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民事诉讼反诉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平等保护当事人权利、平衡法院职权和当事人诉讼权利.反诉制度是防止法院做出矛盾判决的重要制度,在理论上应当就反诉和本诉的牵连性、强制反诉、预备反诉、再反诉、反诉提起的时间等要点做深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9,(4):106-110
强制反诉制度是指与本诉基于同一交易或事实的反诉请求必须在同一案件中提出,否则本诉被告将面临失权后果。外国强制反诉案件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也应充分体现该制度本身的独特之处,其背后的间接管辖权问题值得思考。在总结此前公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公约》在强制反诉案件判决承认与执行方面起到了"管辖权过滤器"的作用。公约要求反诉请求与本诉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考虑到本诉受理法院的程序法中对反诉可能存在强制性要求,区分反诉原告胜诉或败诉的两种情况,以平衡当事人与反诉相关的利益。结合当下法治环境,中国应当以公约为借鉴,更好地解决外国强制反诉案件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疏。学界关于反诉的主流观点在审判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反诉的目的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动摇、抵消、吞并本诉只是某些反诉可能起到的作用;适应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有条件地允许本诉当事人以外的人作为反诉的主体十分必要;不必把与本诉的牵连关系作为反诉成立的要件,可将与本诉是否具有牵连关系作为标准来划分反诉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程政举 《红领巾》2005,(2):70-72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反诉制度,但内容过于简略,理论界对反诉的诠释分歧较大,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也不统一,重构反诉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反诉与本诉的实质联系不同,可将反诉分为强制反诉和任意反诉.反诉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反诉的事项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反诉只能存在于通常诉讼程序和一般诉讼案件中,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中不存在反诉的可能,或虽可提起反诉,但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我国法学界忽视的两个问题:反诉的构成要件和反诉管辖,并认为在此前提下,反诉应以关联性为构成要件.而关联性与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事实与证据以及攻击和防御方法有牵连.最后,鉴于强制反诉有诸多缺陷,我国至少目前不能引入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民事反诉     
反诉制度始于古罗马法,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古罗马在诉讼程序的初期,还不承认反诉,只承认抗辩。直到公元七世纪,才从公平的观点出发,在一定条件下承认被告的抵销抗辩,从而延伸到承认反诉。之后,反诉以其所具有的公正、高效等独特的价值追求,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我国在理论上对反诉制度的研究不多,在实务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反诉制度也面临着亟待完善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反诉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都做了相关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国反诉的内容并不一致.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反诉问题也有相关的规定,表明反诉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从反诉的意义、条件、特点等方面对反诉进行一些论述,以和广大的法律界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8.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诉制度中诉讼权能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反诉立法的薄弱、反诉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审判实务中错误观念的制约、反诉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传统"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笔者以为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确保本诉被告诉讼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反诉制度作为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被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所确认.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46条,第51条,第109条和第112条对反诉的有关问题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把反诉作为一项制度定下来.但有关反诉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反诉的概念、特征,提起反诉的条件,反诉的分类,对反诉能否再反诉等问题都未作明确规定.下面我仅就如何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反诉制度,谈谈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被告所享有的民事诉权,也是一项基本诉讼权利。针对我国反诉制度现状,结合外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提起反诉的时间、主体、牵连性和强制性反诉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评析,以更好地完善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11.
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制度是司法实践中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由于对人大代表采取强制措施审查许可制度立法宗旨的曲解,以及对审查许可程序性质的错误认识,加之此项法律制度本身的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审查许可制度执行时的混乱局面。对此进行审视与分析,提出修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司法实践中,交强险中优先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后,对侵权人赔偿额的确定,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由此带来了裁判结果的不统一。文章结合笔者以往的司法实践,与当前出现的一些个案的判决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提出解决的规则,以便对今后的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存在适用对象范围狭窄、适用条件模糊不清、程序流程以及救济制度缺失等问题,立法上的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缺乏程序保障。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制度既保障精神病人的医疗救助,又符合社会正义价值和人权保障的要求。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应当对强制医疗的适用对象、条件,启动、审理、执行程序、救济制度等一系列程序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构建科学完善的强制医疗程序体系,以实现强制医疗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4.
反诉是当事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但由于我国的法律规定缺乏操作性,致使实践中对反诉恣意处理,当事人的该项权利屡遭侵犯,所以有必要从理清反诉的构成要件入手,对反诉双方当事人予以保护;而如果对权利不加约束又会造成滥用,所以对滥用反诉权进行的恶意反诉进行相应的规制,是对反诉进行保护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15.
1996年刑诉法修订时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进行较大的完善和补充;而后公、检、法三机关相继对取保候审制度的适用作出一些具体的司法解释,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实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试图对实践中适用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并结合国外保释制度的优点,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程序法定原则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诉讼所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程序法定原则对构建逻辑上自洽、价值上协调的刑事强制措施制度体系,彰显其法律目的的制度基础和要素,并对法律解释的正当性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程序法定原则的内涵以及对于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价值,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原则构成有关刑事强制措施司法解释的制度性限制。  相似文献   

17.
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问题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保候审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强制措施,具有预防性和权利保障性的双重属性。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制度的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适用条件、监督审查、法律救济等,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从立法和体制等方面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完善,以促进我国的诉讼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就司法审判制度的革新而言,通过移植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在司法改革中遵循分权原则,致力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分离,实践司法独立是司法改革的最大亮点。由于清末司法与行政的分立依旧以皇权为终极根据,决定了司法独立虽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体现,但在实践方面只能处于"能言不能行之"的状态;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独立审判制度的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司法独立的实现程度是相当有限的,有些司法独立制度规则的存在也仅具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及《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使我国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有了质的进步。然而,由于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脱节以及不同法律文本之间规定的冲突和矛盾,我国强制医疗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譬如,在实体上,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着性质尚不明确、适用对象范围过窄、公安机关采取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缺乏具体的程序规定、以及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缺乏规定等不足之处;在程序上,强制医疗制度存在着强制医疗程序与已启动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关系衔接不明、审判程序不明确以及强制医疗的期间缺乏规定等缺陷。为了更好的保障该制度的实施,有必要从程序和实体这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强制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