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文媛 《陕西教育》2008,(6):62-63
达尔文有一句格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一个人只有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丑能力,教给学生终身圣益的“糟鱼之法”和“点金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阜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施高中学导式历史教学法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历史学科学导式教学的界定历史学科学导式教学(以下简称学导式教学)是指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历史课堂教学方法。“学”是指学生自学,“导”是指教师引导。它包括如下环节:①自学,教师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上自学,要求学生做自学…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有关教育的文章中,经常读到这样一句格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它所要表达的语义大概是:教师对知识的占有应远远超过所教的学生。这无疑是对的。然而,仔细推敲一下这句话的潜意,我们不难发现积淀于其中的旧的教育意识。 在哲学中,曾有个关于常识性的所谓精神水桶理论,因为没顾及人在理解掌握知识这一认识活动中具有能动性的特点而被人们否定。当然,无论是当代还是古代、近代,传授知识都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不同的是,古代和近代的教师仅仅是为传授知识而传授,而具有先进教育意识的当代教师,却不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他们把教学目标落实在掌握知识的方法上。他们不只是往学生的杯子里倒水,而是设法让学生也拥有水桶,并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去  相似文献   

4.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施高中学导式历史教学法即是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正> 3000年前,有一句很有名的格言:“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在身心素质状况、知识能力水平、道德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差异,对学习的生物知识常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存有一些困惑。因此,课堂上常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发生,这就  相似文献   

6.
谈到教师素养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时,教育界曾流行一句很形象的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这一说法只反映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的数量关系,没有反映质量关系,如果教师的这“一桶水”没有及时更换,也就是说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出现知识的老化,会误人子弟。于是,又有了一种新的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笔者认为,这一说法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第一,如果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上保持“一股泉水”与“一杯水”的关系,就可肯定地说是合格教师吗?未必!因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  相似文献   

7.
国内某知名杂志曾裁有《情绪好学习效果佳》一文。文章开头写道:“中国有句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一直是与‘苦’字连在一起的。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要使学习更有效果。应提倡‘乐’字。”紧接着该文作者引用联邦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这一论题。然后,大声疾呼要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才好。  相似文献   

8.
格言的效应     
石有红  张鹏 《山东教育》2003,(10):35-35
古今中外,好的格言很多。用它来教学生是个好方法。因此,我让学生每天记录自己所做好事的“脚印”本上,叙整件好事后,加上一句格言。一句好的格言相当于一本好书,给知识、力量、真理和理想。它的文字凝,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节奏铿锵,给人以美的音乐感;它的内容深邃,能动人心,振人心魄;它的思想富于哲,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给人以长久的示和思索……我常常利用格言来教育生,平日注意搜集、准备好的格言,我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将些格言写在自制的白纸片上,适时向生“推出”其中的精品,特别是班级出某些问题时,及时将自制的卡片派上…  相似文献   

9.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实施高中学导式历史教学法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句看似简单的教育格言,实践起来却是一件特别不容易做到的事.要学生在“死板”的历史课上“动”起来,更谈何容易呢?作为一名历史学科的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同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不是强迫地去“喂”给学生,而应该是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给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呢?历史导学案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中学历史学案导学就是一盏这样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灯.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一所98年迁址新建的农村小学,现有23个班级,近1000名学生,51名教职员工。2000年上半年升格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并获得“泰州市模范学校”“、江省模范学校”等十多项荣誉称号。建校以来,我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注重对教师的激励,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持续发展。现将我校在教师管理中的一些激励方法方式总结如下:(一)思想激励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证,国外管理界已把“觉悟”视为管理的要害,他们有三句格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  相似文献   

12.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质性问题,在于…  相似文献   

13.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句比喻十分耐人思考。 注意掺“水” 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责的教师,一般来说,经过师范院校的学习和培训,在专业知识领域里,大多是有“一桶水”的。在知识增长相对缓慢的年代,也许可以较长时间地吃一些老本。但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同了,“知识生产”的速度快得惊人。这就要求人们必须自觉地不断更新知识,而担当传授知识重任的教师更应该勤  相似文献   

14.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这样一句话在教育界盛行: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的初衷,我想大概要鼓励教师多读书,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这是不错的。但深入一想,这句话也有它不周全的地方。1.教育理念上,“桶论”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使人立刻想到“灌输”的形象。似乎教师的作用就是要“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灌”采取的是从上往下“倒”的姿势。我们有没有卖油翁的本领?不掌握教育科学,即使有了“一桶水”,也不一定能倒满学生的那“一杯”。教师的桶和学生的杯里装的都是“水”,老师桶中…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要体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新课改理念更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在“学中用,用中学”这一理念。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第一堂英语课开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而不是说教式地强行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的课堂心理的波动性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决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 ,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教学中 ,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 ,使…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实施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思想决定着行为.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理解为“讲”、“练”、“考”,是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学模式是以老师(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教学媒体)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式地传授知识(教材规定的内容),学生则只能统一地、单向地、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新课程改革使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转向学生知识的形成及学生能力的发展上。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备课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两个:其一是教师与教材之间的矛盾,这矛盾已基本得到了解决。其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至今常为许多语文教师所忽视,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一是教师备课时过低地估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语文水平。因而,备课肤浅粗糙,只是在教材的表面上做文章,作一些简单的文字游戏,设计的课堂提问只是诸如“该文共有几个小节”、“文章的作者是谁”等明知故问或根本无需要问的枯燥、乏味、无聊的问题。既无知  相似文献   

19.
备学生什么     
王林道 《教书育人》2000,(15):21-22
教师备课通常包括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学媒体等。其中备学生一般指是了解学生知识、能力及思想状况。笔者认为仅此还不够,备学生还应包括备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特长以及相关的知识、经验等。 备学生的心理状况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一次借班上课,一进课堂半天未开口,一开口便出人意料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喊一句?怎么样,让我们喊起来,喊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学生窃窃私语议论,但没有学生敢喊。魏老师微笑着充满真情地带头喊了一句:“我要给你们上好这节课!”下面掌声骤起。有的…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决定着他的教学方式 ,也决定着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审视目前的阅读教学的症结 ,主要在于教师阅读观念的陈旧与误识。传统的传授教学观念在束缚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 ,从而使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虽然花样翻新 ,但其出发点还在于传授 ,即使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 ,也万变不离“灌输”的怪圈。如何走出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怪圈 ?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阅读教学观念。教师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 ,首先要在其中最根本的六个方面上作一个彻底的改变。一、以“研究语言”为主转向以“学习语言”为主这是语言教育家洪镇涛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