作和曾国藩、李鸿章的认同和支持下,赴美留学活动终于成行。留学生们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和本身存在的种种缺陷而中途夭折,但留学回国人员对祖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赴美留学活动对赴欧留学事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归与不归     
尤伟顺 《留学生》2011,(10):38-38
据一些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留学后尚未归国的留学人员约占中国赴美留学人员总数的70%。早期赴美留学人员中,则约有80%没有回归。  相似文献   

10.
《海外求学》2004,(15):44-45
许多学生经过种种的努力与艰辛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留学签证,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但走出国门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顺利地完成在国外的学业还需要留学者处理好一些具体的、琐碎的个人事务:刚到国外.所面临的生活陌生而复杂,许多事情处理不好难免会影响到留学者的生活和学习:刚到美国留学的学生应该怎样做?我们就这一问题来谈谈初到美国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王耀耀 《师道》2005,(4):52-53
2004年8月3日,美国耶鲁大学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纪念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容闳自该校毕业150周年。1847年,19岁的广东青年容闳赴美求学,并于3年后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法律。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成为中国首位留美学生。回国以后,容闳前后组织了4批共120幼童赴美留学,开创了中国官费留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刘超 《教师博览》2010,(4):23-23
1931年.金岳霖在徐志摩的引荐下,敲开了总部胡同那扇门,见到了京城“四大美女”之一、当时已身为梁思成妻子的林徽因。  相似文献   

13.
赵丽丽  林革 《初中生》2008,(1):87-89
曾子墨,生于北京,1991年被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国际金融.一年后赴美留学,就读于达特茅斯大学,主修经济,并于1996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加入摩根斯坦利纽约总部,担任分析员,从事美国及跨国的收购兼并工作.1998年回到香港,加入摩根斯坦利亚洲分公司,一年后升任经理.2001年底加入凤凰卫视担任财经节目主播.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容闳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贡献:首倡通过留学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思想;较为成功地组织了百余名幼童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15.
幼童赴美留学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千古未有之奇事”。从留学开始到被迫终止,十年间,120名学生在异国他乡创造了许多奇迹。他们从一群稚嫩的孩童成长为一批优秀的青年,这其中付出了许多艰辛。两种不同文化和制度的碰撞,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留美幼童的故事也包含于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中,直到今天,仍然值得回味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徐志摩的婚恋中,传得最广的、最神秘的就是他与林徽因的恋情。他们自1920年在伦敦相识.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徐志摩为了林徽因,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甚至最后因她而死;而林徽因虽然在婚姻上选择了梁思成,但徐志摩在她心中却永远有着一个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曾琴 《师道》2004,(12):5-7
1942年,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获得硕士学位之后赴美留学。此后,他一直在美国从事物理研究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李鸿章与近代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中国的自强事业,曾国藩、李鸿章二人都曾致力于派遣幼童赴美留学。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不仅使留美幼童如期遣出,而且还在尔后派遣学生留欧:曾李二人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已经过去的2003年,留学市场异常热闹。留学说明会一场接一场地开;国际教育展一拨接一拨地来;教育机构的跨国合作也一个接一个;头一年留学预警一次又一次拉响警报……有权威人士说.2004年留学市场还会更加火热。预测留学市场,将有以下趋势——  相似文献   

20.
资讯     
《出国与就业》2011,(8):8-11
2010年赴美留学签证拒签率仅14.7% 美国国务院近日透露,2010年美国驻华使领馆F-1(学生)签证的拒签率为14.7%,J-1(访问学者)签证拒签率为4.7%,M-1(假期学生访问签证)拒签率为2.7%。美国国务院官员表示欢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并称总有某个学校、某个专业适合中国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