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基于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目的,从《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到高职乃至大学本科语文课,都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这就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的美育任务。笔者想通过语文教学要用“美”来吸引学生这个话题的展开,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它的美育功能也是不该被忽视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作为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最有权威性的指导文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1960年和1980年先后制订的)都完全回避了这个问题。1986年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审美教育才有明确的规定:“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材向来是根据教育部教学大纲来改革的。“文革”前,1963年时,中学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双基”(即语文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文革”后,1978年,中学语文除培养学生的“双基”外强调语文课的思想性;到80年代中期,又强调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现在教育部重新修订了语文教学大纲,又颁布了义务教育的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研究员顾振彪认为,目前新的语文教学大纲是从三个方面强调语文教学目标,一是价值观,二是方法,三是知识能力。语文教学目标首先是作为灵魂的个性、人格,其次才是作为核心…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该备些什么?大纲、学生和教材,狭义的讲是这三方面,广义的且不去说。可是,在打开备课笔记时,我们似乎很少想到要去翻翻教学大纲。“谁高兴去看这个呢?”我们好像都这么想。这其实是个大错误!那本薄薄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实际上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宪法”,科学的语文教学思想得通过它来体现;一册册语  相似文献   

5.
站在世界之交门槛上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世纪末的尴尬,耗时甚多而收效甚微的语文教学更是让人为之流泪。从1997年初《北京文学》大举讨伐中学语文课到1999年汕头大学推出《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分进合击的围剿,中学语文教学始终处在狼狈不堪、欲诉无语的境地。虽然中学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中学语文教师的事,也不仅仅是语文课上的事(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语言学习的“主阵地”——中学语文课上到底讲什么仍是一个不能够也不应该回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改的课题很多,道路宽广,广大语文教师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尽可以解放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刀阔斧地去实践,去创新;但是,不论怎么改,我们认为都应当以国家教委制订并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准绳,全面达到《大纲》要求,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换言之,语文教学大纲应当成为语文教改的基本依据和归宿。 实际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制订、修改的过程中,吸收了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改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费时多而收效较差,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亟待改进。改进语文教学,不仅要深入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还须认真研究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心理过程,把心理学的一些规律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来。这里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谈一点粗浅体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教学内容中,强调“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和语文课堂是相辅相成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当教师施加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特点相符时,才能克服学生的消极态度或厌恶抵触情绪,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恋,诱发出学习的潜能。校园文学社活动正是把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用于  相似文献   

9.
关于语文课的性质,发表在《吉林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的《中学语文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一文认为:“语文课是一门以语言教育为主,以文学教育、知识教育为辅、思想政治性很强的综合实践基础课”。文章认为,把“语文课定为工具课不大符合语文教学实际。”对于“语文”一词的含义,此文认为应是“语言文学”。而刊载在《甘肃师大学报》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的《三十年来中小学语文课教学的回顾》则认为“语文课是工具课,是培养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课程。”对于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在如何正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完全一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  相似文献   

11.
一 1990年修订颁发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原大纲内容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二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学语文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大纲》“教学目的”中的这段话,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文道关系,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是语文教学必须明确的基本观念。在语文教育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语文教学方向的一个原则。语文课教一篇篇课文,学生不仅接受文章的语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便是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因而重新认识和讨论语文教学与文化已不可延缓。关于高中语文教学和文化渗透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1、“课标文化”已被重新写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2、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化渗透对教师的要求。3、语文教学中承载文化教育的原因主要在于语文课程本身的特质。4、语文课标的“文化性”决定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语文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指导思想七八年部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执行草案)》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叶圣陶先生给《中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并指出:“课外阅读指导,主要是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目的”一项,《教学大纲》又提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实施,昭示着中学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教材,是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教学理念的载体。长期以来,朱自清先生的《春》一直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中《春》的呈现方式为依托,透过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教材(以下简称“大纲”教材)中同一篇文章呈现方式的比较,从一个侧面解读“课标”,以便更好地把握课改理念,更好地实施新课程。“…  相似文献   

16.
一个勿须忧虑的口号──也谈“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深圳市福民小学吴炳林“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这一口号的实质,是要求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我认为这一口号既符合“大纲”的要求,又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组成要素之一,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文规定,中学生要开展课外活动,而且对每周的阅读加以量化。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章与文学作品是同时选进教科书里的,但由于文章与文学的界限不清,任务不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就往往把一些文章当成文学作品讲,而文学作品又当成一般的文章讲。这在语文教学上,引起了争论,一方认为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包括文学作品),主要学习它的字、词、句、篇等知识和技能。《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什么读写能力,是文章的读写能力,抑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在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无产阶级情操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根据《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  相似文献   

20.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指出:“国文科在训练思想,养成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1992年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提出要“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1996年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进一步提出要“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2000年新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十分重视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