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动在变     
中国人历来觉得自己有一身力气,就能劳动。也有人觉得自己从小学会一门手艺,就能吃一辈子。极左路线时,好像只有体力劳动才是真正的劳动,只有体力劳动者才是真正的劳动人民,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不算劳动人民的一部分。改革以前,我  相似文献   

2.
首次出发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09,(16):116-116
大概是1968年的春天,我随大众日报的另两位同志出发去临沂地区采访。照我理解,只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公事外出才叫做出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私事外出,则叫做出门而不叫做出发。故而我说,虽然此前我也有过离家或单位外出的经历,但只有这一次离单位外出,才可以名正言顺地叫做出发,从而,这次出发也就成为我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而且也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出发。  相似文献   

3.
冯晔 《兰台世界》2014,(10):62-63
艺术是不分雅俗、不分南北以及习俗好坏的。只有心态正确的融合才会产生完美的艺术形式。在戏曲音乐的创作上首先要撇弃个人的思想、喜好,要有大局观,以众人乐我乐,众人悲我悲的胸怀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不分雅俗、不分南北以及习俗好坏的。只有心态正确的融合才会产生完美的艺术形式。在戏曲音乐的创作上首先要撇弃个人的思想、喜好,要有大局观,以众人乐我乐,众人悲我悲的胸怀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5.
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底格里斯河毫无动静地在眼前流过,河的另一半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一处宫殿,据当地人说,没有人能活着游过对岸,因为你尚未游过中线,就有不知哪里的暗枪击中了你。 那天下午在湖畔,我看到了总统儿子乌代开着名贵的欧洲跑车在身边飞驰过去,我才意识到,只有底格里斯河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伊拉克。 底格里斯河上的大桥都被炸过,这次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6月我从武义县调到路桥区筹建图书馆,已经近7年了,路桥吸引我的理由是有机会建设一个更为理想的图书馆。从没有图书馆到有图书馆,从无馆舍到有馆舍,从1个人到9个人,从没有书到现在4万册藏书……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在其中而不知,只有回头的时候才发现一  相似文献   

7.
刘树超 《大观周刊》2012,(39):112-112
在研究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我记得有人说过,“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一种实践,是现实的意识。不论人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有在语言材料、语言的术语、词句之上才可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天,10年前的一位同事从省城某机关打来长途电话,问我为啥子还没有提升?我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不知道。”因为,这样的问题,只有我的领导,我领导的领导,还有人事部门那些有资格代表“组织”的人,才有权回答这个  相似文献   

9.
二十年前,我很穷。 那时候,我的月工资才七十元,因此只有逢年过节才敢咬牙买九毛钱一包的“大重九”,平常只能抽四毛钱左右的烟。至于买第一辆自行车,百分之七十的钱是借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在热线新闻部门工作已逾5年的记者,我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项正在大力开展的活动可以说是深有体会.我一直认为,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把握读者的思想脉搏,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脱离群众的作品绝不会是好作品.这些感受是我在以往的工作中逐渐体会到的,并不断在工作中得到印证.在步人新闻记者这个行业之前,我是一名主修英文和经济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是在最初的采访中就脚踏实地地从基层做起,我很难了解百姓的想法和关注点.社会新闻涵盖内容广泛,社会新闻记者与各阶层人士均有接触,只有努力使自己贴近采访对象才是赢得精彩新闻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杨勇 《军事记者》2013,(11):70-70
基层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火热生活,写出的稿子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有思想的深度。作为报道人员,只有到活水中,才能逮到活蹦乱跳的“大鱼”。就拿我最近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的一篇题为《“新闻发言人”列入训练内容》一文来说吧。写这篇稿子时,我们单位正在与兄弟单位联合开展首都防空军事演习活动,采访期间.我无意中看到了师宣传科干事张涛手中拿的一份“军事新闻发布会脚本”.这立刻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我感觉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相似文献   

12.
薛亚利 《新闻知识》2001,(12):48-48,34,47
我是1975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从学写第一篇新闻稿到获得100多个全国、省、市奖,并出版两部专著的成长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新闻工作者只有将自己的事业同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做出一些成绩,他的付出和努力也才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和支持,成才的路子也才会越走越宽广。我的体会有以下四点。一、明确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方向是目标,是动力,是灯塔。一个记者要力争有较大作为,必须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并制定高远的追求目标。正如我国名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所说:"只会写几百字的‘本报讯'",…  相似文献   

13.
有人以为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只有揭露社会的弊端或阴暗、挖掘人性的真相或丑恶,才算得上深刻,才称得上深度。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正面的引导与积极的鼓励,就像一缕阳光洒向潮湿的角落,更能激发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善良、责任和义务。一部充满暴力或满是色情的电影或电视,在观众心里怎么会有和谐?一部描写悲苦悲伤的小说,又怎能体会阅读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4.
地图     
你知道是谁发明地图的吗?我也不知道,可我总是在想这个问题,那人一定是个伟人,我想。他的灵感是不是来自小时候尿床的经验?不知道。十八世纪时发现了一土耳其海军上将的地图,在图上有只有现在的高科技才可能测出的南极洲冰层下的地貌。地图是不是外星人带来教地球人的呢?朋友养了一大缸热带鱼,都很好看,有几只特懒,趴在  相似文献   

15.
是思想解放运动造就了《于无声处》,造就了后来成为作家的我我至今仍然认为有两个《于无声处》。第一个是属于我们工人文化宫业余话剧队的伙伴们,第二个是属于那个时代我之所以支持重排《于无声处》只有一个理由:我们总得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只有知道当年的起点在哪里,才能度量出我们这30年究竟走得有多远一位"80后"说,我原来以为这个戏距离我们很遥远,看完才知道我们的距离其实很近……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想说的主题是,数码印刷不是打字复印。来参加这个论坛.大多是探讨中国的数码印刷出路在哪里,我可能谈的更多的是问题,只有深刻认识到问题,才能看清哪一条才是能走的路。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听人讲,报道员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写出稿子才有思想、有分量、才会抓准问题。于是,我就十分注意学习理论,如《求是》上的社论和文章,我有空就看,可一年过去了,我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都不见提高。请问:为什么我学习了理论用不上呢?54851部队革继胜革继胜同志:你遇到的问题在初学写作中是常遇到的。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一、学习政治理论对于提高认识能力、新闻敏感都很有帮助。这是不容怀疑的。因为新闻敏感从根本上讲也是政治敏感,只有政治理论水平高了,新闻敏感才会相应提高。二、仅仅依靠学习政治理论来提高新…  相似文献   

18.
我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已从事业余新闻写作40多年了。实践经验告诉我,写新闻稿要做到“准、新、快、全、多”。这是我多年来遵循的写稿原则。一是准。就是每篇稿件立意要准。要和党的宣传口径吻合,符合党的现行路线、方针和政策。报纸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报道中心,只有把握这个中心,采写的稿子才能切中要点,发稿命中率才会高。二是新。即报道内容要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能人云亦云,那样写出的稿件就会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只有写出人人心中想,别人笔下无的稿件来,才会产生较好的宣传效果。这个“新”还包含写稿者的超前意识,即两眼紧盯上…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华诞,恰是宜昌市图书馆走过54年历程之际。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让我这个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图书馆员感触颇多,我深切感受到只有国家兴旺了,图书馆事业才有了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宜昌市图书馆54年历程亦然。  相似文献   

20.
重返新闻界     
重返新闻界徐忠友一名记者,只有当他离开新闻界时,才知道那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我就有一段这样的经历。今年年初,经友人举荐,我离开了曾经工作过多年的报社,从西子湖畔来到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到了新单位以后,我发现这是一本面向企业的,印刷非常精美,但里面刊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