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威教育目的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杜威的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集其主要思想于一体的巨著。它为我们思考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立足点。本文就其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的论述着重分析了其教育目的观,以求我们能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国制定更好的教育目的体系而服务。  相似文献   

2.
杜威教育目的观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杜威的教育哲学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是集其主要思想于一体的巨著.它为我们思考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立足点.本文就其有关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的论述着重分析了其教育目的观,以求我们能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为我国制定更好的教育目的体系而服务.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从四个方面阐述杜威的教育目的观:他提倡的教育“无目的”其实是“有目的”:严格区分教育的内部目的和外部目的,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是外部强加的;着力于教育的现时性;注重教育的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其教育目的观对我国的现行教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与美国教育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教育无目的论",这一观点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它批判了儿童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等教育目的观。杜威并不是否认教育目的的存在,而是反对强制性的外在目的。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很多积极的现代价值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分析了"教育目的"内涵的变化,并对历史上存在的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以及中间形式的教育目的观进行了反思,进而思考了厘定教育目的的主体问题.笔者认为,教育目的观的选择应坚持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二者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有所取舍,就当前我国的国情和形势而言,我们的教育目的取向应更多地偏向社会目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经常被误读。教育并非无目的。所谓无目的,只是特殊语境下的一种表达方式,其中蕴含深刻的教育思想。重新解读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对于认识教育的内涵、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视野下,老年教育目的观存在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辩、应然的与实然的之辩、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之辩。本文对这些老年教育目的观进行较为系统的回顾和必要的反思,发现老年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思考老年教育目的观的逻辑起点,应然的老年教育目的观与实然的老年教育目的观可平衡于老年人的需求,对教育内容的规范不是老年教育目的观的核心。正确看待老年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老年人真实的、多样化的需求,保障老年人的学习权等,应该成为形成具体的老年教育目的时所依赖的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9.
怀特海是过程教育哲学的创始人,其教育目的就是要造就有业余爱好者基本优点的专家,或者说培养既有专门知识又有文化的人才。这一教育目的观的现实依据是怀特海个人的经历,其哲学基础则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思想。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超越了历史上诸多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中对怀特海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历史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杜威教育目的观解读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植根于其哲学思想和社会学思想,他在批判外在目的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内在目的——“教育即生长”。虽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受到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评与质疑,不过,在今天,这种教育理论依然有其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敏 《绥化学院学报》2004,24(1):133-135
本文认为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具有多方面性,且多方面的目的是统一的。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可分为最高目的——道德;一般目的——意向目的和道德目标。前者作为最高目的是他的教育理想,后者具体体现在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观体现了个人与社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国时期的历史教育家何炳松对于历史教育的目的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历史教育目的观由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组成,即帮助学生"明白现状"、培养学生的"智慧"与"推进民族复兴".何炳松的历史教育目的观对我们当前的历史新课程改革来说也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罗素的教育目的观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探讨的是罗素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一、罗素教育目的观的人本位思想基础罗素教育目的观的思想基础从总体...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思潮、思维方式和学术范式,在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解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观主张;在反对现代教育目的的永恒性、本质主义、理性主义和二元对立等的同时,消解着现代教育目的;给我们带来许多思考与启示。我国的现代化步履刚刚开始,需要的是积极的构建而非解构现代主义。在对教育目的的构建中,坚持辩证统一的科学方法论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教育史上长期存在着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杜威的教育目的观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哲学及社会思想渊源,他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的目的是更多的生长;教育过程以外无目的,教育目的寓于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之中。虽然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受到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的批评与质疑,但在今天,这种教育理论依然有很多积极因素值得人们去探索、去挖掘。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目的观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教育目的演进遵循了"终极者"的演进路径,虽然各个时期对教育目的的外在表述不同,但实质未变。"终极者"教育目的观将人抽象化、工具化,进而盲目拔高教育的功能,形成并维持着社会分化。社会发展使教育目的观的转型渐成必然。"普通人"的教育目的观将实现人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改组,人由个人主体走向类主体,社会成为有机整体,社会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学教育目的观的转变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那么,数学教师的数学教育目的观究竟有哪些实质性的转变?其对教学的影响又是怎样的?通过调查,得出了数学教育的目标结构、过程性目标、数学思考目标、数学思想方法目标正在不断完善并对实际教学产生了较为深入的影响的结论.而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马克辛·格林系犹太裔美籍著名教育哲学家.结合自身经历,格林以存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实践观、杜威实用主义等为基础,力图重构教育目的观.格林将教育目的界定为“全面觉醒”,其要素包含:批判思维、想象力、实践、道德、自由.格林独特的教育目的观丰富了当代教育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时我国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杜威心目中的“民主主义”特征,以及“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中教育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其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性质;接下来分析了杜威是如何引入“连续性”原则来击破构成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的“二元论”的。综合上述两方面,从而可更深入地透视杜威民主思想与其教育目的观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曹红 《教师》2010,(35):112-113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在北京大学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非凡的功绩,其教育思想成为了人类宝贵的遗产。本文浅析了蔡元培的大学教育目的观,其注重促进大学生“完全人格”教育和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研究者的教育目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