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符《潜夫论》中引《诗》众多,或从文字比对,或从诗意核查入手,可以考证其为《鲁诗》系统。《鲁诗》学派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经世致用的现实精神以及《诗》史互证的文风对《潜夫论》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符《潜夫论》与《鲁诗》之间关系密切,是汉代经学影响文学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由于史书记载的过于简略,王符《潜夫论》各篇成书时间问题至今仍然尚无定论。通过《考绩》和《述赦》两篇文章中所提供的线索,可以推断其最终成书时间分别为公元118年和公元134年或其后。  相似文献   

3.
王符的《潜夫论》就其文学价值而言,为东汉散文的佼佼者。通过比较考察《潜夫论》散文与《荀子》,发现《潜夫论》无论从论证思维还是论文结构,以及论证句式上,都明显受到了《荀子》散文的影响。王符正是在汲取《荀子》散文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加上其创造性的改造和运用,形成了自己散文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东汉王符《潜夫论》反义并列复词的基础上,分析了《汉语大词典》对《潜夫论》相应的反义并列复词的编纂情况,指出《汉语大词典》失收词条、书证迟后、漏立义项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潜夫论》是东汉著名政论散文家王符的名著,是汉代子书的代表性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王符主要生活在东汉和帝至桓帝时期,在他所处的时代,谶纬虽渐趋走向没落,其政治地位也日渐衰微,但谶纬曾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思潮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必然会对文人的思想、创作产生影响。即使王符所处的时代,谶纬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依然很大。王符的《潜夫论》虽是抨击、揭露当时社会弊政的力作,但不可否认,王符确亦多受谶纬影响,《潜夫论》中渗入了谶纬的思想观念,书中多处征引化用纬书。基于此,本文拟对《潜夫论》中的谶纬思想进行钩沉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贤才思想是王符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符在《潜夫论》中详尽阐述了自己对贤才的诸多见解。运用文献法对《潜夫论》进行分析,指出王符的贤才思想主要包括划分贤才的标准、对待贤才的方法以及探讨贤才所遇困境三个方面。王符的贤才思想对当今社会人才选拔制度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符及其著《潜夫论》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潜夫论》征引《尚书》文献丰富,形式各异,集中体现了王符圣君重民、崇德尚法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以诗评诗是《诗经》评点中的常用手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以后世具体诗篇或诗句来阐发《诗经》中的诗篇或诗句,从而直观地揭示诗旨、品味意境、指出创作手法、并说明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本文试以所见明末诸家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之处作一粗略统计与论述,初步揭示《诗经》评点中以诗评《诗》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该文考辨了东汉王符《潜夫论》中9对并列复词异形词的正体和异体的关系,并指出《汉语大词典》对《潜夫论》相应的异形词的编纂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仅蔑弃以考据训诂解《诗》之法,倡导从《诗经》用韵入手,诵《诗》以会悟其情其趣。他认为,《诗经》是后世诗文用韵之祖,归纳剖析《诗经》用韵情况,并从用韵角度析论《诗经》中诗歌的章法结构及用韵造成的节奏之美、艺术特色。陈仅以韵诵《诗》,注目于"《诗》之为诗"的诗歌属性,是对《诗经》的文学诠释。  相似文献   

11.
贾世琼 《语文知识》2010,(4):111-112
王符《潜夫论》是东汉典籍。前贤在整理《潜夫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仍有一些悬疑,本文拾遗补苴六条,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荀子》之于《诗经》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呈现了从孔子、孟子到汉儒的继往开来:通过对孔子"删诗"和论《诗》的回归,对孟子说《诗》方法的承继,对《诗经》中思想政治教化价值的定向选择,借以达到其以《诗》"证礼""隆礼"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王夫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宗旨研经立说。其《诗》学著作《诗广传》对《诗序》的众多突破与发展,在当时的《诗经》学著作中独树一帜,得益于其"拟议变化"的《诗》论观。在"拟议变化"《诗》论观烛照下,王夫之沿着经世致用的解经思路,将《诗经》阐释与时代风气和政治紧密结合,能够对《诗经》学讨论的传统问题提出新见,开拓新的解《诗》路径,体现了明清之际遗民经学的学术风貌。  相似文献   

14.
《氓》诗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风·氓》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 ,也有可能存在着错简现象 ,本文试着对其进行了调整恢复 ;并进而认为《氓》诗非弃妇诗 ,而实质上是女子抛弃男子的“弃夫”诗  相似文献   

15.
徐山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143-145
东汉王符《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相当丰富,出现了许多新词新义。《汉语大词典》在处理《潜夫论》中的并列复词时存在一些疏忽,主要有释义不确、失收词条、漏立义项、书证迟后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位有深厚古典文学修养的现代作家,张爱玲对《诗经》情有独钟。她不仅在自己的小说、散文中反复阐释《诗经》,而且在创作上也化用《诗经》意境。张爱玲说《诗》用《诗》,未必称得上严格的《诗》学,但她灵活的解说和巧妙的化用,却又使《诗经》呈现出别样的风味。  相似文献   

17.
元气论是王符《潜夫论》中的重要论点之一,它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宙生成体系,特点鲜明地从时间和逻辑上将"元气"视作宇宙存在的根本,认为元气处于自我生成、自我分化、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与秦汉时期其他元气论或天道观区别开来。同时从宇宙生成的角度阐释了人存在的依据和理由,充分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将其引入到社会历史领域,进而将世界观和历史观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诗经》有将近十分之一作品是以行役者的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具体从三个角度加以表现:一是直接描写征夫、役夫的怨与恨;二是从思妇的角度间接描写行役之悲;三是从下层官吏的角度反映行役之苦。《诗经》行役诗所体现的情感特征是哀怨的。它的形成是受到了时代和社会、部落情感以及作者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诗经》行役诗的哀怨情感构成了西方美学中悲剧论的审美范畴,它展现了行役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在不幸之中的抗争,从而激活了人们逝去的热情,使人在悲剧的氛围中享受到了生命的力感。  相似文献   

19.
西汉刘向《说苑》为历史材科的合集,其中引《诗》处甚多。刘向作为资科的收集在引用诗句时,或照而引,或就语境改之,颇能反映出刘向对所引诗句的个人见解,本从这一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分类说明,将刘向的理解做一定层次上的阐释,以作为注解《诗经》的旁证。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荀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荀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荀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