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从满6周岁后的第一个4月开始入学(日本的新学年从春季开始)。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  相似文献   

2.
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日本教育的基本政策由日本宪法予以规定。日本的平等教育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各校教学条件,教学实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在日本,只要是一所学校,无论这所学校规模大小,在校学生人数多少,学校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学校通常建有一座可容纳上千人的室内体育馆以及游泳馆和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课等实践活动室…  相似文献   

3.
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 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  相似文献   

4.
《同学》2006,(5)
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又给国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公立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日本的平等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各校教学条件、教学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在日本,只要是一所学校,无论这所学校规模大小,在校学生人数多少,学校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执行统一、规范的教…  相似文献   

6.
郝方实 《学子》2004,(12):28-28
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又给国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问题,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公立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相似文献   

7.
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 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包括残疾儿童)在任何一所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机会、权利是相同或相等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又给国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其公立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日本的平等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保证了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各校教学条件、教学设施都达到了规范化。在日本,只要是一所学校,无论这所学校规模大小,在校学生人数多少,学校都必须具备办学的必备条件和设施,执行统一、规范的教学要…  相似文献   

9.
日本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又给国民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所以,在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日本实9年义务教育,其公立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他山之石可攻玉。现将近期在日本考察的观感择要记之,以期对我们有所启迪。 一、日本基础教育的突出特征: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 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从满6周岁后的第一个4月开始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的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盲人学校、聋哑人学校、保险学校和设置了特殊班级的中小学。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后,97%的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由于公立中小学教育质量优良,给国民提供了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日本一般不存在择校的社会热点问题。 日本之所以能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1.
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应如何改革,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应树立怎样的教育理念,应建设一个怎样的基础教育体系,这关系到能否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对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做些简单讨论,以期对我国教育改革有所借鉴和启发。一、日本基础教育的特征(一)日本基础教育的突出特征:为国民提供机会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日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从满6周岁后的第一个4月开始入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的中小学都实行免费。同时,还有为残疾儿童设立的育人学校、聋哑人…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研究》2009,(7):86-86
近年来,青岛市特殊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致力于构建以人为本的特殊教育体系,取得显著成效。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水平明显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术教育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得到加强。目前,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88人。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924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并培养出姜馨田、吴春苗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教育平等:科尔曼的研究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尔曼从不均等的角度反观教育平等问题,提出了五种关于不均等的界说。教育平等问题可以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来认识。从理想的角度看,义务教育阶段在投入和产出两方面最好都能实现平等。但由于差别性校外影响的存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只能而且应该从“投入”方面来寻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平等应该而且只能体现为所有学生在学校平等享有政府所投入的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警惕义务教育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7同样是接受义务教育,一个农村孩子与一个城市孩子所受到的教育在质量上却有很大差别。一个一般学校的学生跟一个重点学校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受教育权在质的方面的不平等,势必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乃至其一生的前途,其实质是人的发展权的不平等。而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则与过去几十年中,我们在人、财、物等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投入的不平衡有直接关系。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的责任者,有责任和义务在量和质两方面为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在基本实现“普九”之后,则应把重点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日本进行教育考察时的所见所问。民主教学原则的充分体现,以培养21世纪国际社会需要的日本人为基本观点,做到了真正发挥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日本基础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为国民提供机会元均等、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针对残疾儿童(包括身体、心理不健全者)的各类特色教育,是体现国在人施教、因材施教的极好做法。为提高和确保教师的高素质,日本有着一套严格的教师遴选和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承载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教育机构只有特殊教育学校,包括盲人学校、聋人学校、盲聋学校和培智学校。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国家明确将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了国民义务教育体系。当时全国只有大约6万名残疾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为了寻找一条投入少、  相似文献   

17.
刘冬林 《教育》2013,(6):64
日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公立学校入学一般不需要考试,学生划区域就近入学。住宅地段划归哪所学校,就必须上哪所学校。即使你有"门路",也不能"越区"上学。如果学校违规收了其他学区的学生,政府要追究校领导责任。"择校"并未成为日本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得益于该国所推行的平等教育。日本的平等教育,就是义务制教育范围内的适龄学生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 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助学计划的资助对象:(一)在内地(祖国大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贫困家庭在校学生:(二)在内地(祖国大陆)中等教育阶段学习的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中技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公平,针对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作者建议制定特殊教育法、加大执法力度,从而保障残疾儿童教育权利的平等;建立特殊的教育财政投资制度,全面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从而促进残疾儿童教育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国际     
《教育》2009,(12):15-15
俄罗斯:让残疾儿童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 目前,俄罗斯境内约有300家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政府在2009年计划支出700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用于残疾儿童和孤儿的疾病防治和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此外,俄政府还要求对残疾儿童就读普通学校的投入不能少于特殊学校,同时要求普通学校创造条件吸引残疾儿童就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