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缪可言 《辅导员》2014,(13):86-87
时间:盛夏时分 地点:花果山 人物:石猴,老猴子,领头猴,小猴子,猴甲、乙、丙、丁 [从仙石里蹦出来的石猴凭着超凡的交际能力,顺利地融入了猴群,这不,这天天气炎热,石猴又跟着大家戏水去了。]众猴:(欢乐)瞧这水,又凉爽又干净,正适合我们避暑。  相似文献   

2.
足球的信义     
《西游记》里说,天生小石猴想知道瀑布后面有什么,众猴就怂恿它,如果跃过去,就奉它为王。小石猴果真跃了过去,还发现了那个叫水帘洞的好地方,可众猴只顾玩耍去了。小石猴便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众猴听后,便朝上礼拜,口称“千岁大王”。连猴子都知道“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3.
大闹天宫3D     
《初中生之友》2012,(31):65
剧情介绍:在遥远的东方傲来国,一尊吸收了日月精华的石头突然炸裂,从里面蹦出了一只石猴。石猴在附近的花果山占山为王,统领着山中的猴子猴孙。他虽然天赋神力,却没有一件得心应手的兵器。在老猴的建议下,美猴王潜入龙官,强行从东海龙王那里要来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金箍棒。龙王心有不甘,于是一纸诉状告到天庭。玉皇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出处的基础上,解读孙悟空形象“佛性、人性与猴性”的统一,即从横空出世的石猴看其猴性,从冠人名为人徒观其人性,从历经劫难取得真经而成“斗战佛”见其佛性。  相似文献   

5.
初二册新选课文《美猴王》,节选自明代吳承恩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挝慕谘〔糠中吹氖鞘锍鍪篮统仆醯木?通过对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众猴进洞居住的描绘,突出地表现了石猴的胆量超群、本领高强。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出色,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6.
猴年猴故事     
2004年,是农历甲申年,申属猴,故也称猴年。讲几则与猴有关的故事,让你在年夜聚会上露一手。猴精悟空。源于神话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的石猴变成的“猴精”。它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一  相似文献   

7.
一日,上完《石猴出世》一课,孩子们都被文中那只果敢的石猴所吸引,为文章韵味十足的语言所感染。恰巧,见一学生的桌上正放着一本《西游记》原著。我信手一拿,问道:"同学们,《石猴出世》选自名著《西游记》,但是与原著略有不同,你们想不想知道原著中是如何描写这只石猴的吗?"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用来传情达意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神话世界里,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在叙述石猴(即孙悟空)出世后,就假定“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使石猴得以与众猴沟通,顺利登上了“美猴王”的宝座。语言是如此重要,那么何谓“语”,何谓“言”?“语”“言”并举,为什么就能指代人类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9.
说"言"道"语"     
语言是人类用来传情达意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神话世界里,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在叙述石猴(即孙悟空)出世后,就假定"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使石猴得以与众猴沟通,顺利登上了"美猴王"的宝座.语言是如此重要,那么何谓"语",何谓"言"?"语""言"并举,为什么就能指代人类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0.
皮光坤 《初中生》2006,(13):12-15
<西游记>第一回中有一个故事:在花果山上,一群猴子来到涧水的源流之处.这时,众猴拍手说道:"那(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谁能寻得源头呢?哪一个有此本事,敢于钻进水洞去?无疑,作者提出问题,读者对此十分关注.这时,石猴跳将出来,钻进瀑布泉中.进去之后,石猴究竟见到了怎样一番情景,伤没伤了身体,其后能不能称王……这些都是个谜.正是作者设置了这些疑问,把读者的心"悬"起来,才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这就是设置悬念.  相似文献   

11.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自读课文,理解石猴诞生、寻找洞天福地、称王的经过;初步了解美猴王的形象,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如下:一、引导朗读师:谁能够归纳一下这段话主要写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事件?生:石猴从仙石里蹦出来了。师:很棒,浓缩成四个字,会吗?生:石猴出世。师:好。(板书:出世)(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概括  相似文献   

12.
<正>【原题回放】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13—16题。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具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  相似文献   

13.
皮光坤 《初中生》2006,(5):12-15
《西游记》第一回中有一个故事:在花果山上,一群猴子来到涧水的源流之处。这时,众猴拍手说道:“那(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我等即珲他为王。”谁能寻得源头呢?哪一个有此本事,敢于钻进水洞去?无疑,作提出问题,读对此十分关注。这时,石猴跳将出来,钻进瀑布泉中。进去之后,石猴究竟见到了怎样一番情景,伤没伤了身体,其后能不能称王……这些都是个谜。正是作设置了这些疑问,  相似文献   

14.
1.上次说到一个猴子面对大瀑布嚷嚷:“谁敢先进去?”话音未落,石猴就蹦了出来,大叫道:“如果我进去,就拜我为主,如何?”猴子们齐声喊道:“OK!”只见石猴闭上眼,一纵身,唰……飞身跃入水帘。  相似文献   

15.
认得回来     
正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它的树枝。一个人的玄想能走多远,便是他才气的度量。有人记得回来的路,只因他的路简单,走得不远;有人确实走得很远,却迷失了。《后西游记》第二回,小石猴告别老猴通臂仙:"愚孙要别老祖去求仙了。"通臂仙笑道:"求仙好事我不阻,你但出门,便有千歧万径,须要认正道,不可走差了路头。"小石猴道:"我只信步行将去,想也不差。"通  相似文献   

16.
方城石猴属于石雕艺术品,是河南当地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城石猴形状圆润敦实、雕工简洁、雕画结合且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方城石猴的技艺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方城石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传承人相对稀缺、宣传和保护不到位、原材料匮乏、产品类型单一、市场销路狭窄等问题。只有大力培养传承人,推广高校传承;建立健全档案体系,拓展宣传途径;坚持环保理念,创新原材料资源;丰富产品类型,拓宽销售渠道,才能推动方城石猴的传承与保护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经考证,古动物名"虎鱼"、"泡鱼"指刺魨,"绷鱼"指无毒刺魨,"鯺"指大的河豚,"鰽"指曹白鱼或鲥鱼,""指真鲷,"黄雀鱼"指黄鲫。"白凫"指天鹅,"白颊鸟"应指白脸山雀。"白猿"指得了白化病的猿猴,"墨猴"、"石猴"、"栗子猿"指小型眼镜猴(国内灭绝),"乌猿"指黑长臂猿,"黑猿"指长臂猿、滇金丝猴等,"马猴"指短尾猴,"黄狐"指沙狐,"牯犀"、"毛犀"指苏门答腊犀(国内灭绝),"黄鼠"、"貔貍"指旱獭。  相似文献   

18.
猴年猴趣     
猴,是大家所熟悉而又喜爱的哺乳动物,在猴年到来之际,笔者收集到与猴有关的趣事几则: 世界最珍贵猴种世界最珍贵的猴种是生活在我国云南海拔3000米  相似文献   

19.
网月亮     
一天晚上,月亮爬上了静谧的夜空,只见她把一瓢又一瓢的银光洒向整个小树林。短尾巴猴哥哥拉着长尾巴猴妹妹的小手,蹦蹦跳跳来到小树林。长尾巴猴妹妹手叉腰,歪着脑袋,望着月亮,说:"要是能够把月亮妹妹请下来,到我们家做客,那多好呀!"猴妹妹的话不能不听!可是,天上的月亮妹妹,怎样才能把她请下来呢?猴哥哥有些为难了。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永春文史专家在路过该县湖洋镇玉柱村时,见到了一尊非常奇特的石猴雕像。这尊石猴与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相类似,但更具“原生态”,有得道神佛的模样。询问村民,得知这尊石猴很早就有,但具体年代不详。石猴的一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太极八卦图,下面有“水助神光”四个字(附照)。专家查找了相关资料,认为这应该与历史上传说的淮涡水神无支祁有关。北宋《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下,引《古岳渎经》第八卷说:远古大禹治水时,曾降伏淮涡水神无支祁,将他套上锁链关在淮水之中。无支祁的形象是“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