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纪念碑",是首位在世时作品入选"美国文库"的作家。她对经历剧烈社会变化的南方家庭生活和社区矛盾给予了深深的关切。本文聚焦《绿帘》中的"外来者",研究传统文化在尤多拉·韦尔蒂作品中的体现以及韦尔蒂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态度。通过分析黑人男性外来者的身份构建过程,揭示出不同时期的外来者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身份构建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尤多拉·韦尔蒂关注南方社会、南方文化,正确审视和对待南方文化,最终重构了新的历史语境下的新南方。  相似文献   

2.
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生长在南方,作品多以美国南部的乡村生活为背景,描写居住在密西西比河边小镇的人们的生活,被认为是美国南方文学的发言人之一。与其它南方作家不同,没有背负历史的仇恨,也不为荣光的失去而哀挽,韦尔蒂以一个平静中立的眼光看待南方的现在与未来。家庭是韦尔蒂小说的重要主题,通过婚丧嫁娶等家庭生活的细节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简单的家庭为复杂社会的缩影,韦尔蒂表示对南方的关注,在时代变迁下家庭所受到的挑战与调整。  相似文献   

3.
受美国南方独特的历史文化影响,南方作家总是在他们的作品中,构建出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南方神话"。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第二代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在她的最后一部作品《乐观者的女儿》中描写了女儿劳雷尔由沉溺于过去的神话到自我意识的觉醒的过程,消解了"南方神话",实现了过去与现在的和解。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尤多拉·韦尔蒂在小说<送给玛朱莉的花>中,借鉴了摄影艺术手法,将造型艺术与文字艺术完美地结合,利用文字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文字与造型艺术融合的基础,以及韦尔蒂小说中的独特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韦瑟罗尔和菲尼克斯分别是美国南方女性作家凯瑟琳·安·波特与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佳作《被遗弃的韦瑟罗老奶奶》和《熟路》中的老年女性。该文旨在比较韦瑟罗尔和菲尼克斯两位人物形象,从她们的人生经历,精神品质和形象内涵方面发现异同,并从叙事话语,叙事视角,叙事空间以及叙事手段角度探讨波特和韦尔蒂在各自人物塑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产生的效果,从而发现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作家创作手法的共通及特色。通过比较,深化读者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同时充分感受波特和韦尔蒂相通又迥异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6.
在《乐观者的女儿》这部小说中,韦尔蒂以其精湛的叙事技巧,通过第三人称内视角和外视角转换的方式,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南方的社会、文化、道德观及家庭的变迁,为读者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南方世界。  相似文献   

7.
马海燕 《天中学刊》2002,17(4):67-68
米兰达、伊娃和普利斯·兰多分别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和尤多拉·韦尔蒂塑造的三位文学形象。尽管她们在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感情历程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她们却分享着许多相似之点,尤其是三者都表现出了反叛的精神,这种反叛精神与美国内战后的社会大背景是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著名女性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短篇小说《哨声》为模板,运用叙述学理论,从叙述视角的转换、人物话语思想的表达方式及修辞格式三方面简析短篇小说《哨声》,从而帮助读者更好的体会作者对美国南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感受。  相似文献   

9.
《熟路》是美国当代作家韦尔蒂的著名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韦尔蒂通过所选择的独特的聚焦人物、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及充满了隐喻、梦幻色彩的高超的叙事手法,为读者呈现了南方穷苦黑人的艰难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0.
尤多拉·韦尔蒂是美国20世纪南方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金苹果>一集的七篇故事采用了不同的聚焦方式,根据聚焦人物的年龄和性别,七篇故事可以分为四类女性视角、儿童视角、男性视角、全知视角.从这四个方面对<金苹果>进行分析,以探讨该小说集中多变的叙事视点,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作家对女性命运的不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何丹丽 《海外英语》2011,(8):295-296,303
Although Katherine Mansfield never claimed that she was a radical feminist, she showed her concerns and pondered on females through her life of pursuing freedom and independence, her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and her short stories. She had her own feminism consciousness and viewpoints. She believed that man and woman were different and living in a different world, and it’s very hard to understand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 other sex. Man dominated the society in the economical and political areas in tradition that they had the speech right and ranked above woman. However, Mansfield saw the hope of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inism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2.
从《已故上校的女儿》看曼斯菲尔德的叙述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的题材、写作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作了大胆创新 ,形成了一种具有散文诗式的小说体裁。叙述时间、叙述角度转换和叙述语言是她创作技巧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福克纳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通过艾米丽的悲剧人生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矛盾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类心灵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分析曼斯菲尔德不确定的国家身份入手,结合曼斯菲尔德的传记、书信日记和她的短篇作品,剖析其国家身份不确定性的根源和形成原因,解读小说幻灭主题,结论认为研究曼斯菲尔德不确定的国家身份对进一步理解短篇小说主题特色和写作风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于家族的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以贯之的主题,而张爱玲的小说则将家族丈化主题中的封建与现代、人性的恶与丑、家族的溃败置放在一种苍凉的情绪基调中,并以其独特的视角为中国现代文学家族叙事提供了重要的家园漂泊的文本形态.对于张爱玲来说,对家族的书写不仅是由于一种文学传统,更多的是源于一种精神需要.她是以家族来映照人生,洞察在俗世人伦中作为独立的人的内心世界,并追问生存的终极意义所在,这也正是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家族叙事主题方面所显示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绛在新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将文学视为生命中心灵与情感的寄托,在心有所感时随事即兴,于生活之中随遇而作。这些治学之余的随兴文字,平淡自然与细腻婉转并具,幽默俏皮与深情蕴藉兼美,但学者身份带来的理性气质,也让她的创作风格缺少变化,创造性稍弱。随遇而作的写作特点,让杨绛的文学创作在独具特色的同时,也能于题材和风格的局限之中彰显出弥足珍贵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8.
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她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是美国女性自强自立的杰出代表。她从小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创作了多部以大海为题材的科普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当时的科普创作和公众对科学的认识。从对大海的研究考察和感受中她形成了一种极为深沉的自然信仰,促使她站在了环境保护的最前沿,成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惯于采用多重视角和心理时间,结合精神分析,进行记忆书写, 同时细致刻画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港社会的世俗万相,以心为眼揭示复杂的男女人情。她的叙事还继承中国古典小说客观写实的手法,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深度。  相似文献   

20.
黄咏梅的小说创作路线与70后很多女作家们的"私人化写作"、"身体写作"等差别较大,她的立足点在普通的社会生活之中,并且善于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精致的比喻,充分展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她既带着纯然的女性意识进行写作,又在一定高度上摒弃了性别意识,从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人类共同的思想意识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