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趣是孩子的老师。”“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通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数学成绩会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自觉的学习,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兴趣就如燃烧,可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使我们主动地去学习新的东西.因此,要使学生能学好数学,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营造亲和磁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注入,才能具有无限吸引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3.
陈海东 《考试周刊》2011,(44):80-81
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张秀萍 《课外阅读》2011,(10):52-52
“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全凭兴趣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教师只有事事时时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亲其教而信其道”,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5.
杨湘丽 《考试周刊》2012,(65):70-71
兴趣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催化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愉快地学习呢?  相似文献   

6.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比较、实践、构建数学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生动地、灵活地、愉快地学习,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晓斌 《考试周刊》2011,(33):76-7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之掌握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这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根本保证。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0.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呢?这是我们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我们努力去探求某种事物的根源,也能直接影响一个人学习效率和智力的发挥。要想培育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完么 《青海教育》2005,(5):46-46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努力去探求某种事物的根源,也能直接影响一个人学习效率和智力的发挥。要想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不能把数学讲得枯燥乏味,而应以实践证实数学是有趣的、令人兴奋的。新颖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聚精会神、兴致盎然地去学习、探求和研究。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他们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爱学、能学、会学、乐学。  相似文献   

13.
黄允彪 《考试周刊》2013,(82):59-60
“积极性”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也是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根本.调动了“数学积极性”,学生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要想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人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李婵娟 《学周刊C版》2010,(12):177-178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明显感到了数学学习的压力,学习乐趣和信心也随之渐渐消失。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解决数学难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认为: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其次是在平日的教学中不只是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下面我就这两点具体来谈。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保持在人身上的内在而永恒的原动力。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设计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兴趣盎然的数学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曹映兰 《考试周刊》2012,(91):75-76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内在的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情境教学、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动手操作、游戏教学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长期坚持。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他们把数学课当成最有兴趣的课,教学中尽最大的努力充分调到学生积极主动性,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和"我爱学",那么教学效率就会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以积极的情感去探索、实践、创新,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为此,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利用精彩导语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要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彩的导语能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气氛,它是"点燃快乐课堂的火种"。导语设计要仔细推敲,挖掘新意,让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学习。如在教"比例尺"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我们不出门,就可以知道城市间的距离、河流的长度、楼房的高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了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想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就要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因为兴趣是学生产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源泉和动力,学生只有有了数学学习兴趣,才能在数学学习上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探求、去创新、去实践,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说明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进行积极探索,燃起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全凭兴趣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下面笔者试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