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相似文献   

2.
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采用分开教的方法。我们感到这样做,教正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正比例应用题,教反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反比例应用题,但是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混淆,导致错误。因此,我们把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中67页例4和75页例4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出现,进行对比教学,既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区别它们的不同点,效果较好。一、首先判断几组数量的正反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相似文献   

3.
“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下同)关于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能用比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教材第31-32页例1和例2先用旧知识解题,然后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列出议程解比例应用题,这样做,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编小学数学第十册《比和比例》中正、反比例两节,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教材的重点要放在使学生建立正、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正、反比较中X、Y的变化规律上。教材在引入正、反比例概念以后,安排了大量判断正、反比例的题目,意图是在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观察X、Y的变化规律,来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安排了一些用比例解应用题的例题和练习题,这些应用题的练习,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中的两种相  相似文献   

5.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们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留有以下三篇教学札记。 一、应用列表法,教学基本概念。 列表、图象、解析是讲正比函数与反比函数的基本方法。在教学正、反比例的意义时,我们用列表法向学生揭示数学规律,讲解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概念。 例如,我们在教反比例意义时,可将“用一批纸装订同样的练习本,每本的页数和装订的本数”列成下表:  相似文献   

6.
比例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两种变化的量的本质特征,在理解正、反比例义的基础上,列出方程解答所求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不会概括数量关系,不会写判断语,正、反比例混淆等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正、反比例同步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效果良好。一、分析题意,概括数量关系比例应用题,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先求“单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形象化教学初探○宁晋县实验二小/张学勇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感到棘手,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遇到一定困难。教师如何教好应用题,学生如何学习应用题,这是我们大家一直思索的问题。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觉得精心设计应...  相似文献   

8.
列比例式解应用题是解应用题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所有应用题都能用比例法解的。解比例应用题的教学,首先要使学生能够正确,迅速地发现题中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存在,并作出成什么比例关系的判定。加强这方面的判断训练,就能使学生从诸多的应用题中分辨出那些题能用比例法解,那些题不能用比例法解.这样,学生以后就能根据具体情况,自觉而灵活地运用列比例式解应用题这一手段。  相似文献   

9.
浅谈应用题中的词语教学○王跃民(福建省惠安县东园学区王坂小学数学词语具有准确、简练、严谨的特点,在数学教材中,大量地用来叙述数学概念,表达数学结论,说明应用题的题意等。这就决定了对数学词语正确理解与否,将是能否顺利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特别...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李雪梅(南昌市百花洲小学分数应用题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应用题的变化形式也很复杂。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能正确理解分率的具体意义,根据分数的意义来分析数量关系。因此,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要重视基本训练,如帮助学生正确找到单...  相似文献   

11.
对分数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和思考贺兰县教研室李怀安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应用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历来是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分数应用题既是整数倍数关系问题的发展和深化,又是后面学习百分数、按比例分配、正反比例等问题的基础。许...  相似文献   

12.
比例应用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进一步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而熟练地解答。 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解题方法一般是:先判断题目中给出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用X代替一个未知量的数值;再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解比例,求出X的值。由于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较为特殊,而且比较抽象,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基础,运用迁移规律进行启发、引导。根据比例应用题的结构,将应用题分成两个部分进行分析,再根据数量关系(所求问题用X表示)列出算式,最后得出方程。这样解题,思路清楚,过程简单,简化了教材中的解题过程。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看·想·说·做———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钱直树(四川省奉节县人民路小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它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促使学生长知识长智慧的一条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具有...  相似文献   

14.
五年级应用题包括分数、百分数、按比例分配和正反比例应用题。  相似文献   

15.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学习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它是以过去学习过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但又是它的发展、概括和提高,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有些问题有相似的数量关系,学生由于判断不清,很容易造成混淆。在进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数量关系易发生差错的地方,巧设一些对比题,把表面看来解题方法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不同类型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学生用正、反比例解答应用题时,在判断和找出对应关系上容易出错,而当进行综合练习时,面对变化了的较复杂的比例应用题,更是束手无策。针对这一情况,我运用整体思想把正、反比例应用题同时进行教学,并采用“抓、摘、列、解、检”的“五序法”教和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复习了相关的知识后,同时出示两道事理相同的应用题: 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行了54千米,用同样的速度又行了2小时到达乙地。甲乙  相似文献   

18.
向美玲 《小学生》2013,(5):38-38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非常广,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一、应用题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小学应用题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插图应用题;二是图文结合的应用题;三是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四是文字应用题。通过应用题教学,学生素质将会有较为全面的提高。插图应用题是一幅图,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内容,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列式解答。这类插图应用题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图文结合的应用题,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解题能力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补充条件或问题的应用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比例,这类应用题的内  相似文献   

19.
根据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时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训练:一、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调练.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重要基础.训练重点有:1.“相关联的量”.首先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中相关联的量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表现为积或商的倍数关系。而不是表现为和或差的关系.练习时,可举例加以辨别。其次,还要懂得两个数量是不是相关联,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有时,两个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觉得应改变现行教材中“比→比例→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意义→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程序,提倡“比→比例→正、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综合教学顺序,通过几年的尝试,效果很好,既省时间又省力,也帮助学生减少了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新组合教材,即在正、反比例意义教学后把练习十七和练习十九交融练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后,把练习十八和练习二十交融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认识相关联量到判断两量关系及运用比例概念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积极思考、认真判断的动态之中,又能使学生克服套用模式猜测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