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21,(6):95-99
在应对社会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中,青少年表现出的道德行为既是公民教育重要内容,也是评价道德教育成效"试金石"。公共危机事件呈现的形态主要有地区战争、重大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网络防范失效、经济危机等等。这既有地域性的,也有全球性的。应对公共危机事件,学校应着重加强青少年崇尚英雄主义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保护生态环境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公民责任担当教育等。同时,在实施道德教育途径中,需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教育合力,协同完成青少年德育任务。  相似文献   

2.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做好新常态下思政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强化责任担当,通过积极的教育环境、科学的教育体系、凸显实践的教育主题开展工作,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培育当代大学生"三个自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抗疫实践中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的重要价值遵循,抗疫精神视域下探讨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促进新时期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新时期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高校进行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建设清朗网络空间的需要,也是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大学生网络责任包括4个方面:网络政治责任、网络道德责任、网络文化责任、网络法律责任。面对新媒体迅速发展给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开辟高校德育新战线,探索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新路势在必行。新媒体视域下,严守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增强网络政治责任意识;完善法律责任素养课程建设,培育网络法律责任意识;倡导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培植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创新网络文化育人形式,涵养网络文化责任意识,是增强大学生网络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论危机本质上是现代公共危机通过互联网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风险性存在,究其原因还在于其本身与大学生利益和价值取向契合。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危机不仅能有效化解其潜在风险,同时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契机。对于危机的有效化解不仅要立足于危机现实,关键还要注重对学生教育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6.
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仅在于技术,也在于责任品质,即社会需要有伦理责任的技术人。海南省工业学校是国家级示范性建设学校,该校师生对于学校责任教育的现状满意度不高,应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行为来构建“敢于担当的海南人”的素质结构,以从我做起、从善做起、从小做起和从严做起等路径来实践学校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参与应对公共危机,是政府和社会组织治理公共危机以外的一支重要力量,已为各次公共危机治理的实践所印证.文章阐述了公共危机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分析了公共危机与大学生的相互影响及大学生参与应对危机的行为动机,提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应对公共危机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公民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对此,应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教育。我们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构建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应以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为契机,营造良好的公民教育环境:应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公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应强化阵地意识,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党员作为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将来也必将承担起国家复兴大任的重担,所以,在大学阶段必须积极思考,在践行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担当意识与担当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担当能力,文章提出了强管理、重引导、建体系、拓路径、创形式、抓重点的教育途径,以期能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危机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社会,也是一个竞争不断加剧的社会。加强当代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危机能力的培养,既是现代社会的形势要求,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从历史和现实看,只有具备强烈的民族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受到科学民主意识熏陶的大学生,才能具有应对突发公共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年大学生的状况。近年来,由于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整个社会价值系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责任的确认和担当。从全球化、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文化因素、新技术革命等方面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的现实背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发展,需要成熟公民。成熟公民需要具备积极践履自身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一个重要的公民群体,其公民道德责任意识乃至践履程度如何,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现状如何,前景又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基于和谐社会的背景,研究当代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践履的应然与现状,试图提出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公民道德责任教育的若干思路,以期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泛在技术为学生培育公共参与的素养提供了条件。泛在知识环境下的课堂实践活动,巧用无限学习平台和线上线下结合,引导学生寻觅社会真相,激励学生责任担当,在体验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自觉公共参与素养的理性公民。  相似文献   

14.
《邢台学院学报》2016,(4):72-75
群体性公共突发事件是社会转型期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2014年9月初,由于邢台道达尔加油站油品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车辆受损,导致以车主维权为特征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事件爆发后,政府、企业积极应对,赔偿到位,危机化解。分析此次公共突发事件,企业社会责任担当问题已经成为预防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因素。因此,站在民生高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加大企业自身的责任机制建设,也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外部环境建设和监督,以期以民生为导向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发挥,共享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公共危机治理要求广大公民具备关注公共福祉、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能力和习惯。针对此次公共危机暴露的部分公民忽视公共责任、缺少道德自律等问题,各级学校应依托思政课倡导和树立全面的公共责任观,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公共责任意识;建立思政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综合运用直接德育与间接德育相结合的立体机制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珍惜公共危机治理实践经验,统筹开发精品公共责任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针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诸如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集体荣誉感、公共意识淡薄等问题,高校亟须强化大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责任伦理就是要求责任主体对自我之外的他者负有相应的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新时代大学生责任伦理教育出现了家庭教育引导方向不清和高校责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度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探讨从激发大学生责任伦理的内驱力、培育责任伦理教育的系统化工程、弘扬传统伦理的文化精髓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及其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燕 《江苏高教》2003,(3):97-99
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责任观的教育既是现实之所需 ,又是国际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观尚需引导 ,利他观念较为缺乏 ,集体责任观还处于他律阶段 ,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也有待提升。我们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 ,对当代大学生展开责任教育  相似文献   

18.
《河西学院学报》2017,(1):84-87
公共精神是现代公民追求的品质之一。随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化,公共事务日益增加,公共交往更为频繁,客观上提出了培育公共精神的时代要求。高等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精神培养平台,对大学生在公共精神方面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学生社区(亦称学生公寓)作为学校教育进一步深化的实践渠道,打造学生社区育人平台,为学生社区营造公共领域空间,以自我教育与引导介入相结合,以社区各项实践活动和组织管理为方法,来培育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德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高等教育脱离精英本位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原因,致使大学生责任意识日益淡化。高校应努力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等方法重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一批能力强、素质高、干劲足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坚。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向培养合格或优秀的公民。当前,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实践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公民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公共精神和责任,以及提高他们规范参与政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