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谁最先聘请了齐白石到北平艺专任教?是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一种说法是:林风眠首先聘请了齐白石,有白石老人自述为证:“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年),我65岁,北京有所专门教作画和雕塑的学堂,是国立的,名称是艺术专门学校,校长是林风眠,请我去教中国画。”言之凿凿,不容置疑。另一种说法是: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后,非常欣赏齐白石的艺术造诣,于是“三顾茅庐”,请齐白石到艺专任教,使他从此画名大振。因此,徐悲鸿是发现齐白石的“伯乐”。白石老人赠徐悲鸿的诗中,确有“昔庐三请不容辞”的句子。两种说法,都出自白石老人之口,让人如坠云雾,难明就里。或认为白石老人所记有误,林徐聘请齐白石任教只有一人为真。或说二人都聘请了齐白石,但又无法解释既然林风眠聘请了齐白石在先,为何还有徐悲鸿“三顾”之说。  相似文献   

2.
冯佳 《文教资料》2009,(31):88-89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教育在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中逐渐成长起来.徐悲鸿的美术教学体系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主导。在徐悲鸿的美术教学体系中.“新七法”构成他素描教学理论的一大特色,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素描基础教学。本文对徐悲鸿的“新七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林风眠先生被称为 2 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绘画先驱、美术教育家。本文主要以林风眠先生提出的“为艺术战”、“以艺术运动为职志”,主张艺术的个性发展及其美术教育思想进行论述 ,从而揭示林风眠先生的这种独立自由的知识分子人格塑造的品格及其创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林风眠美术教育思想的分析和介绍 ,本文提出以“兼容并包 ,融合中西” ,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思考。并倡导个性化 ,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的开放型模式。  相似文献   

5.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绘画大师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家。在几十年的美术教育中,他发现、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美术人才。被郭沫若称誉为画坛上“南北二石”的傅抱石和齐白石,也都曾得到徐悲鸿的相识之力。20年代,民间老画师齐白石定居北京、由于生活清贫,他只能以卖画维持生计。面对当时为保守派垄断的北京画坛,齐白石“十载  相似文献   

6.
林风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现代派绘画的代表,是蔡元培先生大美术教育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为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他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历史,对了解目前中国美术教育的状况将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绘画及中国写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他以学贯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开启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新时代。中国近现代画坛知名者众多,但  相似文献   

8.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徐悲鸿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改革以及国内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论、现实主义绘画理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理论的解读,进一步阐述了徐悲鸿绘画思想的创新性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徐悲鸿》表现了绘画大师徐悲鸿融会中西的绘画成就及其对中国美术教育的杰出贡献。同时对徐悲鸿一生的感情经历也有着非常细腻的描写。文章对该电视剧的成绩以及演员表演的成功之处进行了精细分析,对某些地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几次留日、留欧热潮过后,国人的油画艺术观也已经初见倪端。在政府的推崇下,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写实主义美术实际上已经成为官方艺术,或者说是主流艺术,不过其他诸如刘海粟、林风眠等颇具现代之风的艺术样式依然存在,而且还有一批在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也在尝试不同的艺术风格。如画戏剧人物见长的关良,优秀女画家潘玉良等。在此期间,这些向现代派学习的从艺者集体开创了一些艺术团体,如“决澜社”和“摩社”等,而最有影响的就是“决澜社”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运动的发起人,鲁迅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和美术教育界的崇高地位,20世纪30年代中期鲁迅先生扶植与培育的新兴木刻运动,到抗战时成为“美术救国”的中坚力量,事实上,鲁迅在美术教育方面有很多个性鲜明,影响深远的见解,并非仅仅局限在木刻运动方面,他对中国现代美术及美术教育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林风眠一生画过许多经典系列的作品,其中以“宝莲灯”最具代表性。1950年,林风眠移居上海南昌路,不久法籍妻子携女儿离国,京戏和地方戏成了孑然一身的林风眠生活的调剂,同时他也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因此,戏曲人物就成为林风眠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他曾说:“我喜欢看电影和各种戏剧,不管演得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  相似文献   

14.
徐悲鸿先生是我国近、现代一位受尊敬的国际艺术大帅,我国杰出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他通古博今,学贯中西,倾毕生精力和心血发展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和培养专业美术人才,他的艺术成就和学术思想永载人类史册。  相似文献   

15.
钩沉     
●1895年7月19日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诞辰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生于江苏宜兴县,是我国杰出的画家、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怀着对美术人才的无比热爱和关心,培养了中国新一代的美术家,是我国现实主义美术教育的奠基人。1917年,2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先驱之一林风眠先生,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美术院校杭州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他推行以兼收并蓄、中西融合、尊重艺术自身规律为特色的现代艺术教育观和教学模式,并逐渐形成体系.但新教育实践一路从挫折中走来.该文着重对他早期的美术教育实践进行一些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可染     
李可染先生也象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大师一样,走的是“中——西——中”的艺术道路。在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充满了坎坷和艰辛,正如他所说:“我不依赖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苦学派。”李可染,1907年3月出生在江苏徐州,家境清贫。七岁时父母竭尽全力才使他进了私塾,十岁进入小学。这段时间他对美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位叫钱食芝的先生曾为他题诗:“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他十六岁小学毕业后,即进上海美专善师科学习,  相似文献   

18.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青少年时,曾随父亲(民间画师)学画和外出卖画。五四运动前夕,经刻若努力,到日本和欧洲学画。他牢记老师达仰(法国画家)的赠言:“勿慕时尚,勿甘小就”,留学八年,作画上千幅。回国从教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美术教育体系。人们最为喜爱的,是他创作的奔驰无羁的马。徐悲鸿画马能够那样传神,一方面源于他对马的生活情态作过深入的观察;更重要的,是他的画借物喻情,我们从画面上不仅看到了马的各种动态,更能感受到它所激发起的奋起自强的勇气。徐悲鸿与他的绘画艺术@佚名  相似文献   

19.
陈潇 《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36-137
辛亥革命之后,随着众多留学生从日本、欧美的回国,重振中国艺术,唤起民族精神的觉醒的呼声日益高涨。以蔡元培、徐悲鸿为代表的一大批留学生,为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确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近代画坛上,可谓大师济济。林风眠却是其中甚为特别的一位——作为中国近代两所国立艺术学府的执掌者,却以归隐方式退出;作为早年曾极力提倡走上十字街头、艺术救国的前行者,晚年却又决然返回到艺术的象牙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