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公路自身的特点以及公路行业内部的特别要求,依据公路内部系统分析法对国内的公路自然灾害进行了划分,可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再依据公路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自然灾害规模的大小、自然灾害对公路的破坏形式等,将公路上经常发生的个别自然灾害进行了详细划分。经过分析研究表明,对公路自然灾害的分析研究为公路自然灾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向农 《今日科苑》2009,(18):49-50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湖南的主要自然灾害和产生的原因,分析我国和湖南矿山自然灾害后恢复与重建体系的缺陷,提出了湖南矿山自然灾害后恢复与重建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政务的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大自然灾害对公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国家安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在我国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了我国自然灾害信息系统建设现况,提出了建设基于电子政务的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系统的构思。通过建设该系统,实现重大自然灾害信息管理与我国电子政务结合,以支持重大自然灾害防治流程,提高灾害防治效率。  相似文献   

4.
唐曼萍  王海兵 《软科学》2010,24(4):115-119
在阐述企业自然灾害财务风险存在的现实背景的基础上,剖析了企业自然灾害财务风险的内涵、损失类型、本质、目标等理论机理,并从我国自然灾害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加强企业自然灾害财务风险控制的积极手段。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包括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在次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包括了自然灾害风险的定义、分类以及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在次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自然灾害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王志宇  刘雨薇 《现代情报》2024,(3):47-58+119
[目的/意义]利用政务微博信息构建自然灾害知识图谱,旨在为相关部门加强自然灾害事件的管理提供知识层面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以森林火灾事件为例,选取政务微博信息资源,首先使用LDA主题模型划分微博资源主题;其次构建自然灾害知识图谱的模式层和数据层,包括本体构建、实体抽取、关系抽取和数据融合等环节;最后使用Neo4j图数据库实现自然灾害知识图谱的存储与检索,实现自然灾害信息的组织与可视化。[结果/结论]构建了基于主题划分的自然灾害知识图谱,实现了自然灾害信息的主题知识关联与规范化处理,对提升政府部门防范与管理自然灾害的科学决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对海岛旅游安全的影响研究——以平潭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岛因特殊的地理位置,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本文根据平潭岛历史上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分析了该岛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的时空规律及其原因。进而从自然灾害对海岛旅游资源、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和旅游活动的影响角度出发,探讨了其对海岛旅游安全的影响。最后。结合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探讨了海岛旅游安全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十分严重。而自然灾害是一种我们很难逃离的灾害类型,更加需要我们去关注、去注重自然灾害,以及提高自己对自然灾害的防范能力。但是,怎样让人们树立起防灾减灾意识,提升自己的防范能力,进而大大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每个国家与区域面对的挑战。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进行自然灾害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就介绍了我国地理灾害和地理教学的建议,希望可以给高中灾害地理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的7级地震再次提醒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应该警钟长鸣,为了引起自然灾害相对发生较少、危害较轻的关中地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首先对关中地区50年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了统计、梳理和展示,然后对其发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到某些规律,以避免或减少因长期的长治久安,使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忽视和防范意识的淡薄,防范能力的弱化而造成的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然灾害综合分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 2 0 0 0年TM影像为基础获取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依据 ,结合近 4 0a的气象资料 ,选择干旱、沙漠化、水土流失、白灾、盐渍化、霜冻等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分区与评价研究。进一步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极重灾害区、重灾害区、中灾害区、轻灾害区、微灾害区等 5个灾害等级区域 ,并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自然灾害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图书馆容灾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喻晓和 《情报科学》2006,24(1):92-95
研究数字化图书馆的远程应用级容灾系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容灾系统可以保护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并提供连续的服务。结构化设计思想反映了容灾系统的基础理论,通过建构的容灾平台,可以控制主系统和备系统,保证数字化图书馆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形成了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使得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很大损失。防灾救灾是政府为民群提供的基本公共产品。如何抗击灾害减少损失,政府应做好各种灾害的普查、超前预防、预报、分类指导,才能使各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境内发生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大陆历史上发生的破坏性最严重的地震灾害干扰事件。不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也使区域生态功能衰退显著。本文在分析地震灾区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揭示了重灾区目前比较突出的生态退化问题与恢复重建任务,提出了灾后生态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在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在对水安全概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多层次多目标决策和模糊优选理论,建立了区域水安全评价的模糊优选模型。由于水安全包括的内容有水供需矛盾、生态环境、粮食安全、饮用水安全、控制灾害、赋予水价值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而且各方面的评价指标又具有层次结构,这就使得采用多层次多目标模糊优选理论对区域水安全进行评价较为合适。在对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中本文采用了客观赋权法—熵值法,它的优点是最大程度地利用了评价方案的目标值或属性值来计算各目标的权系数,更能够在方案比较中显示出指标的差异。最后本文结合具有层次结构的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所建立的模型对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山西、黑龙江、江苏、河南、广西、云南和陕西)的水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参与评价的各地区水安全形势从好到坏的排序是云南、广西、江苏、黑龙江、河南、山西和陕西,这与各地区的水资源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6.
论林地定级估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林地定级估价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开展林地定级估价,对充实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我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优化配置林地资源、促进公共积累、实现林地产权权能在经济上得以体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行林地资源有偿使用、培育林地市场和推进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必须开展林地定级估价。林地定级估价评价因素分自然环境因素层和社会经济因素层,自然环境因素层包括土壤、地形、海拔、气候、水文、植被、自然灾害和环境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层包括林地利用方式、区位交通、基础设施、政策、技术和人口等。在林地定级估价时,要根据具体地域和林地类型选择评价因素因子。该文针对林地定级估价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对温州茶山森林公园案例分析,对林地定级估价作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world toda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how it was.The consumption rate of fos-sil fuels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re-sources and the calamity of global warm-i...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土地占用八大问题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毕于远 《资源科学》1999,21(2):30-35
文章以大量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土地占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违法占地、超标占地、盲目占地、布局分散、土地闲置、灾害毁地、不合理结构调整占地等。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高密度电阻率的方法原理及野外工作方法。通过对深圳龙岗区水流田村地质灾害中的资料分析,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卢光辉 《资源科学》2004,26(Z1):19-25
山坡地区遇上连日暴雨时,不但引起土壤冲蚀和山崩,更易造成径流集中,使洪峰径流量大幅增加,带来下游地区严重洪水及泥沙灾害.而雨水贮集可以有效的减少径流量,进而达到防洪减灾的效果,所收集来的雨水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利用,如农田灌溉,或者引至社区作为浇花、洗车、冲厕等用途,达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选择汐止市为仿真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式(AGNPS)仿真分析出合适的雨水贮集设施设置地点.该研究设计在一定的径流量、输沙量、及坡度等适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限制条件,利用AGNPS的特性,由计算机筛选出符合限制条件的地点.一共在研究区526个方格中找到36个方格符合设置雨水贮集设施的地点,这些方格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集水区的上游地区.因此确信可以利用AGNPS模式来做为自动选址的方法,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