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学弈     
沈思彤 《辅导员》2014,(13):85-85
时间:春秋时期 地点:弈秋的府中 人物:弈秋、大徒弟阜南、二徒弟凌志、随从 第一幕 [阜南、凌志两兄弟来到弈秋府上,请求弈秋教他们下棋,弈秋见他们两人十分有诚意,便答应了] 弈秋:(指着桌上的一盘棋)这盘棋局,谁可解?  相似文献   

2.
(一)弈秋①,通国②之善弈者也。使③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④中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⑤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注释】①弈秋:一个名秋的下棋人。弈,下棋。秋,人名。②通国:全国。③使:如果让。④缴(zh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教学重难点】以寓言故事说理;孟子寄寓其中的思想。【教学方法】迁移法、讨论法、导放法(导读《齐人有一妻一妾》,自读《弈秋》)【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相似文献   

4.
专心致志     
《下一代》2010,(7):38-38
【语出】:《孟子·告子上》 【原文】:今夫奕之为数也,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释文】: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地干某件事 【故事】:古时候,有个下棋的高手,名叫奕秋,棋下得很好,他还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们把棋也能下好,他每天都耐心地教他们,但是两个徒弟的表现却不一样,其中一个学生专心一意地学习,对老师的讲解特别注意听,遇到不懂得地方,就向老师求教,奕秋很喜欢他,而另一个学生却认为下棋很容易学,所以他听的时候,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93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故事激趣。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课件播放)师:同学生猜一猜阿福的衣服做的会怎样?(画面停在第2幅,学生猜)生:太小了。(出示图片,衣服小了)2.引发思考。师:徒弟明明把身长也做成了三拃,衣服为什么却小了呢?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生1:徒弟的  相似文献   

6.
梁慈祥 《辅导员》2011,(26):18-19
教材原文见2010学年三年级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P46(全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从前,有位画师收了三个徒弟。有一天,画师把三个徒弟召(zhao)集在一起,要考考他们。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luo)驼(tuo),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  相似文献   

7.
原作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改写以前,有一个人叫秋,他从小就喜欢下棋,也十分用功。斗转星移,秋长大成名了,成了一位棋师,别人都很崇拜秋,便叫他"弈秋"。有一天,有两个人慕名而来,想拜弈秋  相似文献   

8.
孙建锋 《辽宁教育》2012,(15):21-22
一次,甲乙两位老师同课异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留下两个颇有嚼头的教学片段:【片段一】师:学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你受到的启发是……生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笑盈盈)对!生2:爱。师:(表情由"晴"转"阴")错!【片段二】师:读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不妨说说,一同分享。生:(也许是思考、也许是迟疑)  相似文献   

9.
开心果     
书 趣(①—④)【作者:崔玉滨】①写长篇小说②看小小说③吃精神食粮④看惊险小说求救 【作者:邸天行】妈妈,爸爸帮警察叔叔做好事 【作者:刘海波】祥林嫂寻子 【作者:宋旭升】本期漫画选自《漫画月刊》,请作者见刊后速与本刊联系开心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教学过程】一、熟悉计算器师:同学们,星期天老师去买了一些东西,拍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观察一下,他们在用什么计算?(计算器)知道他们为什么用计算器算吗?(方便)。计算器方便快捷,生活中常常会用到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计算器计算。  相似文献   

11.
【2008考场真题】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选一题。(1)请以震撼心灵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2)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有一个人,他有四个儿子。他要他们分别去远方看一棵梨树。四个儿子分别选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前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在学习上也提倡专心致志,集中注意。他在《孟子·告子上》篇中记述:“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意思是说,两个学生同时跟弈秋学下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结果学得好;一个学生看来在听讲,其实却想着引弓射鸿鸟,学习效果就差。这并不是后者的智能不及前者,而是由于他不专心致志。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荀子说:“心枝则无知,顷则不精,贰则疑…  相似文献   

13.
原创预测题(一)【阅读格言】书籍是这样的老师:它不施展鞭挞的威风,不使用怒容或恶语,不受束修的供养。【语篇导读】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6~21页。【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出问题1.设置情境,出示概念。师: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一起到游乐园看一看,小朋友都在玩哪些游乐项目吧!师:看的过程中,你能用动作表示它们是如何运动的吗?出示课件动画。(1)分类体验。师:看过之后,拥有数学眼光的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给他们分类吗?  相似文献   

15.
原中学语文课本有《学弈》一课,讲的是有两人跟弈秋学弈,一人专心致志,一人形似听而神未听,其结果自然是后者“虽与之俱学,弗之若矣”(不如前者学的好)。故事的中心思想是批评后一学弈的不专心致志,说明只有专心致志才会有所收获。但我认为,仅仅指责后一学弈者,实不公允,弈秋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第7576页。【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合作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一个师傅三个徒弟》:今天听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我说一句话,看谁能说说是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比总数。师:同学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你最喜欢玩什么有益的活动?生:跳绳,打篮球,踢毽子。师:真好!看,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学生投篮情境)生:打篮球。师:大课间活动中,为了一  相似文献   

19.
弈秋诲弈     
正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彝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有四个小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堂,你们看,它们是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