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黄友义,197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语大学)英语系,进入外文局,供职于外文出版社。当翻译,后兼职于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现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相似文献   

2.
《对外大传播》2016,(9):F0002-F0002
8月24日,《中国关键词》(多语种)首发式暨海外合作出版签约仪式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主持仪式。  相似文献   

3.
<正>12月23日至24日,中国外文局举办主题为"创新发展与标准化建设"的中国语言服务业大会暨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院长周明伟出席并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翻译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刚毅作大会主旨发言。来自中央有关部委、企事业单位、各省(区、市)外宣部门和翻译协会,以及部分高校研究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8,(9):52-55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开幕前夕,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做客中国网,详细介绍了大会的亮点和中国译协作为主办方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他对于大会主题“翻译与多元文化”的独到见解,并生动阐释了“非通用语种”对文化多元的作用、媒体与翻译的关系以及翻译出版物在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等问题。访谈形成1万多字,我们在这里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开幕前夕,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做客中国网,详细介绍了大会的亮点和中国译协作为主办方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他对于大会主题"翻译与多元文化"的独到见解,并生动阐释了"非通用语种"对文化多元的作用、媒体与翻译的关系以及翻译出版物在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等问题。访谈形成1万多字,我们在这里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1月10日,《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中国外文局总编室主任黄卫,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主任李丽宁、副主任杨平,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李春凯出席了活动。陆彩荣表示,《中国关键词:十九大篇》多语种图书是"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外文局继翻译出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多语种图书之后,在中国政治话语对外传播领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是一位"老外宣",他从21岁开始在中国外文局工作,39年的职业生涯始终从事着对外传播工作。其间,曾担任国际译联副主席职务,现在是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全国政协  相似文献   

8.
《对外大传播》2014,(6):F0002-F0002
正5月29日,第三届京交会重点活动"语言服务与全球化论坛"(Language-Key to Global Success)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中国翻译协会联合国际知名行业协会全球化与本地化协会、知名行业会议本地化世界大会和美国商务咨询机构Rockant培训咨询公司共同主办。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副司长吕继坚、中国译协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译协副会长黄友义出席并致词。中国译协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9月21日—22日,中国外文局编委会召开了“1994年对外经济报道研讨会”。局长、局编委会总编辑杨正泉,副局长、局编委会副总编辑黄友义以及局属各书刊社的总编辑、编辑、记者、翻译约40人参加了研讨会。已经离休的人民中国杂志社原总编辑车慕奇、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总编辑沈苏儒  相似文献   

10.
由于有了翻译工作者的劳动,使这个世界彼此不再陌生。比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使我们隔着二百年的岁月长河都能会心一笑;今天安徒生的童话仍然在润泽着人们的情感;高尔基的《海燕》沿着时光的海岸,穿行于这个斑斓的时代。2005年8月3日,在芬兰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举行了第十七届世界翻译大会,中国作为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的申办者,获得了成功;同时,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当选为国际译联副主席。消息传来,全国翻译界乃至外宣领域的工作者们无不感到敢欣鼓舞。因为在这个翻译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上,中国将又一次出演重要角色,在黄友义(以下简称黄)从遥远的芬兰坦佩雷市回到北京的第一时间内,他接受了本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11.
《对外大传播》2008,(9):46-51
"翻译与多元文化"是前不久在上海结束的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题。这个主题也正是当今对外传播所面临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该主题所阐述的精辟见解,蕴涵着外宣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永恒话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在接受专访时指出:"本届大会的主题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人民对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关注。"他同时表示,我国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在国际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要建设和谐世界,就需要加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感情。在这其中,翻译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翻译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工具。原中国驻法大使吴建民在作主旨发言时表示:"西方文化作为几个世纪以来统治性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一现状也使得一些西方人就认为,对他们来说是真实的东西,也必须对其他人是真实的,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曼加沙在他的主旨演讲中谈到了联合国对翻译人员的特殊要求。他说,在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里,翻译者需要具备一种政治敏感性。他们必须清楚自己的立场,同时把个人观点抛在一边。此外,联合国的译者还必须对当今世界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国际和平安全、人权、环境保护等抱有极大的兴趣。国际译联主席毕德在专访中谈及东西方交流的话题时说:"人们常常会对不了解的东西产生恐惧,并会从自己文化的角度进行猜测",翻译的作用就是打破人们之间的沟通障碍,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桥梁。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在本届大会召开前夕做客中国网,他对于大会主题彰显翻译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现实世界多元化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在接受专访时详细介绍了本届国际译联人选和国际译联的发展方向。他认为,只有整个国际社会都理解了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翻译工作是需要职业翻译来做的工作时,才能真正保证翻译的质量。为了同读者一起分享上述精彩论断,也为了让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题"翻译与多元文化"带给我们的启迪延续下去,本刊将部分主旨演讲和专访的内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2002—2023年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俄语翻译的673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俄语翻译研究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呈现,量化分析其研究现状及热点,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预测与展望。研究结果表明:俄语翻译研究热点主要包括翻译原则及策略、翻译人才的培养;俄语翻译在研究范式、方法与工具、理论层面的创新程度存在不足;同一学科、交叉学科间的研究者合作有待加强;翻译理念呈现出滞后化特征;翻译原则与策略相关研究亟待提升;翻译人才培养机制应以时代需要为导向进行调整。未来俄语翻译研究可能将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语料库在词典编纂、机器翻译、翻译研究和语言教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翻译技术及机器翻译领域的研究也将继续成为研究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目前中国文化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典籍翻译涉及的任务,学科性质,顺译与逆译,闭门造车与借船出海,典籍翻译与非典籍翻译的区分和对策,以及当下从事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独特意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对于当下的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具有一点建设性意义,并望有志于从事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的青年学人励志进学,继续民族典籍翻译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4.
法律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法律文化融合与交流过程中的重要枢纽。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在法律翻译中可能无法准确翻译法律术语,这就给法律翻译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影响了其翻译质量。如果能够从中英法律文化差异的角度展开深入分析,找到准确切入口,势必可以为法律术语的翻译提供助力。因此,该文从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入手,了解了法律术语翻译的“五个维度”,进而提出了掌握西方法律的目的术语及渊源术语、寻找功能对等的法律术语完成翻译、促进法学与英语教育的融合、强化法律翻译人员的语言素养等策略来进行法律术语的精准翻译,以期为法律翻译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对外大传播》2011,(10):12-12
中国外文局第六届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于2011年9月6日至8日举行。6位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和奥地利的海外出版专家与局属出版社、国图公司的编译、发行人员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主持了开幕主论坛,副局长陆彩荣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阅读世界的“狂欢时代”。中国出版业出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世界当代文学被大规模和系统地翻译引进出版,而今天,对世界名著的翻译很难再超越那个时代。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如何让世界通过引进书籍这种最常见、最大众化的文化传播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中国对外出版人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 从法兰克福书展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还有连续两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简称“中国外文局”,下文同)主办的出版选题策划会,都可以看到中国出版人对外出版的追求与梦想一直像火一样燃烧。 为此,在2007年7月29日-8月5日,本刊一路追踪“国际出版选题策划会”,亲身感受到外国出版商正在怀着渴望“阅读中国”,而中国出版人也带着追求与梦想,积极了解国际出版界的需求。为此,本刊采访了近十位国际出版业专家和学者,以及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以其鲜活的互动内容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哲学著作翻译高潮,以金岳霖、贺麟、艾思奇为代表的哲学家从哲学思辨的视角观照翻译理论,其翻译思想涵盖翻译的本质、可译性、翻译标准等翻译研究的重大命题,突破了传统的直译/意译的二元对立,但其哲学翻译思想的挖掘与贡献极少关注。本研究梳理了艾思奇、贺麟、金岳霖的哲学翻译思想,尝试提出其哲学翻译观的形成基础、翻译的本质及辩证的方法论特征等共同翻译观,再次从哲学高度印证了"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补充了翻译家思想研究,拓宽了言与意的跨学科视域,延伸了译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8.
正7月29日,中国翻译研究院成立仪式暨"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与中译外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蔡名照、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宣布中国翻译研究院正式成立。蔡名照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翻译研究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适应了我国翻译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他希望把中国翻译研究院打造成翻译领域重大课题研究的平台、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的平台、翻译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的平台和高水平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9.
翻译科学和翻译艺术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是不可分开的。无论是翻译科学还是翻译艺术都必须接受翻译哲学的指导。因而,有必要扼要地介绍何谓翻译哲学,进而阐释许先生《翻译的哲学》的创新思维,即"美化之势"这一哲学话语内涵与外延的学术性、严密性与翻译魅力。此可谓是许先生再次许约"译学要敢为天下先"的生动表现,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得到国际舞台话语权增添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的主题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与翻译工作"。没有翻译就没有现代中国这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在此之前,中国的翻译工作主要是让世界的先进思想走进来,这些思想囊括了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