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目的 /意义]从专利分析的角度,研究中国浒苔创新资源现状,以期为浒苔的预防、处置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利用浒苔相关关键词,对中国知识产权网中浒苔专利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到的浒苔专利数据进行去重、去噪、合并等处理;最后利用TDA、PIAS、Excel等专业分析工具,重点对中国浒苔专利中的创新资源构成、创新资源技术以及创新资源合作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结论 ]中国浒苔创新资源中,创新机构数量多,但相互间合作少;新生力量主要集中在企业;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2.
根据浒苔的营养成分,综述国内外有关浒苔应用价值的研究,包括其在医药、食品、饲料、肥料、环境、生物质能源六大方面应用,为综合利用浒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利用PIAS、TDA、Excel等工具,对PIAS系统中中国浒苔专利进行了检索分析,发现中国浒苔专利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养殖技术、监测检测技术、清除技术、预防拦截技术、处理技术、打捞技术以及浒苔应用技术等,通过对各个关键技术分析研究,除浒苔清除、养殖及应用等专利申请量逐渐出现近线性的增长趋势外,其他技术基本趋于成熟。在浒苔应用专利中,除在食品、饲料、渔业等传统方面的综合应用外,目前,浒苔已开始应用到了医药、美容保健、塑料、材料等新领域。文章通过浒苔关键技术研究,以期为我国浒苔的处置和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大型海藻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体内抗水产动物病原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分析。采用平板扩散法研究了不同有机溶剂粗提物及其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的分离纯化组分对来源于不同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性海洋弧菌的抑制作用。条浒苔提取物对多种致病性海洋弧菌具有较好的抗性,其中条浒苔乙醚部位对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抗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可达Φ24.7 mm;石油醚部位对需钠弧菌(V.natriegens)和哈氏弧菌(V.harveyi),(来自文蛤Meretrix meretrix)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Φ分别可达14.2 mm,14.1 mm。活性物质经色谱柱层析分离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条浒苔石油醚部位中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以8-环己烷-1-酮、1-庚烯-3-酮为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浒苔绿潮灾害在青岛海域频繁出现。浒苔暴发期间青岛市滨海旅游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受到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滨海旅游活动的开展。本文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游客对浒苔治理支付意愿(WTP)的调查,定量评估浒苔绿潮影响下青岛市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浒苔灾害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愿意支付与拒绝支付费用以治理浒苔的游客比例相当;游客参与治理浒苔的人均支付意愿值为40.72元/年,浒苔绿潮影响下青岛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在12.12亿元~21.36亿元之间,占2016年青岛市旅游总收入的0.8%~1.5%;游客的可支配月收入及游客对浒苔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支付意愿及WTP值,游客对海水浴场的满意度对游客的支付意愿产生较大影响,浒苔灾害影响游客进行滨海休闲活动的程度与其WTP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刘佳  刘宁 《资源科学》2018,40(2):392-403
近年来浒苔绿潮灾害在青岛海域频繁出现。浒苔暴发期间青岛市滨海旅游生态环境和旅游景观受到侵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滨海旅游活动的开展。本文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游客对浒苔治理支付意愿(WTP)的调查,定量评估浒苔绿潮影响下青岛市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浒苔灾害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愿意支付与拒绝支付费用以治理浒苔的游客比例相当;游客参与治理浒苔的人均支付意愿值为40.72元/年,浒苔绿潮影响下青岛滨海旅游环境价值损失在12.12亿元~21.36亿元之间,占2016年青岛市旅游总收入的0.8%~1.5%;游客的可支配月收入及游客对浒苔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其支付意愿及WTP值,游客对海水浴场的满意度对游客的支付意愿产生较大影响,浒苔灾害影响游客进行滨海休闲活动的程度与其WTP值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0,(13)
自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每年都会发生浒苔爆发增殖灾害,对沿海城市环境、水产业、旅游观光业等造成严重危害。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已基本实现了对绿潮的光学遥感监测。GOCI数据所具有的高时间分辨率是其它光学遥感数据所无法媲美的。基于GOCI数据对黄海绿潮进行监测也将发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GOCI数据的波段设置特点,依据现行主流的绿潮提取算法为绿潮立体监测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单菁竹  李京梅  林雨霏  王国善 《资源科学》2018,40(10):1943-1953
选择实验法是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大量个体对资源环境属性状态选择集的偏好信息,评估资源环境非市场价值的前沿方法。受访者面对多种选择集的高信息负荷,由于认知水平受限,经常通过为物品属性设定可接受的最低/最高水平,即属性临界值,以简化决策过程,易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偏差。本文针对黄海胶州湾海域浒苔治理支付意愿,考虑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情况,设计引出属性临界值的选择实验问卷,建立修正选择模型,以青岛市实地调研的397个有效样本为数据来源,对居民浒苔治理意愿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属性临界值的存在及违反具有普遍性,忽略其存在及违反情况将导致估计结果的偏差;②将属性临界值存在及违反情况纳入效用方程,对传统选择实验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经修正的选择模型的拟合度更优,能更好地解释受访者选择行为。在参数估计方面,浒苔治理恢复属性对居民效用水平显著正向影响,滨海景观、近海水质属性临界值的违反对居民效用水平显著负向影响;③青岛市居民对治理浒苔恢复滨海景观、改善近海水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修复海洋生物资源的年支付意愿分别为90.68元、84.92元、49.34元、43.17元,2017年青岛市胶州湾海域浒苔治理总支付意愿为33.006亿元。与传统模型的对比表明,考虑属性临界值存在及违反情况的选择模型能更有效地反映受访者的实际边际效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支付意愿估计结果的效度。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即方鼎苣苔属Paralagarosolen Y. G. Wei 和一新种方鼎苣苔P. fangianum Y. G. Wei。方鼎苣苔属与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 T. Wang近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花筒细筒状,不肿胀,柱头2;不同点是方鼎苣苔属叶基部有时盾状,聚伞花序具1朵花,花冠裂片顶端圆钝,蒴果宽卵状椭圆球形。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和一新种,即文采苣苔属Wentsaiboea D. Fang & D. H. Qin及文采苣苔W. renifolia D. Fang & D. H. Qin, 并提供墨线图。文采苣苔属的柱头外形略似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 D. Fang & W. T. Wang, 不同在于前者叶肾形,基部心形,具掌状脉,花冠斜钟状,裂片圆形,雄蕊和退化雄蕊着生于冠筒近基部。新属在体态上还接近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 W. T. Wang, 但前者叶具掌状脉,冠筒钟状,远轴侧膨胀,柱头马蹄形;在后者叶具羽状脉,冠筒筒状,不膨胀,柱头下唇倒梯形至线形。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特有异叶苣苔属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该属所研究种类的染色体数目均为   2n=18,染色体长度在2.0µm以上,在尖舌苣苔族所报道的染色体中显示出较原始的性状。尖舌苣苔   族的染色体基数可能是x=9。异叶苣苔属的间期核均为复杂型;前期染色体呈渐变型。核型从对称型   向不对称型的演化主要表现在近中部着丝粒,尤其是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比例的增大。毕节异叶苣苔   W.bljieensis和峨眉异叶苣苔W.tsiangiana var.wilsonii的核型分别为2n=2m+8m+8sm(1sat)和   2n=2m+8m(1sat)+8sm(2sat),较为对称。紫红异叶苣苔W.purpurascens和白花异叶苣苔W.   tsiangiana var. tsiangiana的核型分别为2n=4m+6sm+8st(1sat)和2n=4m+8sm(2sat)+6st,比较   特化。河口异叶苣苔W.hekouensis的核型是2n=4m+10sm(1sat)+4st,处于二者之间。峨眉异叶苣   苔和原变种白花异叶苣苔的核型差异较大,在外部形态方面二者之间的性状变异也间断较大。本文建  议将该变种从白花异叶苣苔W.tsiangiana中移出自成一种,并和毕节异叶苣苔近缘。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Hemiboea一新种,即红苞半蒴苣苔H. rubribracteata Z. Y. Li & Yan Liu。该新种叶形与贵州半蒴苣苔H. cavaleriei Lévl.相近,不同在于茎较粗且坚硬,总苞红色,萼片较长,花冠外面白色,无毛,下唇3裂至中部。  相似文献   

13.
描述了采自中国广西的苦苣苔科新种桂林蛛毛苣苔Paraboea guilinensis L. Xu & Y. G. Wei。新种体态及叶形接近厚叶蛛毛苣苔P. crassifolia (Hemsl.) Burtt,与后者不同在于叶革质,花序梗、花梗及花萼均无毛,花冠明显二唇形,蒴果不旋扭。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异裂苣苔属一新变种,即粉绿异裂苣苔Pseudochirita guangxiensis (S. Z. Huang) W. T. Wang var. glauca Y. G. Wei & Yan Liu。它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茎和叶背、叶面密被近贴伏的绒毛,花冠外疏被腺毛。  相似文献   

15.
记载了广西苦苣苔科一新变种——翅茎半蒴苣苔Hemiboea subcapitata Clarke var. pterocaulis Z. Y. Li。该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茎具翅,花期较早。  相似文献   

16.
DNA的甲基化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表观基因修饰方式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与DNA甲基化密切相关的蛋白--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eCPs)在DNA甲基化中起着非常显著的作用.通过浅谈DNA甲基化的作用及MeCP2的相关功能,并且构建了可表达MeCP2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MeCP2在肿瘤和Rett综合症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n)肝脏中提取线粒体DNA(mtDN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得到酶切图谱。以1 kb ladder作为相对分子量标准,以电泳迁移率为纵坐标,分子量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作标准图,利用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值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各酶切片段的分子量,并推算出大黄鱼mtDNA分子量为27.33×10~6 D,大小为16.891 kb左右。根据单酶切和双酶切的数据,以及mtDNA是环状分子等特征,建立了大黄鱼的mtDNA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采自中国西藏的苔类植物新种片毛合叶苔Scapania macroparaphyllia T. Cao, C. Gao & J. Sun。新种与腋毛合叶苔S. bolanderi Aust.相近,区别特征为:植物体小,叶腋内假鳞毛状附属物大,呈长片状;叶缘齿细胞单列,通常1-3个细胞长;叶表面角质层粗糙,具圆密疣,疣大,直径达6-7 μm。  相似文献   

19.
对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形态发生过程的观察旨在揭示该属地上茎的生长式样。该研究发现异 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是以往所认为的简单顶端生长。该属植物的顶芽已完全受到抑制。其地上茎实际上是萌发于小型叶叶腋的侧芽替代顶芽生长所形成的各级侧枝系统,即合轴分枝系统。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不分枝情况是位于大型叶叶腋的腋芽受到抑制所致,纯粹是一种次生现象,并不是尖舌苣苔族植物原始祖先的孑遗性状。尖舌苣苔族其他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并不均是从异叶苣苔属植物的生长式样演化而来。出蕊苣苔属和异叶苣苔属植物地上茎的生长式样可能来自同一个不太远的祖先,但已经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独叶苣苔属植物复杂的圆锥状对花聚伞花序并非从异叶苣苔属地上茎上部,即生殖生长部分退化而来,乃幼态成熟的复化过程所致。尖舌苣苔属的总状花序可能更接近尖舌苣苔族的原始祖先类型。  相似文献   

20.
康新江 《内江科技》2006,27(3):105-105
最近的研究资料提示DNA序列的改变和Epigenetics(表遗传学或拟遗传学)的机制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DNA甲基化后核苷酸顺序未变,而基因表达受影响,异常甲基化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笔者综合近年的有关文献对肿瘤细胞DNA甲基化形成的原因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