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厚重河南》是《大河报》的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专版,创刊于2002年12月2日,其前身是该年11月4日创刊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是《郑州解读》在全省范围的扩展与延伸,在这里谈《厚重河南》亦包括了前期的《郑州解读》。《厚重河南》从创刊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  相似文献   

2.
李悦 《出版广角》2016,(5):86-87
《大学》和《中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国学研究学者张葆全先生将自己传承经典的思想精髓融入新作《大学中庸译解》中。本文从张葆全先生在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建树、对元典的精准解读和深刻释义,以及元典的价值出发,评论了《大学中庸译解》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传承经典国学文化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综艺节目的逐步兴起到纪实性综艺的出现,一种全新的模式进入到观众的视野.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个案研究及内容分析法,研究对象为《奇遇人生》的文化解读.首先,着重研究《奇遇人生》的表达解读,并通过其综艺内容的形象建构去研究旅游休闲文化中的意涵即"在路上"的行走思考,与休闲文化中的"拾荒者"的人生旅程.其次,着重研究这种文化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解读了《山海经》中人鸟神的形象和文化意蕴,发现这些人鸟神形象代表了古人的图腾文化和信仰,是古人想要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一种精神寄托,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张勇丽 《新闻世界》2012,(1):148-149
好莱坞商业灾难大片《2012*以夸张的角度、惊险刺激的视角、华丽铺张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一场“晾天动地”的世界末日景象。除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之外,《2012》中的华人正面形象的塑造也为人们所关注。但通过对影片内容的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2012))中的华人形象并非光辉伟大的,好莱坞电影对华人形象的西式解读仍然存在误读和丑化现象,从中透露出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偏向,只是表现这种偏向的方式更加隐蔽而已。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从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内容进行解读,揭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方法/过程] 引入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的三大概念分析工具:惯习、资本、场域,分析布尔迪厄文化社会学理论对于解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适用性,进而从文化身份认同、文化权利保障、文化生态平衡以及文化建设良性发展4个层面对该法案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建设良性发展模型,并对该法的应用与发展进行思考与展望。[结果/结论] 培育文化主体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强化文化资本的文化权利保障力、维护文化环境的文化生态平衡是公共文化良性发展的3条实践路径,3条路径间具有协同共生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7.
《诗经》这一中国文化的元典,积淀了丰厚的上古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阅读《诗经》也就成为今人深入了解华夏古老文明的一条必经之路。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知诗意而入诗境,这是我的读《诗》三昧。得此,读《诗》评《诗》能切中肯綮。  相似文献   

8.
CCTV的《东方时空》和CBS的《60分钟》是中西两种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本文从节目场景、叙事手法和选题偏向三个方面来对两个节目进行比较,展现电视新闻杂志节目的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9.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内容并应用于科普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提高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上海自然博物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自然科学元素来拓展教育活动,实施“神兽复活计划”,结合馆藏标本、融合艺术创作,从科学文化艺术融合的角度全新解读《山海经》,以跨界融合的创新传播方式,激发人们在进行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对认识和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萧红研究已经拓展到乡土、人道主义、哲学等多元领域,陈琳的《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评〈生死场〉》、王智慧的《〈生死场〉:生命荒原的赤裸展现》等文章从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的角度解读《生死场》,为萧红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但由于这种文化反思与文化批判缺少文化原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华西都市报》新改版的副刊"宽窄巷"的特色。首先对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作出了解读;运用了文献法、内容分析法和抽样的方法用量化评估"宽窄巷"的新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此外,本文认为,"宽窄巷"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国风特色和浓重的平民色彩都为都市报副刊的未来点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郑娟  芦姗 《新闻世界》2011,(4):192-193
一首被称为"神曲"的无词歌《忐忑》走红互联网,在备受热捧的同时也引发各种争议。不管是各种拟声词组合的歌词,还是特色鲜明的"剧场"表演,这种传播现象都建立在符号互动的基础上。追溯无词歌的历史,关照现今的社会文化,本文试用符号互动论来解读《忐忑》背后的文化和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3.
汪碧云 《新闻传播》2007,(11):38-39
《苏州日报》是一张在苏州本市发行的地方性综合性报纸。解读《苏州日报》,你会发现它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报纸信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你所熟悉的吴文化中的艺术创作的细腻、平实风格,同样在《苏州日报》上可以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漫画作家。23年前,他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转述为漫画,《庄子说》《老子说》《孟子说》《孔子说》《论语》《禅说》《世说新语》《莱根谭》《聊斋》等等,不但把蔡志忠的漫画生涯推至高峰,也开创了中国漫画的全新思维。从1963年从事此职业迄今。他是产量和销量最高的中国漫画家。闭关10年之后,蔡志忠又以一系列新书示人。不同的是,这次他不再做经典解读,而是述说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城市画报》为例,通过探析它的文化建构特征,从城市文化的三个层面:表层的物质文化层面、中层的行为制度层面和深层的精神文化层面分别研究了城市杂志对城市文化的建构及其重要意义,以期给今后大众传媒,特别是城市杂志如何更好地传播和建构城市文化,建设健康公平而多元的城市文化传播生态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唐玄宗时期的《霓裳羽衣舞》便是当时盛唐时期乐舞文化的最高代表,研究《霓裳羽衣舞》对于探析唐代舞蹈艺术风格乃至整个唐代的乐舞文化都有着深刻而且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藏书文化》一书出版后受到读者一致好评.该书融资料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学术上,对于专门性文化的研究深入而独到,在众多文化类著作中,是一本优秀的文化专著.同时对于当今的现实社会也不乏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个时代都在用不同的主流文化解读着(《红楼梦》,而红学的曲径最终将通向最初的起点:把《红楼梦》看成一部小说,把曹雪芹当成一个作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的热播引发了中国文化界的激烈争论,从而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百家讲坛》现象的文化意义在于:它创造了在一个消费语境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通过现代媒介联姻的成功范例,实现了视觉与语言的暂时和解,并开始了视觉启蒙的重启。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电影《别告诉她》就通过人物的塑造、情节的构成为观众展现了这一点。本文就“临终告知权”这一问题作为探讨的核心,从思维异向性、观念异向性两方面说明东西方关于公域与私域的文化碰撞;又从交流性认同、共生性行为两方面阐述东西方文化在了解与共鸣中达成交融,以不同角度解读影片中无所不在的文化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