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充肌酸对提高运动员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观察了12名国家短道速滑运动员在1996年参加美国、加拿大挑战赛前大运动量训练期间,进行短期补充大剂量肌酸(12.5~22.5 g/d,持续5 d)前后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短期大剂量补充肌酸 5 d后,运动员在大运动量训练期间,与运动量和强度密切相关的血清 LDH、AST 活性和与肌肉损伤有关的 CK-Mb 酶活性没有出现明显升高的现象,血清 BUN 含量较补充前有非常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研究长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红蛋白及其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旨在发现训练引起的血红蛋白降低时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22名专业游泳运动员参加了本次试验。所有受试者参加正常游泳训练,试验期14个月。在观察期内,大多数运动员Hb的变化在1 g/dL以内,变化大于1.5 g/dL、特别是大于2 g/dL的人次较少。在运动训练引起的Hb降低过程中,早期网织红参数中的不成熟网织红细胞比例增大,成熟网织红细胞比例降低,红细胞参数中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大,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也降低,未发现铁缺乏引起的血红蛋白浓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吸烟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对长年吸烟的专业运动员血清、红细胞、白细胞中锌含量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吸烟不是直接导致运动员血液中锌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和营养及时补充保障,对于恢复血液中锌含量回升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有氧耐力训练大鼠定量运动后红细胞的氧化应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曹志发 《体育学刊》2006,13(4):50-52
为了解耐力训练大鼠进行一次定量运动后红细胞的运动氧化应激是否降低以及是否减轻了自由基对其的影响。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不训练组(C)、每次训练20 min组(T1)和每次训练40 min组(T2),训练组在跑台上以28 m/min的速度训练6周。取样前各组又随机分为安静组和定量运动组,测试大鼠红细胞中GPX、SOD及Na -K -ATP酶活性和MDA含量。结果发现定量运动后,未训练大鼠SOD、GPX活性及MDA含量升高,Na -K -ATP酶活性下降;20 min训练大鼠SOD及Na -K -ATP酶活性下降,MDA含量和GPX活性升高且变化程度较未训练大鼠小;40 min训练大鼠各指标变化不大。结果提示有氧耐力运动训练能降低定量运动后红细胞的氧化应激,减轻自由基对红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红细胞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可导致红细胞的损伤,加速红细胞的清除。在运动中引起红细胞损伤的因素主要有:机械性因素,氧化应激和渗透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大负荷专项训练对散打运动员氧化应激及红细胞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一次大负荷专项训练对不同运动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生化测定方法检测受试者一次大负荷专项训练前后游离血红蛋白和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大负荷散打专项训练可引起血液氧化应激水平的提高,同时导致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这可能是造成运动性红细胞损伤、运动性疲劳及溶血性贫血的重要机理。优秀散打运动员比一般散打运动员过氧化与抗氧化系统功能更强,认为运动性氧化应激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学界对低氧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间关系十分关注。在海平面常用低氧训练方法使机体血红蛋白含量增加,其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耐力,提高运动员机能能力,获得良好的训练比赛效果;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红蛋白合成,血液携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低氧和高原训练中其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又讨论了检测滥用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观察了10名中长跑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海拔1917m)训练前后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血液RBC、Hb、网织红细胞(RC)、血球压积(Hct)的变化。结果发现:(1)高原训练能显著增加运动员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但EPO水平在上高原1周后下降,4周后下降幅度更大;下高原3周后又开始回升。网织红细胞的变化趋势与EPO的变化保持一致;(2)高原训练能提高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并且高原训练产生的影响效应,可能至少保持3周;(3)高原训练对女运动员产生的影响效应,比男运动员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RT-PCR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大负荷训练及恢复后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低负荷训练组和-次大负荷训练恢复24h组EPO mRNA水平比安静组分别增加4.88%和7.32%,但均无显著性.在大负荷训练组中,EPO mRNA较安静对照组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恢复组中,除了一次大负荷训练恢复24h组较一次大负荷训练即刻组EPO mRNA具有显著的增加外(p<0.05),持续大负荷训练组在恢复后EPO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提示训练负荷太低可能不足以引起对EPO表达的刺激;适当负荷的训练后可促进EPO的表达,但持续大负荷训练可导致EPO表达水平的降低,这可能是诱发红细胞数目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孟志军  高炳宏 《体育科研》2010,31(4):75-78,93
高原和低氧训练已成为运动员训练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训练目的主要是提高氧运输和摄取能力。目前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训练中变化的报道较多,但在高原训练时间长短以及高原和低氧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异同等方面还没有报道。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促红细胞生成素研完进展加以综述,以便对高原和低氧训练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规律有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低氧训练中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的变化规律,旨在筛选预测和评价低氧训练效果的指标。研究表明,在26天的低氧训练中,高住高练低训组网织红细胞参数在不同时段显著增加,说明骨髓红系造血功能增强;高住高练低训组训练效果优于低住高练组;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是低氧训练的敏感指标,并与血红蛋白变化存在一定关联性。提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可作为低氧训练效果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来源及生物学活性,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运动与EPO的研究成果:分析急性运动及长期耐力运动对血浆EPO的影响;高原训练后EPO的变化情况;提出EPO可作为耐力运动训练的评价预测指标;最后就rhEPO作为兴奋剂的使用、危害及检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模拟低氧训练后大鼠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变化,探讨不同强度模拟低氧训练对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16小组,其中常氧跟低氧各8组且一一对应。5周中强度训练、6周高强度训练后,检测大鼠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仅接收低氧刺激,不会使骨髓造血状况有显著改变;但进行高强度训练会使幼稚网红含量明显增多,骨髓红细胞比较活跃;两种氧环境中训组和高训组运动后基础状态下,网红含量都没有发生明显改变,高训组在运动后即刻骨髓造血功能是受到抑制的;低氧环境下,一次高强度运动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进行中强度训练会显著提高骨髓造血状况,进行极限强度运动后,网红活跃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耿青青  石鸿儒 《体育科学》2004,24(5):29-31,41
高原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其主要的生理效应是高原训练中的缺氧运动可刺激红细胞生成素和红细胞生成,提高红细胞中2,3-磷酸甘油酸水平。为预防在高原上的过度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免疫力,从运动免疫学角度,对高原训练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老化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老化和生成的角度,探讨不同有氧训练方式对大鼠红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测定红细胞老化参数膜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率.结果:与安静对照组相比,间歇训练与持续训练两种训练方式训练的大鼠,在1次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和24h后采血,其红细胞PS外翻率均有显著性升高.比较不同运动训练组两个时间点的结果发现,各运动训练组急性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细胞PS外翻率有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运动训练对红细胞膜具有较大的破坏,加速红细胞的衰老,并且不同训练方式对红细胞膜的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运动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数量与血红蛋白含量的中心控制作用,运动训练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的影响,以及服用重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机体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8.
运动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的运动负荷的游泳训练对SD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采用Ⅲ型补体大分子片段(C3b)致敏孝母血凝法研究红细胞膜C3b受体活性以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的变化,采用PEG半定量法测定血清免疫复合物(CIC)的变化,结果发现:训练会对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其影响程度与运动负荷的变化有关,通过本文的研究,提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改善机体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观察蜂胶对运动小鼠红细胞形态以及血浆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研究蜂胶对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为蜂胶在运动领域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KM)随机分为安静组(A)、安静蜂胶组(B)、训练组(C)、训练蜂胶组(D).蜂胶组每天按45mg/kg体重灌服蜂胶液,其他组灌服等量饮用水,持续四周,训练组进行四周游泳训练.所有小鼠在最后一次游泳训练结束后次日摘眼球采血,观察红细胞形态、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结果:(1)与安静组相比,单纯训练组小鼠红细胞畸形率、血浆MDA含量显著增高,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2)与安静组相比,安静蜂胶组红细胞畸形率降低但无显著性,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3)与单纯训练组相比,训练蜂胶组的红细胞畸形率、血浆MDA含量显著下降,血浆SOD活性、红细胞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升高.结论:蜂胶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对红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周HiHiLo、LoHi训练模式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EPO、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动态变化影响,探讨两种低氧模式训练效果,为低氧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结果:3周实验过程中EPO变化趋势一致,先升后降,但高峰出现时间不同.HiHiLo组红细胞参数Hb、网织红细胞参数%Retie、#Retie均高于LoHi组.结论:Hi-HiLo组较长时间低氧刺激同时加入低氧和常氧环境的适当运动,更能有效刺激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