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玑、语如诗、景如画,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2.
教学理念《小镇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小镇早晨的“恬静”“、热闹”“、紧张”三个方面的特点写出了它的美丽。文章词如珠、语如诗、景如画、情亦真,字里行间跳跃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朵,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一篇加强审美教学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为此,我以“美”为核心,以“画”为线索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喜剧小品是一本极好的口语教材,在口语教学中优秀小品语言的艺术魅力,是兼顾语工具性和人性的理想举措。分析小品语言的“音”美、“形”美、“意”美、“情”美,不仅能以最有趣、最生动的方式教会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技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品位、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使他们从中获得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张旭旦 《小学校长》2006,(6):32-32,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课程总目标中还提出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我一千万次地相信,若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形成的基础与动力,又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运用情感体验品味语言,感受美;以境移情,欣赏美;走向生活,创造美,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优秀的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因为它能使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而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如何在古诗教学中挖掘弥漫在古诗词中浓郁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我作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6.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美育的诸因素潜移默化地渗入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之中。语文课是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外而内的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恰当运用美育原则,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具体说来,有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是当前《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的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自然越来越引起老师们的关注。审美教育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完善的人格,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应从“情”和“美”的视角切入,遵循教学规律和美学原则,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美的形象完成教学任务。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美创设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  相似文献   

8.
阚瑾 《考试周刊》2012,(82):47-47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的审美功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5,(22):23-24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是一幅迷人的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本教学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想像,让学生享受审美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大纲》规定: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有一个和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审美客体移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备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古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哲理深邃,语言精练,是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沉淀下来的精华,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古诗中包含了这么多的美,教师该如何进行“美”的教学呢? 策略一: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 在古诗审美教育中,情感是核心,而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要打造情感课堂,在教学中传输“美”,教师首先应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和美的内涵.教学时,通过有感情的讲述、朗读等教学手段以情激情,利用有关的审美媒介进行设境传情,把教材情、教师情、学生情这“三情”融为一体,达到作者、教者和学者(学生)三者情感的统一,在动人魂魄的情感中,激发学生情感,形成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6.
张驰 《今日教育》2006,(2):45-46
“言为心生,乐由情起”,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情”便是音乐的“灵魂”,幼儿概莫例外。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自己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幼儿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融洽、愉快地激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任务。而“感受和表现”,是音乐教育的宗旨,音乐教育最终应放在“情趣”二字上,即“激情诱趣”。  相似文献   

17.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自然之美.民俗之美,人生之美……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塑造和精神的升华。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黄梅英 《中学文科》2005,(12):35-35
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现在还有不少教师在音乐教育中沿袭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只注重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如果以“情”引学生走进音乐,一定比以单纯、枯燥的说教更能让学生接受音乐、理解音乐、喜欢音乐、爱上音乐,从而在音乐中受到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程最核心的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也培养了学生学音乐的兴趣。闪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以“情”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相似文献   

19.
汪涛 《西北职教》2004,(3):40-40
语是具有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教育在进行审美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语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在教学中重视并加强审美教育。确切地说,美育就是以美育人,运用美学理论,美的事物和现象来培养人。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能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这种人不仅有美的情感、观念、理想,而且还能进行创造和欣赏美。如何在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的呢?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文”是教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一篇篇课文中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才能悟出感,得到情,才能激发学生对“文”的兴趣,才能更近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挖掘文中的“美”,让学生找到思想共鸣,以此来撬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长期受到熏陶,其审美意识、文学素质和人格感情会得到升华,各个方面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